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堅持用紅色資源賦能學校思政課建設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15   
分享到 :

近年來,江蘇省鎮江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持續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在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七進”的基礎上,把紅色資源有機融入學校思政課建設,助力青少年啟智增慧、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是摸清“紅家底”,亮出黨史“大寶庫”。聯合市老促會開展為期兩年的紅色資源調研普查,梳理全市951處革命遺址和紀念設施,匯集形成155萬字的《紅色資源集》叢書,全面展示具有鮮明鎮江符號的紅色“寶藏”,為全市黨員群眾和青少年重溫黨的輝煌歷史提供特色讀本。

二是深挖“紅資源”,編研立德“活教材”。組織編纂《鎮江黨史知識簡明讀本》《彎弓射日到江南——新四軍在鎮江的重要戰斗故事》《王龍紀念文集》等黨史地情書,攝制《風雨百年 逐夢征程——鎮江黨史文獻紀錄片》和民族實業家陸小波回拒“勸行”的微電影《勿離鎮》﹔開展“史志裡的鎮江”系列短視頻拍攝活動,以史志視角講述鎮江革命傳統、戰斗故事、紅色人物等﹔編寫《惠農銀行:蘇南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錢袋子”》《在抗日烽火中誕生的<群眾導報>》等30多個紅色故事,被“學習強國”平台推送,多篇閱讀量超20萬人次。同時,在鎮江解放日、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大紀念日,組織中小學生在“夜讀黨史”線上平台,誦讀鎮江黨史故事。

三是繪制“紅地圖”,提供研學“打卡地”。優選鎮江紅色遺址和紀念設施,繪制《鎮江黨史學習教育地圖冊》。從“重走總書記視察路”教學基地、鎮江史志館、趙亞夫事跡展示館等39處紅色文化基地中,按區域擇優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黨史研學精品線路,會同學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推出從鎮江史志館出發,經鎮江博物館奔流館、廣肇公所、伯先公園及五卅演講廳、李公朴故居等紅色展館和紀念設施,最終到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心,全長1800米的“西津渡1800米紅色(教育)研學精品線路”,成為機關單位開展黨建活動、學校開展思政課的熱門“打卡地”。

四是建強“紅陣地”,打造育人“主課堂”。發揮全市13家省(市)黨史教育基地作用,在“4·23”鎮江解放日,與鎮江烈士陵園合作,在紀念碑前為市特教中心師生宣講鎮江解放故事。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開展“學黨史 強信念 爭當合格接班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丹陽革命陳列館開展“聽爺爺講黨的故事”系列活動﹔黨史講述團開展流動的“紅色故事會”﹔鎮江史志館聯合市文明辦開展未成年人“賡續紅色基因 強國復興有我 致敬先烈 祝福祖國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活動等。

五是握緊“紅話筒”,講授鑄魂“好故事”。創設“史志‘鎮’有益校園行”品牌,組織青年業務骨干人人上台,開展“黨史人講黨史”活動,深入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等宣講紅色故事。配合學校“雙減”工作,精心打造《鎮江黨史上的“十個第一”》《這些烈士永遠活在鎮江的地名裡》等精品黨史課程,先后在江蘇大學、陸軍軍事交通學院鎮江校區、鎮江市實驗小學、鎮江寶塔路小學、鎮江市長山學校等開講30多場。連續6年開展鎮江市紅色故事宣講大賽,並在今年首次為未成年人開設單獨賽組,邀請“紅領巾”黨史講解員參賽。在鎮江外國語學校等10所中小學成立“程默青少年攝影社團”,舉辦鎮江市首屆程默青少年攝影大賽,推出新聞紀錄片《程默鏡頭裡的共和國記憶》,向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

(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