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建設持續深化

革命精神薪火相傳催人奮進

作者:本報記者 牛偉坤    發布時間:2024-10-29   
分享到 :

五四大街,北大紅樓靜靜矗立再現“覺醒年代”﹔盧溝橋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裡,一件件文物串講偉大的抗戰歷史﹔香山腳下,中共中央為新中國奠基的往事在香山革命紀念館流傳……近年來,本市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建設持續深化,各相關場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豐富社教形式,讓革命精神煥發新的時代活力。

研學行裡求真知

今年暑假,來自本市19所高校的師生或圍繞北京紅色革命舊址的文化內涵、保護管理等展開調查,或在家鄉宣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播撒下紅色文化的火苗。

北大紅樓覺醒年代研學行暑期研學活動是“‘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紅色行覺醒年代研學行項目的延伸。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是該項目的承辦單位。在歷史文獻中求真知的同時,高校師生也在行走中重溫紅色信仰。

依托研學行項目,累累碩果正源源不斷產生:專家和高校師生已合作完成40余篇學術論文。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堅持學術立館的一個縮影:《首屆北大紅樓與偉大建黨精神研討會論文集》已於今年6月出版﹔《北大紅樓日志》全面反映了北大紅樓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孕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新青年覺醒年代研學行專號》《在北大紅樓聽講座》等學術成果也為研究學習北大紅樓歷史增添了新素材……

“今后,我們將推進片區館際間文物資料共享、展覽流動巡展、研究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揮覺醒年代研學行帶動高校青年學生參與紅色研學、上好大思政課、筑牢理想信念的積極作用。”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館長楊家毅說。

全面改陳紀念抗戰勝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策展團隊最近很忙,該館基本陳列全面改陳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近年來,該館大小主題展覽接連不斷,館長羅存康主持策劃、編寫大綱的展覽就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為抗戰吹響號角——中國共產黨與抗戰文化”“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戰文物專題展”“烽火印記——北京抗日戰爭主題片區特展”“偉大工程——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建設”……

這是該館深入推進抗日戰爭紅色文化主題片區的最新寫照。

2022年年初開始,抗戰館利用兩年多的時間,以盧溝橋、宛平城為重點,覆蓋抗戰時期平西、平北、冀東等方向,對整個北京地區抗戰文化遺產資源進行了走訪調查,獲取史料圖片11000余張,視頻3000多分鐘,全面摸清了北京地區抗戰資源底數。

下一步,結合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北京抗戰主題片區將從遺址遺跡中遴選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紀念場所和紀念設施,通過基本陳列改陳、文物本體修繕、周邊環境治理以及內涵挖掘和研究闡釋、立體傳播等,做好重點提升。

新“趕考”書寫新答卷

讓人們重溫中共中央進京“趕考”歷史和新中國籌建史,是香山革命紀念館自誕生起就肩負的使命。近年來,該館聚焦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革命舊址文物系統保護,全面排查片區內的紅色文化資源總量,建立紅色文化資源數據庫﹔在摸排調研中,陸續對舊址歷史內涵、所處位置、所屬單位、保護情況、開放程度、對外宣傳、歷史沿革等信息進行系統採集,並留存影像及採訪資料,為后續存檔及科學利用奠定基礎。該館連續舉辦四屆香山革命歷史與文化理論研討會,出版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革命文物文獻故事選編等,讓“趕考”精神不斷深入人心。

在推動“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全線貫通的基礎上,香山革命紀念館還將視線投向京外,與天津市平津戰役紀念館、河北省西柏坡紀念館簽約,整合沿線紅色文化資源,聯合探索跨省市連片保護工作機制。

香山革命紀念館館長容晶說,該館還將運用數字化賦能發展,籌備建設數字虛擬體驗空間,推進革命文物數字化,搭建協同創新交流平台,推動紅色文化資源共享,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資源傳播影響力。

來源:《北京日報》2024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