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裡程碑意義和創新性成果
“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著眼於“六個必然要求”和“四個迫切需要”的時代要求和現實需要,對新時代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性戰略性部署,取得了極為重要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我國改革開放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的裡程碑意義。
改革新階段和裡程碑意義
歷史發展進程是繼承性與創新性、連續性與階段性、量變積累與質變突破的統一。回顧我國40多年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歷程,我們更加深刻清晰地領悟到這個道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申了一個重大論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前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從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來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具有標志性的裡程碑意義,開啟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階段,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前景。三次三中全會,在40多年改革發展的偉大征程上的不同歷史時期,明確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什麼是改革、怎樣進行改革”的重大問題,都具有標志性、開創性、引領性意義。在正確的改革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指引下,我們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接續推進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系統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這既是對改革開放新時期改革事業的承繼接續,又是在新時代對改革事業的重新謀劃和系統推進。從“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時代和實踐變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黨積極應變、主動求變的歷史主動和責任擔當。縱觀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歷史進程,我們清晰地看到:方向立場一直堅守,主題一脈相承,總目標一以貫之。與此同時,改革任務更加艱巨,推進力度持續加大,中心任務遞進升級,涵蓋領域更加廣泛,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改革成效日益顯現,許多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改革實踐充分証明:“重要法寶”運用更好,“關鍵一招”更加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根據黨在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和戰略安排,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適應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首要任務,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適應破除妨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的新攻堅,通過根本性、全局性、全方位、深層次的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必將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八屆三中全會一樣,以其突破性進展、創新性成果、裡程碑意義、歷史性貢獻,載入我國改革開放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
改革新布局和開拓性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現代化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空前偉大的。”黨的二十大確立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惟其事業偉大、任務艱巨,就必須不斷深化改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以改革到底的堅強決心,動真格、敢碰硬,精准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堅決破除一切制約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錨定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緊扣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重大風險挑戰,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唯有如此,才能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成現實。可以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戰略部署,正適其時,正順其勢,正應期盼,意義重大而深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是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時,全黨全國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國人民的不懈奮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圓滿實現,已總體完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回顧這些年改革工作,我們提出的一系列創新理論、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新局面。”從黨的二十大起,我們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新征程上奮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握新形勢、立足新征程、著眼新發展、布局新改革,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一中心任務,實現了奮斗目標“升級”、發展任務“升級”、改革部署“升級”。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加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適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需,順應人民群眾期待和社會預期,著力健全制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既立足當下又著眼長遠,構筑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圖,標志著全面深化改革偉大實踐站上新起點、進入新階段、開辟新前景,開啟了黨和國家發展史上又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偉大變革。
思想新發展和創新性理論意義
新時代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創新與黨的理論創新互動共進,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步伐都大大加快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明確理論創新的方位、方向、方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隨著實踐進程的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會越來越豐富”。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性、全局性的,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方位和重要領域。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們黨關於改革的理論、關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在不斷豐富發展,這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發展的重要體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又貫穿著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我們黨40多年改革開放經驗的深刻總結,特別是新時代10多年來全面深化改革經驗新的結晶,以全新視野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改革發展規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改革理論,是指導新征程上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內涵豐富、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科學體系。這一重要思想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科學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根本方向、價值取向、重大原則、基本經驗,以及改革的總目標、總布局、重大任務、科學方法和根本保証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系統闡明了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國防軍隊建設和黨的建設領域改革的戰略任務與重要舉措。這一重要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改革篇”。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世界觀方法論分析研究新時代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原創性、原理性、原則性內容,也包括一系列現實性、政策性、具體性內容,是理論與實踐、戰略與戰術、方向與方法的有機結合,既提供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景圖”,也指明了推進改革的“路線圖”。比如,提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必須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堅持守正創新,既要有道不變、志不改的強大定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四個自信”不動搖,又要有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宗旨,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提出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來展開﹔提出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著力解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提出堅持重點改革與全面改革的統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牽引作用,同時要統籌謀劃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國防軍隊建設和黨的建設領域的改革﹔提出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辯証施策,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出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提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難題,做到改革與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提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提出必須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保証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証﹔提出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強化改革責任,保持改革銳氣,增強改革韌性,提高改革本領,做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務求取得改革實效,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等等。這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理論上實現了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改革發展規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和歷史高度,為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重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一體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敢為人先的勇氣積極探索首創性、差別化改革,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改革成為重慶最鮮明標識,始終把改革發展放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謀劃推進,圍繞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等國家戰略,以數字化變革為牽引,推進全市域系統化改革、體系化變革。圍繞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走在前列,著力建設“六個區”,即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牢記重托、勇擔使命,久久為功、堅毅前行,全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慶貢獻。
(作者系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