加強紀律性 革命無不勝

老一輩革命家遵規守紀往事

作者:向賢彪    發布時間:2024-06-07   
分享到 :

圖為周恩來侄女周秉德等根據日常記錄整理的周恩來對晚輩們的教育和要求,后來總結提煉為周恩來的十條家規。 資料圖片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高度重視,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僅提出許多重要觀點,而且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為全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黨的紀律對於每一個黨員來說都絕無例外”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有人問鄧穎超在這之前是否知曉這一重大消息時,她表示不知道。這是實情,因為周恩來的確沒有向她透露半點信息。

鄧穎超曾在1982年撰寫紀念周恩來的文章《一個嚴格遵守保密紀律的共產黨員》。文章中提到,她和周恩來夫妻二人常常相互提醒:一定要在任何情況下都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在他們看來,“黨的紀律對於每一個黨員來說都絕無例外”。

我國當年進行原子彈爆炸試驗時,為了絕對保守試驗的秘密,規定了嚴格的保密紀律。周恩來要求,試驗有關情況,隻准參加試驗的人員知道,不能告訴其他同志,包括自己的親屬和親友,不要一高興就說出去。他還特意指出:“鄧穎超同志是老黨員、中央委員,不該說的我不向她說。”周恩來的身體力行使大家深受教育,有效地杜絕了這一過程中發生泄密問題,保障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順利進行。

周恩來在黨內幾十年政治生活中,始終嚴格遵守黨的保密紀律。他的辦公室、他的文件保管,都訂有極嚴的制度。他身邊的秘書分工聯系哪方面工作的,就隻能看哪方面的文件,不允許隨便看無關的文件。即使秘書分工范圍內的事項,屬於特別機密的,也要等到必須經辦時才告訴有關人員,秘書們都說他是紋絲不透。

遵守黨的紀律“絕無例外”,體現在周恩來的全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親自制定了“十條家規”,涵蓋“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等方面。他曾經這樣說:“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會影響一大片”。他始終嚴格遵守黨的各項紀律,成為全黨嚴守紀律的楷模。每一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隻有把黨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才能把鐵的紀律轉化為日常習慣。

“我的義務是執行黨的決定”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區會師。黨中央隨后確定了兩軍共同北上建立川陝甘根據地的戰略方針,將兩個方面軍混編成左右兩路軍。但時任紅軍總政委的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方針,堅持南下。在這場事關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斗爭中,朱德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同張國燾企圖分裂黨和紅軍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

徐向前曾這樣說:“朱總司令的地位和分量,張國燾是掂量過的。沒有朱德的支持,他的‘中央’也好,‘軍委’也好,都成不了氣候。”張國燾也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希望朱德與他站在一起。他先是派人同朱德談話,要朱德寫文章反對中央北上,被朱德堅決拒絕。繼而在會上教唆人逼迫朱德表態,要他“同毛澤東向北逃跑的錯誤劃清界限”,朱德冷眼相對。他明確表示:“北上決議,我在政治局會議上是舉過手的,我不能出爾反爾。我是共產黨員,我的義務是執行黨的決定。”

隨著張國燾顛倒黑白的蠱惑加劇,再加上一部分人不明真相,“北上”“南下”之爭達到白熱化程度。對此,朱德沉著應對,心平氣和地規勸大家:“大敵當前,要講團結嘛!天下紅軍是一家。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是個整體。”“不論發生多大的事,都是紅軍內部的問題,大家要冷靜,要找出解決的辦法來,可不能叫蔣介石看我們的熱鬧!”

盡管中央多次耐心勸說、曉之以理,但張國燾仍然一意孤行,公然宣布另立中央,自任“臨時中央主席”。對此,朱德義正辭嚴地表示:“你這種做法我反對。我們要接受黨中央的領導,不能同中央對立。”張國燾見拉攏不成,又氣又恨,便暗中指使人殺掉朱德坐騎,撤掉警衛,克扣飲食,企圖用卑劣手段逼迫朱德屈服。面對張國燾的軟硬兼施,朱德始終牢記共產黨員身份,抱定“我的義務是執行黨的決定”的堅定信念,同張國燾的反黨分裂行徑進行了有理有節的斗爭,最終促成了紅軍三大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

在黨的各項紀律中,政治紀律是擺在首位的。朱德同張國燾反黨分裂行徑的斗爭,體現了“臨大節而不辱”的高度政治覺悟和政治擔當。我們要以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時刻繃緊政治紀律這根弦,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作為立身之本,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越是領導干部,越不能搞特殊化”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陳雲在臨江》一書中,講述了一則陳雲同志帶頭遵規守紀、不搞特殊的故事。

那是1946年12月的一天,室外北風呼嘯、滴水成冰。時任東北局南滿分局書記和南滿軍區政委的陳雲因工作勞累,本來就虛弱的身體又患了重感冒。醫生給他打針、服藥,並叮囑工作人員悉心照料首長。

陳雲睡了一小會兒便醒了過來,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屋子裡變得暖和了,空氣中還飄著淡淡的藥味。此時,陳雲感覺身體稍稍輕鬆了一些,便起身走到炭盆前查看。原來炭盆裡炭火正旺,置於火上的小鐵鍋正“咕咕”冒著白氣,散發出陣陣藥味。

這時,見工作人員走了進來,陳雲坐在椅子上,神情嚴肅地問:“你怎麼違反紀律,往火盆裡多放了木炭?”工作人員答道:“陳書記,不是我違反紀律,我是聽了醫囑才多放了兩塊炭。”“醫囑也不行,馬上把木炭夾出去!”“今晚天氣特別冷,您又感冒了……”工作人員眼巴巴地看著陳雲,希望他能答應自己的請求。“無論什麼原因、什麼時候,都不能違反紀律。”陳雲干脆利落地予以拒絕。“什麼紀律呀?不就是您訂的計劃嗎?您也可以改一下嘛!”“正因為是我訂的計劃,要大家計劃用炭,我才更應該帶頭執行。快!夾走!”工作人員無奈,隻好將兩塊已經點燃的木炭從火盆裡夾了出來。

回過頭來,陳雲又指著小鐵鍋問工作人員人參是哪兒來的?工作人員說這是開的藥,治病的。“胡鬧!醫生曉得干部是不准開營養藥的……我不吃營養藥,你也是曉得的,為什麼還去拿呢?”陳雲說完,直接把小鐵鍋從火上提了下來,放到地上。

工作人員擔心陳雲的身體,急得都快哭了。陳雲嘆了口氣,心平氣和地對工作人員說:“我給你說過多少遍了,這個道理你怎麼就不明白呢?今天我再和你說一遍,越是領導干部,越不能搞特殊化。誰搞特殊化,誰就背離了我們黨的宗旨,誰就不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工作人員知道再勸也是徒勞,隻好將小鐵鍋端走了。

“越是領導干部,越不能搞特殊化!”這擲地有聲的話語,穿過歷史的煙雲,至今仍在我們耳邊回響。老一輩革命家不搞特殊、嚴守制度規定的做法,勝過萬語千言的說教,至今仍感動和激勵著我們。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