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指成拳聚合力 破題開局啟新篇
——四川省2024年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綜述
2024年以來,四川省各級黨史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和省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相關部署要求,主動適應新時代黨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積極破解長期以來困擾黨史事業發展的各種主客觀制約因素,用持續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為抓手,整合相關資源,統籌各方力量,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上下有效聯動、部門齊抓共管、內外協作互通、社會廣泛參與的黨史工作合力,推動新時代四川黨史工作再上新台階。
一、多向發力,“大黨史”工作理念逐步深化
全省各級黨史部門積極作為、靠前謀劃,主動爭取黨委重視,召開專題會議推進,強化制度規劃保障,推動“大黨史”工作格局向更寬視野、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一是黨委重視、高位推動。各地黨委常委會專題聽取黨史工作匯報,專題學習《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並研究貫徹意見,把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納入重要工作部署,系統謀劃、強力推進。二是專題部署、有力促動。10月14—18日,在樂山市召開全省黨史部門骨干培訓班暨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現場會,既下“任務書”,又畫“路線圖”,從思想、方向、路徑上對全省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進行部署,全面鋪開相關工作,推動“大黨史”工作格局走深走實。三是制度護航、引領帶動。著手起草《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關於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從制度層面對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給予全新重視。
二、多方聯動,“大黨史”工作機制逐步構建
全省各級黨史部門強化系統觀念,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從“一家獨奏”走向“集體合唱”,逐步形成全省黨史工作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開放合作工作機制,最大限度釋放黨史資源的整體效能。一是堅持上下貫通。積極爭取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工作支持,在專項資金、培訓授課、研究指導等方面加強匯報﹔在縣(區、市)建立22個黨史工作基層聯系點,並制定《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工作基層聯系點管理制度(征求意見稿)》,通過典型示范,將黨史業務指導延伸到最基層。二是堅持左右互通。聯合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高校,共建教學實習和研究基地,共同開展重大課題攻關﹔舉辦“推動新時代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培訓班”,做好全省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相關工作。三是堅持內外溝通。召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黨史工作交流座談會,共同商討聯合編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錄》相關事宜﹔加強同重慶、湖北、陝西、甘肅等地黨史部門合作,聯合舉辦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研討會、川陝甘毗鄰市黨史地方志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等。
三、多措並舉,“大黨史”工作隊伍逐步形成
全省各級黨史部門堅持把黨史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充分調動可用資源,既整合內力、又借助外力,有效解決黨史部門人才匱乏的問題,為全省黨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一是打造骨干隊伍。組織召開全室干部主動擔當作為專題會,規范機關內部管理,集中制定或修訂《關心服務干部職工十條措施》等制度規范17項,聚力鍛造高素質專業化的黨史干部人才隊伍。二是建強專家智庫。建成四川黨史專家智庫,在資政建言、學術研究、審讀審看、宣傳育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三是充實學會力量。廣泛吸納黨史專家學者、省級部門及科研院所領導、各級黨史工作者和愛好者加入四川省中共黨史學會,參與黨史資料征集、課題研究、政策宣介等各方面工作。
四、多點開花,“大黨史”工作成效逐步顯現
全省各級黨史部門把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提升黨史工作質效上,以同向發力凝聚工作合力、以同題共答破解問題難點、以同頻共振服務中心大局,真正做到黨有所需、史有所為。一是黨史編研走深走實。組織精兵強將攻堅黨史三卷編寫工作,召開全省地方黨史三卷編撰工作推進會﹔抽調精干力量成立四渡赤水研究專班,召開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川史實研究實地踏勘推進會,謀劃推出“四書一館一片”黨史研究系列成果。二是資政研究出新出彩。把資政研究作為發揮以史鑒今作用的重要拳頭產品,編撰《鄧小平在解放和主政大西南中的紀律建設》《什麼是戰略腹地?為什麼是四川?》《四川推進“天府糧倉”建設的歷史考察及現實啟示》等資政專報,部分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採納吸收。三是宣傳教育有聲有色。開展“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四川印記”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評選出100部優秀作品於“七一”前夕在全網展播。在112所高校開展四川省“青年學黨史•奮進新征程”大學生有聲閱讀黨史作品展播活動,收到中英文參展作品900余件,對評選出的優秀作品進行線上展播和線下展演,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
(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二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