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雲南網合作開展“75秒·聽雲南見中國”宣傳活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與雲南網發揮部門優勢,合作開展“75秒·聽雲南見中國”音頻系列融媒宣傳。宣傳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在雲南的重大事件為主線,以“音頻+海報+短文”的表現形式,展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雲南各族人民取得的光輝成就,通過重溫歲月經典,激發廣大網民的愛國情懷,截至10月28日閱讀量累計突破千萬人次。
一是精挑細選,彰顯不可或缺的雲南力量。新中國成立75年來,雲南值得標記的事件有很多,創作團隊把“雲南給中國甚至世界留下的深刻印記事件”作為選題,重點遴選雲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具有時代典型意義的25件事,從雲南全境解放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提出“三個定位”重要指示、從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誕生到習近平總書記給誓詞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從雲南工業“五朵金花”到白鶴灘水電站、從雲南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到中老鐵路、從享譽中外的經典電影《五朵金花》《阿詩瑪》到“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等具有裡程碑意義事件,彰顯新中國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雲南力量。
二是精巧設計,音畫文沉浸式感悟愛國情懷。每一期融媒作品通過75秒音頻、一張海報、數百字短文回顧一個事件,綜合運用聲音、圖畫、文字為網民呈現重大事件。音頻由“歷史音頻+主播解說”構成,有業內專家對事件的評述,有親歷者的講述,有珍貴的“歷史回聲”,如《1951年,民族團結誓詞碑誕生》中簽字代表方有富(哈尼族)講述當年盟誓的場景,《上世紀80年代,工業“五朵金花”綻放》,由市民回憶使用雲南春花牌自行車和乘坐雲南茶花牌汽車的經歷和感受,簡單、熟悉又親切,直白講述歷史事件,讓網民重溫值得驕傲和記憶的大事,切身感悟家國情懷。
三是輕快閱讀,文風清新易於網民互動。每一期音頻文字不超過300字,文字短小精悍、語言朴實,音頻、圖片和文字動靜結合,契合當今快節奏生活的閱讀需求,網民利用75秒較短的時長網絡收聽、收看傳播內容,了解身邊曾經發生的大事,激發網民的閱聽興趣,不少關注融媒報道的網民在推送期間每天追聽,音頻完播率很高,贏得網絡媒體的推流,增強了網絡宣傳黨史的關注度。
此次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雲南網開展宣傳合作,是黨史宣傳“走出去”的有益嘗試,積累了創新黨史宣傳的形式和內容,擴大網民參與度,提升黨史宣傳的吸引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等實踐經驗和啟示。
(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