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扛鼎巨作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近日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編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下簡稱《編年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講好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典范巨作、扛鼎巨作。這部900多萬字的巨作在講好黨的歷史方面實現了諸多突破和成功嘗試。結合我的研究方向、承擔的教學任務和對幾卷《編年史》的閱讀,談3點感受。
第一,這部《編年史》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全景式呈現,可謂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黨史著作。這部新作不但記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對外關系、黨的建設等各方面的重要活動,而且對於黨領導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也有全面完整的呈現。如1924年卷對以往學術界不甚熟悉的海南嘉積農工職業學校與黨、團革命活動的關系用了專門的篇幅進行敘述﹔1926年卷對以往學術界關注不夠的黨推動的北方革命運動發展設立了一系列條目進行敘述﹔等等。整體來看,全書重點突出、覆蓋全面,可謂講好黨的歷史的成功嘗試。
第二,這部《編年史》貫穿著中央與地方、組織與人物兼顧的敘事思路。注重組織建設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取得百年輝煌的重要經驗之一,人物研究是黨史研究的重要視域。這部《編年史》篇幅靈活、恰當,在呈現地方黨、團組織活動方面頗為出彩。如1923年1月5日成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蕪湖地方執行委員會,它是存在時間較短的地方團組織。書中對於該組織1922年5月醞釀建團工作和1924年6月、1925年3月兩次所屬領導機構的變更均有敘述,秉持了敘述的連續性、完整性原則。類似的還有對1923年2月至3月旅歐黨團組織與中共中央、中共旅莫支部溝通的過程和12名同志赴蘇的過程,均以多個條目比較完整地呈現出來。更為可貴的是,全書重視對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展現,如1925年3月5日關於中國共產黨早期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高君宇病逝的條目,落腳點是其愛人、革命活動家石評梅親筆書寫的高君宇生前自題於照片上的幾句話:“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這段話是對共產黨人偉大人格的生動寫照。類似例子不勝枚舉,各地區、各部門的黨組織和黨員都能從書中找到與本地區、本部門相關的素材,產生共鳴。這部書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寶庫。
第三,這部《編年史》是基於以往黨史研究成果、運用全面豐富史料的權威信史。人工智能時代人類獲取和運用信息的方式方法已然發生重大變化,這對黨史著作的撰寫提出了新的挑戰。這部《編年史》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的統一,這是新時代講好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應有之義。一方面,《編年史》立足於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機構編寫、編輯的系列權威黨史著作、文獻資料和領袖年譜傳記等,地方權威黨史、檔案等部門編寫、編輯的最新黨史著作、文史資料等,在綜合、集成的基礎上進行辨析、整理、創新,准確呈現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全國范圍內的偉大革命歷程。另一方面,《編年史》廣泛吸收利用近年來整理出版的《向導》《紅色中華》等數字化黨報黨刊資料、先驅領袖文庫等,對其中具有代表性、影響力的理論文獻進行系統展現和重點論述,概括蘊含其中的重要思想觀點和社會價值。這項工作任務量大,難度高,但為社會各界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創新史提供了重要索引和有效路徑。
總之,我感到這部書既讓廣大讀者深刻了解了黨的歷史的根脈主干,也讓廣大讀者充分感受到黨的歷史的枝繁葉茂和黨的事業的勃勃生機,不愧為一部講好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扛鼎巨作。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