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用科學方法指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作者:陳理    發布時間:2024-11-20   
分享到 :

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統籌謀劃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才能確保改革行穩致遠,取得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講求科學方法,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並對如何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等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對於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斷引向深入,引導全黨全國人民堅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精准落地見效,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引。

改革要堅持科學的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講求科學方法”。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是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統籌謀劃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才能確保改革行穩致遠,取得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堅持用科學方法指導和推進改革,深刻論述了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正確處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改革發展穩定等關系,形成了改革的系統方法論,為解決新時代改革面臨的一系列復雜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導。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堅持以科學的方法為指導,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為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堅持改革和法治的統一。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堅持改革和法治的統一對於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改革和法治的辯証關系,先后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並通過相關決定。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如同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共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事業向前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一項重大原則,強調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進一步深化法治領域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堅持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充分發揮法治對改革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對於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破和立是唯物辯証法的一對重要關系,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是我國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甚至產生負作用。”改革是破和立相輔相成的過程,是通過破除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起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的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規劃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時,明確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並以此來統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以及黨的領導制度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並舉、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堅持破和立的辯証統一,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在破和立的統一中實現改革的蹄疾步穩。

堅持改革和開放的相統一。回顧我國改革開放歷程可以看到,從我國改革開放伊始,改革與開放就如影相隨,在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中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一條重要經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設立專章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總體部署,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並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等提出明確要求。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須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謀劃和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重視抓好改革的部署,又重視抓好改革的落實。《決定》全面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証,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並對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提出明確要求。實踐証明,制定出一個好文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於落實文件,如果不注重抓好落實,再好的規劃和部署也會淪為空中樓閣。要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協調,扭住關鍵、精准發力,科學制定改革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注重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建立健全責任明晰、鏈條完整、環環相扣的工作機制,切實抓好《決定》各項部署的落實。要把重大改革落實情況納入監督檢查和巡視巡察內容,強化跟蹤問效,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4年11月19日 第 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