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工人學校
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舊址
北京市豐台區長辛店祠堂口胡同1號是一座坐南朝北的三合院,院內建筑青磚灰瓦、格局規整,正房加廂房共8間。這座肅朴的小院就是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以下簡稱勞動補習學校)舊址。勞動補習學校是由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的培養工人運動骨干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工人學校之一。勞動補習學校舊址,不僅是長辛店“二七”大罷工舊址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之一,被譽為“北方的紅星”升起的地方。
20世紀初,隨著京漢鐵路的修筑,位於京漢鐵路北段的長辛店匯聚了大量早期的產業工人群體,成為當時中國北方規模較大的工業廠區之一。當時,長辛店鐵路機廠有近3000名產業工人,他們深受帝國主義、軍閥和廠主的剝削壓迫,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過著貧困苦難的生活。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參加游行示威的一部分進步學生和工人返回長辛店后,迅速傳播五四運動的斗爭情況,在工人群體中產生了巨大影響。5月6日,長辛店的工人組建救國十人團,積極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進行游行示威和罷工活動,對抗北洋軍閥政府。
從1920年春開始,鄧中夏帶領平民教育講演團(進步學生組織)經常來長辛店宣傳反帝反封建、民主科學思想,同時開展一些文化知識的普及教育,與工人們建立了良好的聯系。1920年10月,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全面系統地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工人運動骨干,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提出“到工人中去”的口號,決定創辦勞動補習學校。在李大釗指導下,鄧中夏、張太雷、高君宇等北大師生來到長辛店組織籌辦勞動補習學校。
1920年12月,鄧中夏、張太雷等組織召開勞動補習學校籌備會議,確定校址為長辛店祠堂口胡同1號的三合院,並制定招生簡章,明確辦學宗旨是增進“勞動者”和“勞動者的子弟”文化知識,使其養成高尚人格。章程還規定“凡身體強健身家清白的勞動者,不論年齡大小和識字與否都可入學”,不收取學費,相關書籍用具還有經費補貼。由於辦學經費緊張,學校的課桌椅、教具等費用大多是北大師生募捐而來,李大釗、鄧中夏等人也傾囊相助,幫助解決辦學困難。鄧中夏、張太雷等與工人兄弟一起工作生活,深入工人群眾中大力宣傳勞動補習學校的辦學宗旨。在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領導和支持下,勞動補習學校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1921年1月1日,勞動補習學校正式成立,並舉行開學典禮,1月11日正式開學。
勞動補習學校成立后,教學模式分為日班和夜班,日班教習工人的子女,夜班教習工人。學校教員有常駐和兼職之分,主要由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派出,大多是北大師生和進步知識分子,他們的群眾基礎好,工人的學習接受度高,李大釗和鄧中夏時常來校講課,視察工作。在教學中,教員們因材施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普及知識,傳遞愛國主義精神,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李大釗在授課中向工人們介紹“工人”二字時,他講到,“工人的‘工’字,上邊一橫是天,下邊一橫是地,中間的一豎是工人,工人頂天立地,工人就是最偉大的階級”。由此,“工人是天”的口號在大家心中扎根,激起了工人的自我認同和革命意識。鄧中夏注重啟發式教學,在回答工人為什麼受苦受窮時強調,“工人窮,不是八字不好,更不是命中注定,是軍閥、廠主把我們剝削窮的”,他還進一步啟蒙工人,講解工錢僅是“工人勞動創造出來的財富中的一小部分”,工人應該“共同去干社會改造的事情”。由於勞動補習學校的主要課程在夜班授課,教員經常留宿於學校,這也方便了教員幫助工人識文斷字,排憂解難。工人們時常找教員幫忙代寫家書,代讀信件,甚至處理糾紛,把教員當成貼心人,“工友”的稱呼也從這裡走向全國各地。
勞動補習學校堅持“勞工神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識、階級觀念、反帝反封建愛國主義教育等。學校尤為重視工人的基礎素質教育,夜班的教學內容側重於國文、法文、科學常識、社會常識、工廠鐵路等知識。鄧中夏立足工人實際需求,組織北大學生編印學習教材,教材內容包含了工人們工作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教員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他們的啟發引導下,工人們的階級意識逐漸覺醒,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此外,勞動補習學校還購置了《共產黨宣言》《新青年》《工人周刊》《勞動周刊》《勞動音》《共產黨》等先進讀物供學員閱讀,傳遞先進思想。在此基礎之上,教員還積極地向工人講述剝削壓迫的來源,介紹國外工人運動史,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很快工人們就掌握了一些文化知識和革命理論,階級意識顯著提升,革命熱情日漸高漲,出現了一批思想進步的工人骨干。1921年秋,經過教育考察,長辛店的史文彬、康景星、王俊、楊寶昆等工人光榮入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第一批產業工人黨員,他們為日后開展的工人運動作出了卓越貢獻,長辛店因此成為中國北方工人運動的重要搖籃。毛澤東曾說“中國工人運動還是從長辛店鐵路工廠開始的”。
在勞動補習學校的影響下,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借鑒先進經驗,加強對工人的宣傳教育,啟蒙工人階級革命意識。天津工余補習學校、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學校、吳淞中國鐵工廠平民學校等工人學校紛紛成立,為建立工會和組織工人革命運動打下堅實基礎。1921年5月,長辛店鐵路工人會成立,會址設在勞動補習學校,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以勞動補習學校為紐帶,積極聯系動員工人,同年10月,會員就發展到1800余名。然而,1923年“二七”大罷工失敗之后,勞動補習學校被反動當局查封。
雖然勞動補習學校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它為黨的早期事業發展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骨干,為黨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今,踏入勞動補習學校舊址小院,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記錄著那段遠去的過往,銘刻著那段輝煌的歷史,提醒著人們牢記革命先輩的初心使命。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