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

——鄧小平談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

作者: 楊鳳城 張志強    發布時間:2024-08-26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思想財富,就是以他為主創立的鄧小平理論。”如何認識和處理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就此,鄧小平強調“獨立自主不是閉關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中國必須積極地對外開放﹔同時,必須堅持以自力更生作為立足點和根本原則,“不靠自己努力,許多問題都解決不了”。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基本點還是立足於自力更生”

改革開放新時期到來后,鄧小平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帶領全黨重新回到毛澤東關於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正確思想軌道上來,並根據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加以豐富和發展。

鑒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實際,鄧小平首先重點論說的是對外開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他反復地用中國明清以來的歷史說明對外開放是世界發展的潮流,閉關自守隻會“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不開放不行。國門打開后,鄧小平清醒地看到中國落后於發達國家二三十年的現實,認定若沒有對外開放,中國“五十年要接近經濟發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為了發展得多一點、好一點、快一點、省一點,中國需要對外開放、向國外學習,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裝備,作為中國發展的起點。在鄧小平看來,對外開放不僅必要,而且可行,這是因為中國所擁有的國際條件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報的發布和中日建交以后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又因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產業調整和經濟危機,他們急切地需要向外投資和產業轉移。由此,鄧小平反復強調現在的國際條件對於中國很有利,中國獲得了過去所沒有的好條件,要抓住機遇對外開放。

針對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鄧小平強調:“我們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同時我們也要學習外國的一切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爭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艱苦奮斗”,“基本點還是立足於自力更生”。“獨立自主”在對外開放工作中的“基礎”“首先”“主要”和“立足點”地位由此可知。對此,鄧小平有著充分的闡釋:第一,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體量龐大,“完全依靠外國資金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是不可能的”。第二,中國的對外開放必須照顧到自己的特點,照搬別國模式是不可能的,“要根據自身條件,制定獨立的政策。隻有這樣,才能擺脫困境”。第三,引進外資和技術不能太天真。“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和先進技術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些還是老殖民主義者頭腦的人仍然“企圖卡住我們窮國的脖子,不願意我們得到發展”。與此同時,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在開放交流過程中總想要干涉他國內政甚至尋求改變社會主義國家體制,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因此,鄧小平反復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資源和自己的基礎,而“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會使建設更快、更扎實、更可靠些”。當向第三世界國家的來訪者介紹經驗時,鄧小平經常強調中國經驗的第一條就是堅持以自力更生為主。

在對外開放中增強獨立自主能力

可以在鄧小平的思想中非常清楚地看到,對外開放的目的是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更好地增強我國獨立自主的能力,這一目的意識深刻地落實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例如,他格外重視引進項目是否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整體帶動作用、對於我們學會先進技術最終實現自己創造發明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掌握國際先進技術,鄧小平在對外合作方式上更青睞於合資經營,而不是補償貿易,因為合資經營可以使中國或多或少學習到先進技術。

再如,鄧小平吸取拉美一些國家的教訓,非常警惕債務陷阱問題,他經常提醒人們,在引進外來技術和資金的工作中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償付能力,“量力而行,處理恰當”,保証引進每一個項目都要做到必須具有償付能力,“寧肯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欠太多的債,借債必須放在有能力償還的基礎上”。這些要求實際上是為了避免因債台高筑而喪失獨立自主。

又如,在對外開放的對象方面,鄧小平日益重視“多方面找朋友”,即增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而不僅僅是聚焦於發達國家。1984年10月,鄧小平回顧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對外開放政策主要是針對發達國家的,“近三年來又增加了新的內容,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南南合作,即與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合作”。這種變化的緣由是鄧小平意識到在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難題時,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存在諸多困難——“發達國家有錢但不慷慨”,“不能把我們的命運完全放在發達國家的恩賜上”,我們“最靠得住的是窮朋友,越窮的越慷慨,越富的越慳吝。窮朋友之間的幫助不可能太大,但靠得住,政治上、道義上的相互支持更是可以信賴的”。鄧小平認為,南南國家之間的合作余地很大,各有所長、各有特點,可以互取所長、相互成就,以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從而應對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解決發展中國家的長期發展問題。

在鄧小平看來,在對外開放中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絕非空喊,而是有堅實的現實基礎。綜合言之,鄧小平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在政治層面,中國已經具有足夠保障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機器,特別是有黨的堅強領導﹔在精神層面,中國人民是智慧的、勤勞的,具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物質層面,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尤為重要的是經歷過近30年的建設,我國在工業、農業、商業、科技和其他方面已經具備了相當堅實的基礎、積累了一定的建設經驗,“有了一個向四個現代化前進的陣地”。事實上,上述方面確是中國在對外開放中能夠做到獨立自主的底氣和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來源:《北京日報》2024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