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古今中西之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無論是對內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還是對外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都離不開融通中外、貫通古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這一論述為新時代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指明了開放包容之路。
開放包容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提供了思想指引
“古今中西之爭”的發生,既有經濟文化落后的先天不足,也有文化觀念上的自我封閉因素,落后則難以自信,封閉則必然盲目,由此必然導致或者從傳統文化中尋求慰藉,或者直接對西方文化甘拜下風。於是,我們看到中國近代歷史上既有“中體西用”問題上洋務派向守舊派的發難,也有變法圖存問題上維新派對保守派的抗爭,更有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與帝制復辟的較量,其中既有古今之爭,也有中西之爭,更多的是兩者相互交織,極大地影響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和道路。隻有中國共產黨人才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提供了解決“古今中西之爭”的正確態度。
新中國成立之后,由於帝國主義的封鎖和長期的東西方冷戰,我們不得不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古今中西之爭”一度也偃旗息鼓。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國門打開,東西方之間發展程度上的反差使崇洋媚外幾番甚囂塵上,但我們始終正確對待“古今中西之爭”,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成功,使中華民族日益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終於有了正確的答案。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由此帶來的開放包容更是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的關鍵一步。可以說,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用更加開放包容的文化觀、文明觀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提供了思想指引,使中華民族正在逐步走出“古今中西之爭”的困擾,朝著文明自信自強大步邁進。
開放包容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增強了文化自信
自信比什麼都重要。自信的民族敢於應對任何考驗,自信的文化能夠沖破各種藩籬。自信絕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燦爛前景。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人類文明,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強大的文化自信。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在許多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創造了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歷史奇跡,已經越來越能夠平視這個世界,這些為民族自信心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放包容進一步打開了文化自信的閘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其中包容性體現出中華民族具有開放的寬廣胸懷,始終堅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能夠容納世界各種文明,具有海納百川的精神特質。這種特質決定了中國多元並存的和諧格局和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中國共產黨進一步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性,堅持胸懷天下,堅持開放包容,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順應歷史進步潮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時通過推動中國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作出更大貢獻。我們的做法贏得了世界多數人民的認可和支持,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顯著增強,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提供了新的力量。
開放包容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書寫了中國答案
歷史發展到今天,雖然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但是“古今中西之爭”仍未成為過去時,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思想難題。對此,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開放包容的思路,進一步把握好破解之路、破局之策。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人類文明成果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積極借鑒吸收,努力為我所用,推動中華文化全面復興。要大力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始終代表著當代中國發展前進方向的文化。用這一文化教育人民、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可以極大地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信心與斗志,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要切實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中華文明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雖然自近代以來逐漸落后,但是中國共產黨正在引領中華文明迎來新的偉大復興,我們要加強對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更好地擔負起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開放包容為我們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提供了新的思路,奠定了自信的根基,也帶來了新的力量,我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有條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成功破解“古今中西之爭”也必將為中華文化發展打開更加廣闊的空間,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二級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