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精神燈塔 堅定前行步伐
小小紅色宣講員在為游客講述遵義紅色故事。資料圖片
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在遵義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資料圖片
游客來到遵義會議會址感受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新華社發
2015年6月,在貴州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清晨,一縷陽光輕柔地洒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上,紅牆與青瓦相映成趣,飛檐翹角勾勒出歲月的輪廓。古朴的木門和堅固的石柱,環繞著一座二層小樓,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朝陽下,“遵義會議會址”匾額熠熠生輝。全國各地的游客們會聚於此,緩步走進遵義會議紀念館,去探尋那些鐫刻在時光深處的紅色記憶。在這裡,每一塊展板、每一件文物都講述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游客們在參觀中沉思,在沉思中感悟,體會著遵義會議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2015年6月,在貴州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近年來,遵義牢記囑托,以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深入挖掘豐富的紅色資源,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砥礪前行。紅色文化在這裡開花結果,成為推動遵義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日,本報調研組走進遵義,探究遵義大力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的生動實踐。
1.代代相傳,把遵義會議精神深植人心
“參加完這次黨員教育培訓,我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艱辛和偉大,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所經受的磨難和考驗。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雙腳在田、沾泥帶水,在‘責任田’裡勤懇耕種。”正在遵義一處黨員教育教學基地學習的饒治勇頗有感觸地跟調研組分享。
走進遵義市委黨校,調研組了解到,這裡建立了“4+N”黨性教育課程體系,“總論+分論+特色論”課程總架構,“黨性鍛煉、國情認知、作風養成、能力培養”的教學布局。遵義市委黨校培訓處副處長周永濱告訴調研組:“我們大力推進沉浸式、情景式教學,探索‘八個一’教育培訓模式,讓黨性教育‘生動有效’進課堂,‘刻骨銘心’進頭腦,更加觸及靈魂。”
在紅花崗區老城街道紀念館社區黨員活動室,社區黨員與群眾代表們正在研討如何讓黨課“出新”更“走心”。老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光玉介紹,紀念館社區通過不斷學習與探索,建設“1+7+N+X”紅色教育體系,開發了“故事裡的遵義會議”系列黨課,廣泛採取黨員“先鋒黨課”定期講、游客“行走的黨課”預約講、行動不便老黨員“一個人的黨課”上門講等形式,來傳承遵義會議精神,講好紅色故事。“現在採用快板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宣講遵義會議精神,群眾更樂意聽了。”陳光玉說。
遵義會議精神不僅增強了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更以紅色文化進校園的方式筑牢學生的精神之基。
“周老師告訴我們,我們班的班花是映山紅,它象征著紅軍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我也要做一朵美麗的‘映山紅’,於是我在紅色剪紙社團,剪出了許多紅色作品,我想通過它們讓人們了解紅色文化、愛上傳統文化。”遵義市老城小學學生張子伊高興地說。
老城小學德育主任王艷向調研組介紹,學校一直堅持以社團為載體,助推遵義會議精神傳承與創新,達到“傳承創新放光彩,老城花兒朵朵開”的良好局面。
日前,一群高中生坐在赤水河畔的茶館裡,津津有味地聽著78歲的老黨員馬國友講著過去和現在的故事。“這趟研學之旅,讓我的心靈經歷了震撼與洗禮,老一輩用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進行斗爭,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不算什麼。”來自廣東的高中生熊義涵堅定地說。遵義青少年研學吸引力不斷提高,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在這裡深切感受到“紅色的力量”。
“飛速發展的中國在社會、經濟、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這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拼搏的成果。紅色教育要做到潛移默化,遵義會議精神應該代代相傳。”遵義會議紀念館首任館長、老紅軍孔憲權的孫女孔霞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孔霞常常聽爺爺講戰友們的紅色故事,記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並搜集整理了很多珍貴的紅軍史料。十多年以來,孔霞開發了《紅領巾牽手紀念館,探尋四渡赤水之奇》《青春初心傳承長征精神》等研學課程,進行了300余場宣講,受眾達1萬余人次。
“從小我就喜歡聽父母和老師們講革命先烈的故事,喜歡閱讀歷史書籍,我會利用課余時間給大家講述好紅色故事。”小小紅色宣講員劉星辰自豪地跟調研組分享。在與劉星辰的交流中,大家能感受到他對紅色文化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
遵義廣泛開展的“小小紅色宣講員”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了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台,激發了未成年人繼承革命傳統、振興中華的精神和情懷,培養孩子們成為紅色基因傳承的“代言人”。
