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詩詞中的家國情懷
謝覺哉,中共“延安五老”“長征四老”之一。作為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的數十載革命生涯可謂波瀾壯闊,與之相伴一生的是他飽含深情的詩詞創作。這些詩詞不僅承載了他的戰斗足跡,更凸顯了其革命壯志和豪情。今年是謝覺哉誕辰140周年,重新體悟他詩詞中的熾熱情懷,既是對革命先輩的深切緬懷,也有助於感召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提振志氣、昂首向前。
載得東風歸故裡。在中國,鄉土是革命孕育成功的沃土,也是革命者們時刻縈繞心間的生命之根。在謝覺哉詩詞中,家鄉湖南省寧鄉蕭家灣的山水草木與故人村舍,都在字字句句中化為田間風光,寄寓著濃濃的懷鄉之情。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謝覺哉離開家鄉,矢志不渝投身革命,這一去就是整整10年。這期間國共兩黨處於敵對狀態,他不能也不便給家人寫信。直到1937年春,第二次國共合作初步形成,陝甘寧邊區與國民黨統治區恢復通信,謝覺哉才得以發出第一封家信,該信以一首五古長詩《詩·簡》代之,詩中寫道:“家鄉時入夢,風景依稀中。園韭綠如褥,庭鬆蒼似龍。”思鄉難歸,家鄉院子裡綠韭成片、蒼鬆如龍,隻有院子的主人不知歸期是何年,懷念家鄉的深切與苦楚力透紙背。同年,在《菩薩蠻·訊鄰》中他寫道:“堤柳庭篁永蒼碧,勺園雙井都陳跡。卌載記依稀,遠游人未歸。未必便桑海,隻愁音貌改。魂夢幻耶真?馳書問比鄰。”詩中一方面借用《神仙傳》中“滄海化桑田”的故事比喻離家已久,世事變遷﹔另一方面化用唐代賀知章《回鄉偶書》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詩意,表達自己離家多年未歸的境況,更顯情真意切。
在早年求學過程中,謝覺哉與故鄉的師友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些也對他走上革命道路產生了重要影響。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他在《感賦答國仁》中寫道:“女峰螺嶺記尋春,竹翠桃紅掩映新。應識殷生昔栽樹,難逢向氏舊游人。長溪魚躍花飛柳,夾岸鶯啼芽綻春。載得東風歸故裡,青山白發兩情親。”詩題中的國仁,即姜國仁,是謝覺哉的老鄉,曾寫信給謝覺哉說來年要回故鄉慶祝生日。山河收復,故友仍在,10余載在雲山生活的點點滴滴立刻涌上心頭,於是作詩一首,既表現了他對家鄉故友的懷念,也表達了他在抗戰勝利后欲回故鄉、與故鄉山水相見的急切心情。
衣冠何日葬梅花。在血與火的革命生涯中,在追求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歷程中,謝覺哉與戰友們結下了深厚情誼。他的不少詩詞以戰友情為主題,贊頌了戰友們崇高的革命信仰與風范。謝覺哉悼祭和懷念亡故戰友的詩詞頗多,這些詩詞感情濃重、真切深摯,形象地再現戰友的笑貌音容、性格特點以及與詩人之間的至真情誼。與他同為“寧鄉四髯”之一的何叔衡於1935年長汀突圍戰斗時壯烈犧牲,對於這位志同道合的摯友,謝覺哉多次作詩懷念。如1943年,他在《感舊》中寫道:“叔衡才調質且華,蹊徑獨辟無纖瑕﹔臨危一劍不返顧,衣冠何日葬梅花。”暗用史可法守揚州壯烈犧牲典故,歌頌何叔衡雖衣冠不在,但浩氣長存。
革命之路,道阻且長。彼時革命先輩們前仆后繼、報國爭先的真實境況在謝覺哉的詩中再現。摯友毛澤民、陳潭秋被軍閥盛世才殺害兩年后的1945年,方得到消息的謝覺哉悲憤至極,奮筆寫下《聞毛澤民、陳潭秋被害》一詩:“又是嚴冰至,難羈白日馳。卷帘觀雪積,展卷訴燈知。天際明如火,寰中亂似糜。友星邊塞隕,憤淚忽橫滋。”此詩蘊含了詩人在摯友遇難后悲痛欲絕、無以言狀的情感,表達了對摯友崇高心靈、堅貞品格的贊頌之意。唯有這些革命先輩們無私的犧牲與奉獻,才有今天的朗朗乾坤與天地清明。謝覺哉詩歌中對於戰友情誼與革命戰斗的書寫,記述了那一段革命歲月裡的人與事,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行經萬裡心猶健。“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謝覺哉的一生始終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作為畢生奮斗目標,終其一生始終在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奔波操勞。新中國成立后,謝覺哉先任內務部長10年,后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3年多,數十年如一日,為人民辛勤工作,甘當人民公仆。他經常教育子女:“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要幫助廣大人民能過好日子。”
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步入新階段,各類民生工程成為建設重點,其中水利工程事關百姓福祉,尤其重要。針對各地水利工程建設情況,謝覺哉經常不辭辛勞地深入群眾、了解民情,足跡踏遍晉、鄂、湘、陝、川等省。在探訪中,他對黃河治理情況更是尤為關注,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曾在暴日下行程180公裡查看災情、視察堤壩、慰問軍民。1959年11月3日,謝覺哉來到正在施工的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工地,看到千百年來的夢想終於在人民奮斗下變成美好現實,抑制不住內心激動,寫下一首《西江月·參觀三門峽》。詞中寫道:“斬斷神牙鬼爪,鑲上一串明珠。出山蛟與躍門魚,至此完全約住。陸上水愁不足,河中水患有余。而今裝入淨瓶儲,聽我楊枝挹注。”這首詞氣勢磅礡,滿懷著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針指導下改造自然成功的喜悅。從古到今,人們夢想著將黃河變害為利,如今三門峽水庫攔蓄大量黃河水,壩上的閘門可以控制流量,用於分洪、發電、灌溉。在人民的奮斗下,一朝天地改,舊貌換新顏,一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畫卷在詩中鋪展開來。
“行經萬裡心猶健,歷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謝覺哉晚年所作的這首詩正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回顧一生,謝覺哉以其熾熱的革命情懷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以其充滿才情的筆觸將思鄉之情、戰友之情、人民之情寄寓在詩詞之中,一腔熱血,兢兢業業。奠基革命路,文藝亦巍峨,謝覺哉詩詞所蘊含的精神力量至今仍鼓舞著一代代奮斗者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