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

作者:陳雙飛    發布時間:2024-07-02   
分享到 :

安徽省蕪湖市搶抓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軌道交通產業鏈集群。圖為該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某公司車間,工人在生產無人駕駛軌道交通列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中心研究室副主任徐曉明撰著的《新質生產力:理論與實踐》一書,將新質生產力的理論與實踐概括為“新戰略、新理論、新技術、新產業、新制度和新探索”,從多個角度進行研究梳理和總結歸納,系統分析新質生產力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為讀者了解新質生產力研究領域的新課題與新實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站在時代、實踐和理論發展前沿,嘗試總結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體系

新質生產力是科技進步和時代發展的產物。如何從理論上來總結和概括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時代背景和戰略意義,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體系呢?該書分別用“新戰略”和“新理論”作了回答。

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需要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該書梳理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時代背景,分析了歷次工業革命與科技創新的關系,以及科技創新與國家整體發展之間的關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新質生產力對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與支撐作用。該書認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質量、效率和結構的優化調整,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更加注重發展和安全。國家的發展與歷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而工業革命的演進又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推動,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科技創新與產業范式升級相互作用的結果。工業革命是推動國家向前發展的關鍵引擎,工業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競爭力和經濟實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是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要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勢。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新質生產力是傳統生產力的躍升和質變。該書系統闡述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新型生產要素、全要素生產率、新型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向讀者呈現了新質生產力的理論邏輯和理論體系。具體來說,通過論述新質生產力與傳統生產力之間的關系,明確了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和特征。從經濟發展主導生產要素變遷的角度,分析不同生產要素的發展歷程,明確了新型生產要素的特征和創新配置。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經濟學解釋,以及效率型生產要素潛能的釋放,明確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意義。通過探討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的主要特征與優化方向,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參考。

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系統分析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如何推進創新、如何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該書聚焦科技創新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度創新體系,分別從新動能、新產業、新制度三個方面系統分析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回答了如何扎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通過制度創新體系更好地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等問題。這是全書研究的重點和亮點。

科技創新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變量,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一核心要素。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我國科技創新短板,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科技體系創新。該書分析了技術與數據兩大要素對新質生產力的作用機制,以及信息與能源兩大目標及其融合賦能機制,闡明了新質生產力技術發展的價值導向。同時,介紹了信息與能源兩大路徑的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明確新質生產力的技術進步譜系﹔闡述了新質生產力與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關系,強調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體系﹔探討了新質生產力技術范式的內外循環及其關系,強調要積極構建中國特色的新質生產力技術范式。

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把握產業創新這一發展重點。要堅持目標導向,聚焦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該書全面分析了支撐新質生產力的產業要素——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新質生產力形成的現代產業集群進行概括總結,並從數字經濟、科技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等方面提出科技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從綠色經濟、實體經濟、金融經濟、文化經濟、生活性服務業等方面提出產業科技化的發展方向。正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華所說,該書提出“新質生產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由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科技服務共同體有機組成,是一部理論緊密聯系實踐的佳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該書關於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論述觀點新穎、邏輯清晰、案例豐富,為讀者深刻理解產業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

制度創新是其他一切創新的重要保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牢牢把握制度創新這一關鍵。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的制度體系創新。該書堅持以提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潛能為目標,探討科技體制與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重點研究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相關制度安排,以及如何打通科技創新鏈與產業創新鏈的卡點堵點,並重點分析科技服務共同體在新質生產力發展體系中的作用與相關制度設計,思考如何暢通教育、科技與人才的良性循環,給出對策建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張佔斌認為該書提出培育新質生產力產業集群的方法論與新型產業評估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該書關於新質生產力的制度創新體系的論述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重點突出,是對如何推進制度體系創新、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的一種嘗試解答,對於我們深刻理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堅持科學的研究方法,在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深化研究

該書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發展新質生產力涉及的幾個關鍵問題為邏輯導引,運用抽象分析、辯証分析、數量分析、實証分析等研究方法,呈現了對“新質生產力是什麼,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思考,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該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新理論賦能新實踐,用新實踐豐富新理論,以期在理論和實踐的良性互動中不斷深化研究、推動發展。具體來說,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國家與地方關於新質生產力的實踐探索,梳理了新質生產力的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新質生產力產業集群的創新實踐經驗。同時,分別從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與科技服務共同體三個維度,選取部分實踐案例和做法進行要點介紹,總結這些案例在探索過程中的經驗,並分析新質生產力在地方或企業實踐中的未來發展方向。該書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基本原則,三大區域新質生產力產業集群的創新實踐既為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總結提供了豐富素材,又為驗証這一理論總結提供了檢驗標准。

總之,《新質生產力:理論與實踐》一書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值得閱讀並深入探討的著作,對於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相關地區或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參考。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7月2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