從黨性教育到學校教育,從基層黨建到社區活動,從研學開發到志願宣講,遵義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地講述紅色故事,擴大了“輻射面”、提高了“附加值”,形成了良好的疊加效應。
2.守正創新,讓紅色資源“火”起來
貴州是紅軍長征路上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處處可見紅色元素,紅色底蘊厚重。在遵義,賡續紅色血脈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今年5月1日傍晚,遵義會議紀念館門前,不少市民和游客在志願者的指引下,有序掃碼登記,排隊進入會址參觀游覽,感受夜間參觀會址的魅力。
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張小靈介紹,為了讓更多游客深入體驗紅色文化,接受革命傳統的熏陶,遵義會議紀念館啟動夜間開放模式,將閉館時間延長至晚上九點。會址夜間開放不僅方便了市民與游客,也帶動了周邊紅軍街、撈沙巷、“遵義·1935”街區的人氣,豐富提升了夜間消費業態。
“會址夜間開放之后,游客更多了,晚上八九點鐘過來吃飯的顧客還很多,我們一天能賣200多份,雖然很忙碌,但內心很快樂。”在撈沙巷做了多年生意的老蘭砂鍋負責人蘭林剛說。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產品營銷區域,數百種文創產品琳琅滿目。“這些文創產品很有遵義特色。”來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說。遵義轉折文化培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文創部部長李爽向調研組介紹:“圍繞遵義會議的歷史場景和精神文化內涵,結合當下思潮熱點和年輕化審美,我們對文創產品進行了升級改造。開業不到一個月,文創營銷區的銷售額就突破35萬元。”
“炸彈爆炸的聲音特別大,很震撼。”“能穿上紅軍軍裝參與演出,我感覺非常自豪。”從深圳來遵義參加研學的兩位學生在觀看《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后感觸頗深地說。
遵義市婁山關景區運營負責人周婷介紹,為更好地講好講活紅軍革命故事,推動紅色教育提質升級,遵義市特邀“紅色盛典”旅游開發創作團隊對演出進行全新改版。新版《婁山關大捷》以歷史為魂、婁山為景,由“回師東進”“斬關奪隘”“聲震長空”三部分組成,採取實景實戰與舞台藝術相結合的形式展示,戰爭場面宏大、劇情跌宕起伏,生動再現了1935年婁山關戰斗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演出團隊中有80%的角色由當地群眾扮演。此外,演出還特別邀請了游客參與,讓游客有機會從觀眾變為參與者,親身體驗那段激昂的革命歲月。據統計,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婁山關景區日均游客接待量逾4000人次,實現營收近百萬元。
七月的遵義,驕陽似火。位於紅花崗區的鳳凰山文化廣場偉大轉折劇場座無虛席,這裡正在上演大型長征文化沉浸式演藝劇目《偉大轉折》。在舞台動效控制師李涵的操作下,吊橋從觀眾席上方兩側伸至半空,數十名“紅軍戰士”前仆后繼發起沖鋒,從吊橋沖向“戰場”。緊接著,舞台上噴涌而出的朵朵水花化作“湘江”,戰士們在“炮火”轟炸中,穿越浮橋……此起彼伏的戰爭場景和扑面而來的水汽,瞬間將現場觀眾帶入湘江戰役的慘烈場景中。
“觀眾席人字棧道動效機械裝置可快速在觀眾席上空拼接成一個‘人’字造型,並與翻轉升降吊挂舞台聯通,營造出近在咫尺的戰斗場景。目前全劇這樣的舞台動效就有51組。”貴州偉大轉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周通說。截至7月16日,該劇目已上演近400場,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超10萬人次,成為遵義紅色旅游生態圈的新地標。
近年來,遵義持續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展示手段,有效地增強了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和體驗感,實現了紅色資源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提升。
3.傳承弘揚,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遵義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脈。傳承紅色基因、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遵義會議精神歷久彌新,鼓舞著遵義各地干部群眾努力奮斗,加快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弘揚革命文化’‘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弘揚遵義會議精神,是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遵義師范學院教師李文權說。遵義以傳承弘揚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為主線,將紅軍長征在遵義期間的重要地標、革命文物串珠成線,打造現場教學點,推動黨史、黨性、黨紀教育常態化。
共產黨員黃大發常說:“共產黨員怕犧牲能行嗎?先烈們拿身體去堵槍眼都要干,我們做事就要有這種精神。”
在距離遵義會議會址100公裡的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黃大發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堅定的信念,用錘子、鋼钎、鋤頭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9.4公裡長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草王壩村現更名為團結村,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近40萬元,人均收入近1.5萬元,昔日“草王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今,作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發源地,遵義市將紅色文化和鄉村振興相結合,不斷豐富“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的內涵,取得可喜成效。
