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
6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並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貫徹的系列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深刻把握這一原則,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1.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
201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就強調,“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在2019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新時代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黨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新中國70年制度建設成就進行了系統總結,深刻闡釋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並系統闡明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制度自信﹔同時,對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等13個方面的制度作出戰略部署。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們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並非已經完美無缺了。具有顯著優勢的這些方面的制度,也還是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的。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錨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堅決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2.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
新時代制度建設分量之所以更重,是因為新時代改革開放面對的更多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進入新時代,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因此必須在全面系統研究問題、掌握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務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能夠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全面深化改革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我們要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的耦合性,深入論証改革舉措的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圍繞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全面、深入剖析形式主義的存在根源,從理順經濟建設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關系、調動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積極性等角度建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証,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實現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關鍵。同時,要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管黨治黨,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關系,使黨的領導始終順應規律、順應時代、順應民意,既指引方向和道路,又增添動力和活力。
3.全面深化改革要破立並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先破后立、先立后破,各有道理,關鍵要看對象、看實際情況。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強調先立后破,是基於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的深刻洞察所做出的高瞻遠矚的方法論指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們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同時又需要破立並舉、先立后破,既要統籌又要試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制度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指出,回顧這些年改革工作,“這是一場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我們始終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深刻變革,我們始終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進一步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
筑牢根本制度。根本制度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內容和根本特征。如黨的領導制度是我國的根本領導制度,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証,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保証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我們黨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新征程上,必須以堅定的制度自信進一步筑牢根本制度,充分發揮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頂層決定性、全域覆蓋性、全局指導性作用。
完善基本制度。我們黨已經明確的基本制度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等。基本制度是黨在70多年的執政實踐中艱難探索創新而奠定的治國理政的主要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的制度優勢。基本經濟制度方面,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黨的二十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表述調整為: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基本經濟制度。新征程上,要堅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不斷拓展改革的廣度和深度。
創新重要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各個方面的重要制度進行了梳理,並提出了堅持和鞏固、完善和發展、遵守和執行的明確要求。這些重要制度上接國家治理之頂層,下連社會生產生活方方面面之基層。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中心任務的明確聚焦,還存在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必須予以堅決破除。新征程上,必須創新重要制度,以最大力度、最高標准堅決改革創新,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作者:郭強,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2024年07月1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