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用好“一大”紅色資源 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作者:薛 峰    發布時間:2024-07-06   
分享到 :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對用好學校思政課渠道、用好紅色資源、開展好重大主題宣傳和紀念活動、開展好媒體宣傳和基層宣傳宣講等作出明確規定,強調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紅色資源極為重視,2007年在上海工作的7個多月時間裡,他曾經三次瞻仰中共一大會址。2017年10月31日,在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們來到上海,瞻仰一大會址,重溫入黨誓詞,在參觀過程中,他叮囑紀念館的同志們,“一定要把一大會址保護好,利用好”。2023年11月底1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視察指導工作時指出:“上海是我們黨的誕生地,要用好一大會址等紅色資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三個務必’,在新征程上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真抓實干。”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一大”的囑托,充分發揮一大會址的紅色資源優勢,在《條例》貫徹實施中有效發揮作用,是“一大”在新時代要肩負起的使命責任。

一是彰顯場域效能,深刻闡釋中共一大會址在紅色資源中的特殊意義。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精神發源地。2021年6月3日,在迎接建黨百年前夕,新建成的中共一大紀念館正式開館。從革命到建設到改革,從救國到興國到強國,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引領中國奮勇前行的光榮歷程在這裡生動呈現。新館開館后迅速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持續在全國革命紀念場館的公眾熱搜榜上名列前茅,成為面向全黨開展黨史教育、向廣大公眾乃至海外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平台。2023年一大紀念館觀眾人數超293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除了紀念館和106號中共一大會址外,新時代中共一大紀念館的紀念場域有了新的拓展:宣誓大廳。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第一次重溫入黨誓詞的地方,在全體黨員心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政治意義。宣誓大廳和一大會址一樣,成為了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館內強化了宣誓活動的儀式感,優化了宣誓環境。2017年以來,在“一大”重溫入黨誓詞的黨員已近40萬人。為更好宣傳宣誓在黨員政治生命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首部原創微電影《宣誓日》,2023年,又推出精心籌備的特展:“永恆的誓言——中國共產黨入黨宣誓文物史料專題展”,關於宣誓的微電影2.0版本《宣誓!宣誓!》也於同年10月29日舉行首映禮。在對入黨誓詞的闡述和傳播上,中共一大紀念館構建形成了多維連續的體系。

二是推出精品展覽,在更廣闊的時空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首先,將“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專題特展打造成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承載體和知名品牌。立足於對偉大建黨精神扎實研究的基礎上,中共一大紀念館推出“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專題展”。展覽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為指引,以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為串聯,緊緊圍繞“偉大建黨精神”這一主題,展示在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黨和人民的百年奮斗歷程。這是全國首個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大型特展,榮登2022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全國重點推介項目前20名榜單。為進一步發揮該展覽的效能,中共一大紀念館將其轉化成大型專題展、中型常規展、小型車載流動展等多種陳展形式,從2022年2月27日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啟動全國巡展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300余場。

其次,生動呈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時代偉力,策劃組織“精神之路”專題特展。特展立足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整體設計緊扣“偉大精神”“紅色文物”“精神之路”等核心元素,以小見大,以物証史,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與輝煌、光榮與夢想,激勵廣大黨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展廳一樓運用沉浸式光影技術手段,精彩呈現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展廳二樓陳列了全國各地26家場館提供的館藏精品文物,共展出40件(套)珍貴文物和展品,其中原件24件,一級品4件,二級品1件,三級品4件。開展期間接待觀眾近40萬人次。

三是打造多元教育載體,把黨史故事講得更加生動。打響“初心講堂”全市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品牌。為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化黨員學習教育質效,2021年9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與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聯合推出“初心講堂”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課程。該課程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利用上海豐富的紅色資源,將紅色場館打造成為“主題教室”,通過音樂黨課、電影黨課、京劇黨課等形式,把紅色故事作為“活頁教材”,讓專家學者、先進典型、身邊榜樣等成為“特聘教師”。同時,響應學習需求,推出黨性教育系列活動。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為進一步滿足社會層面高漲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紅色資源優勢,中共一大紀念館組建紅色講師團,推出“二十大代表講二十大”專題黨課與“黨性教育系列專題課”。此外,不斷豐富紅色資源的公共教育形式,先后推出《新的新青年》《青春之中國》《紅夜》等情景黨課,並自制、研發、推出沉浸式戲劇《思南路上的槍聲——向著光明前行》,讓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熱”起來。

(作者系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來源:《上海黨史與黨建》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