“自1966年建廠以來,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曾先后填補多項國內空白。”貴州鋼繩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成宇介紹,公司成立以來主導制定了多項國際標准、國家標准,使中國在鋼絲繩制造技術上有了國際“話語權”。小小鋼絲繩,跟著神舟系列飛船“上天”、承載著港珠澳大橋“過海”,搭起了在建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撐起了成都大運會場館的穹頂,成為牽引“大國重器”的“重器”。
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解題”思路中,遵義始終堅持真理、開拓創新,用一處處產業集群、一個個重大項目,串起這座“紅色之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遵義會議精神是引領我們走出困境的‘紅色引擎’,實現‘重生’還需要我們從自身情況出發,找到自己的路。”遵義市新凱宏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殷少良說。新凱宏公司的前身是航天凱宏公司,曾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台銅硬钎焊散熱器,在業界小有名氣。后來,航天凱宏公司因經營不善破產,300多名員工面臨困境。困難面前,航天凱宏公司13位黨員站了出來,他們四處籌錢,用車房抵押貸款、吸納社會股東,籌集600余萬元組建新凱宏公司,帶領200余位職工自救。經過近十年發展,新凱宏公司探索出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產值從成立之初的1368萬元增加到2023年底的1.1億元,先后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貴州省“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涅槃重生。
“在以遵義會議會址為中心的3.4平方公裡范圍內,獲得全國性表彰的先進單位超過20個,這是遵義會議精神感召奮進的體現。”遵義市文旅局干部陳叇介紹。
撫今追昔,鑒往知來。新時代新征程上,遵義各族人民群眾正堅守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遵義篇章。
4.經驗與啟示
遵義會議精神不僅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光芒,更成為引領新時代遵義高質量發展的精神火炬。遵義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有以下幾點經驗與啟示:
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推動紅色文化的時代化表達、大眾化傳播。遵義不斷探索紅色文化與現代表達的結合,推動紅色文化在內容和形式上創新。通過精心策劃和系統實施,將紅色文化的傳承與文化自信的培養緊密結合﹔通過數字化展覽、網絡互動平台和多媒體藝術,把紅色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通過創作紅色主題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和網絡文化產品,讓紅色文化以更加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的方式呈現﹔通過社區活動、公共藝術項目和節慶活動,將紅色文化融入群眾日常生活。與時俱進的表達和大眾化的傳播,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遵義會議精神不僅是一段光輝的歷史,更是一種持久的力量。每一處革命遺址、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要強化創新思維,在保護的同時不斷發掘其時代價值,將紅色文化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更好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遵義推動紅色文化轉化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成為鄉村振興的催化劑,不僅有助於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還能夠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大力傳承、積極實踐,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遵義實踐的強勁動能。在遵義這片熱土上,紅色文化的火種被精心呵護,遵義會議精神代代相傳,如同一股永不枯竭的源泉,滋養著每一個人的心靈,激勵著人們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不斷取得新的更大勝利。我們必須傳承好、利用好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紅色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和感悟這一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同時,將其融入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文化繁榮等各個領域,堅持問題導向,勇於探索創新,不斷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使之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遵義實踐的強勁動能。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地方實踐高端智庫研究員陳應武,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肖越、副研究員賈夢嫣、研究員謝忠文,本報記者呂慎、陳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