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科學回答了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為什麼改”“往哪裡改”“怎麼改”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指引新時代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實踐,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圍繞新時代以來經濟體制改革的各個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推動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基礎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堅持黨中央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根本保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由中央統一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央要求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
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前進方向。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核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一世界性難題的理性思考和科學把握。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帶動其他領域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經濟體制改革對於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作用。
運用科學方法論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這些重要論述,系統總結了推進改革的科學方法,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自覺。
經濟體制改革從理論到實踐不斷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內外形勢復雜變化,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從理論到實踐不斷創新,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持續推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強大的動力支撐。
貫徹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競相迸發。我們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強。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推動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00多萬戶增至2024年5月的5500多萬戶,民營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作用更加凸顯。
加快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促進形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等,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促進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動構建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著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通過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不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貨幣政策與其他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配合,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開展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統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13年至2023年,我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
建立健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我們著眼更好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完善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協調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行農村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促進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2013年至2023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1降低到2.39,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顯著提高。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我們加快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等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實現制造業條目“清零”,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法治保障,加快構建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分批次設立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累計開展3500余項改革試點,在國家層面復制推廣349項制度創新成果。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圍繞“五個自由便利、一個安全有序流動”,探索建立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加快建立完善政府有力主導、企業積極參與、市場有效調節的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以節能、減排、增效為目標,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創新和完善節水節能、污水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頒布《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初步建成了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機制補償等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建立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扎實推進民生重點領域改革,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民生重點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機制,完善義務教育資源城鄉統籌和均衡配置機制,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2013年至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2%、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1.4億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征程我們黨的中心任務,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的成果,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部署。黨的二十大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了新征程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要求。《決定》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確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重點部署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為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決定》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問題,對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系統部署。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一方面,著眼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另一方面,著眼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有利於形成競爭有序市場的政策環境,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准聯通,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和規則,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要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為實行同責同罪同罰,持續完善市場准入和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既受發展階段、經濟周期、區域差異等因素影響,更有要素流動不暢、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到位等深層次原因。歸結起來,這些問題都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反映,是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推動解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突出問題導向,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健全綠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宏觀調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要進一步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個“更加注重”蘊含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更加注重系統集成,要求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比如,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要從城鄉兩端協同推進戶籍管理、公共服務、土地制度等領域改革,促進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更加注重突出重點,要率先抓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集中抓好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以重點突破帶動改革整體推進。比如,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更加注重改革實效,要求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科學制定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以更多務實辦法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比如,在當前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實施“兩重”“兩新”等穩增長促發展政策舉措過程中,要同步推進相關體制機制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