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民眾抗日救亡捐獻運動看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者:楊磊    發布時間:2024-07-29   
分享到 :

1938年8月24日,10架戰斗機在成都機場騰空而起,飛往抗日前線,參加了“武漢保衛戰”,給日軍以猛烈打擊,這10架戰斗機被命名為“新疆號”,是當時新疆各族群眾在國難當頭之際,節衣縮食捐獻的抗戰飛機,是新疆民眾抗日救亡捐獻運動的一個縮影。抗戰時期新疆各族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捐獻運動,展現了中華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好歷史見証之一。

新疆民眾抗日救亡捐獻運動的開展

1936年11月綏遠抗戰爆發后,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便發動了第一次抗日募捐。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從1938年寒衣募捐、1942年文化勞軍,再到1943年“鞋襪勞軍”“一縣一機”運動,新疆民眾的抗日募捐運動與抗戰相伴始終。

現金募捐。1936年綏遠抗戰爆發后,新疆獻金運動開始,省城公務人員以12月的兩日之薪捐助綏遠抗日將士,軍人、學生自由捐助,共募集省票銀9000余萬兩和一批皮衣。全面抗戰爆發后,迪化成立了新疆民眾抗日救國后援會,此后全疆各地相繼成立分會,並在所屬各地組織民眾發起捐獻運動,據《抗日戰爭時期新疆各民族民眾抗日募捐檔案史料》載,機關團體公職人員、學生、農牧民、商人等均參與其中。從1938年開始,抗日救國后援會把抗日捐獻作為經常性運動,在“一切為著抗戰的勝利”口號下,新疆人民開展了廣泛而熱烈的募捐運動。

寒衣募捐。1938年10月在反帝聯合會秘書長黃火青的倡議下,新疆募集寒衣運動委員會在迪化成立,從1938年至1942年,新疆先后開展了4次寒衣募捐運動,募捐所得處於全國前列,極大地支援了前線抗日。1938年10月第一次寒衣募捐共募得25萬元,1939年10月第二次共募得20萬元,1940年8月第三次共募得20萬元,第四次寒衣募捐運動由於盛世才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被迫趨於停止。

“一縣一機”運動。除1938年新疆民眾捐獻10架“新疆號”戰斗機外,1943年新疆又響應“一縣一機”運動,7月組建了獻機運動籌備委員會,並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呼吁各族民眾積極投入到抗戰救國的洪流中去,到1944年8月,共捐獻飛機144架,超過原計劃64架一倍多。

此外,新疆還在1938年發起防毒募捐運動,截至1939年12月,募得7萬余元之多。1942年10月發起“文化勞軍”運動,1943年4月“鞋襪勞軍”運動開始,募捐成效突出,這些募捐而來的款項和物資極大地支援了前線戰事。

中國共產黨在募捐運動中起到的推動作用

新疆募捐運動取得巨大成就,與中國共產黨起到的重大推動作用是分不開的。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已經開始關注新疆,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先后抽調、派遣黨員干部100余人到新疆工作。中國共產黨人進入新疆后,將宣傳馬列主義與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緊密結合起來,陳雲、滕代遠等根據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中共中央的相關指示,於1937年10月間在迪化設立了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新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抗日募捐的主要宣傳、組織機構反帝會、抗日救國后援會等均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直接領導。共產黨人俞秀鬆牽頭對1934年成立的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進行改組,改組后由俞秀鬆任秘書長,並修改了章程,增加了有利於團結抗日的新內容,經過改組后的反帝會真正成了一個群眾性愛國組織,“幾乎公職人員和中學以上的學生都參加了這個組織”。1938年黃火青擔任反帝聯合會秘書長,並調入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擔任部、科領導,把反帝會改組成為統一戰線組織。

以反帝聯合會為主干,抗日救國后援會、婦女協會等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動員和組織各族婦女參加反法西斯斗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在10架“新疆號”飛機中有1架就是“婦女號”。在教育系統,一大批中國共產黨人被安排在教育廳、各地教育局、各級學校擔任主要領導或教師,“在事實上把教育工作置於黨的領導下”。這一時期共產黨人領導的教育界,最大的成績是把大中小學學生從狹小的課堂、校園裡解放出來,把讀書與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責任結合起來,組織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於各項抗日救國運動,募捐寒衣、錢款、深入街頭巷尾宣傳抗戰救國。經過中國共產黨人的充分宣傳和組織,依托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等,新疆各族知識分子、愛國青年和農牧民等被廣泛地動員了起來,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熱情被不斷激發,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促進抗日救亡運動的蓬勃發展。

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與中華民族意識的全面增強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在百年抗爭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抗日戰爭喚起了中華民族的集體自覺,是中華民族由自在走向自覺的關鍵轉折點,作為中華民族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華民族由自在走向完全自覺提供了精神引領。抗日戰爭時期,瓦爾堡會議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並將解決民族問題納入抗日救國政治行動的整體范疇,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是各民族共同的神聖事業,並在此過程中對自身中華民族先鋒隊的性質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一系列認識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逐步提出,也成為陸續進入新疆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開展積極有效的抗日宣傳,促進新疆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覺醒的重要因素,抗日捐獻運動是新疆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覺醒的重要實踐。

中國共產黨人以全民族共同抗日為目標,發動新疆各族群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新疆各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責任感不斷得以增強,陳紀瀅在《新疆鳥瞰》中記載道:喀什疏勒縣60歲的農民阿特漢,當問及是否知道中國和日本交戰的事情時,他說道:“我們對詳細情形雖然不很清楚,但是我們知道日本鬼子是可恨的!我們當地農民都知道。回去以后一定把在大會上聽到的消息傳達給他們,呼爾加(維吾爾語稱農人為“呼爾加”)也是中國人,也要救國啊!”疏附縣18歲的維吾爾族學生代表依敏江說道:“維吾爾族青年們都知道國家危亡的情形,希望把維吾爾族青年們關心祖國的熱情傳達給國內同胞知道。”於田縣的維吾爾族同胞說:“我們是中國人,不能因為地方遠,就不負起救國的責任哪!我們回去要宣傳,要募款捐助政府,救了國家才能永遠過太平日子。”

在抗日救亡捐獻運動中,新疆各民族中華民族精神也得到升華,民族凝聚力爆發,1929年新疆回部八王公上書,在《回族勸告書》中寫道:“我回族亦五族之一分子,國家存亡榮辱有關。敝部各王公將領愛國之心不后於人,一旦國家有事,願征精兵貳百萬,以備國防、援助政府而強我中華神州。”在迪化的獻金運動中,一位七八十歲的維吾爾族老奶奶聽了日寇在中國奸淫殺戮的暴行后,眼含熱淚,當場摘下佩戴的金耳環送上獻金台,在場的人無不為她的愛國行為動容。和田維吾爾族農民艾沙因其家境貧寒無力捐獻,願將18歲兒子玉素甫送往前線,並稱:“倘其不忠實抗戰,寧死不見子面。”

抗日戰爭時期新疆各族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深入人心,團結一致募捐支援前線的革命行動是新疆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力增強的一個縮影,它印証著中華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7月29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