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舉辦“2024年中拉智庫媒體對話會”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2-04   
分享到 :

2024年11月13日,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舉辦“2024年中拉智庫媒體對話會”。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院智庫理事會理事長曲青山會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媒體記者並發表講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院智庫理事會副理事長黃一兵發表主旨演講。來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的專家同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31位媒體記者,聚焦“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展開熱烈研討交流。

曲青山院長對到訪媒體代表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南方大家庭成員。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首次提出打造中拉命運共同體,為新時代中拉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10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拉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中拉關系已經構建起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的五位一體新格局,進入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新時代。中拉智庫媒體間的交往交流,必將為雙方深化互信互助、促進整體合作、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曲青山院長還向參會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媒體記者簡要介紹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情況。他指出,全會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出的重大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堅強決心,對於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銳意進取,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黃一兵副院長講到,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歲月,作為這個事業的升級版的“全面深化改革”也走過了11個年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宣誓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規劃了進一步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黃一兵副院長提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三個方面。在實踐方面,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新局面。在制度方面,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理論方面,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為中國改革事業提供了科學指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可以概括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六個方面。

在對話交流環節,第一研究部主任王玉強研究員和第六研究部主任張士義研究員回答了來訪記者提出的問題。

王玉強研究員在回應牙買加《“我們今日”新聞網》記者加文關於“為在2035年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中國最新提出的框架是什麼”的問題時指出,中共十九大、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即: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今年七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

張士義研究員在回應哥斯達黎加大學《大學周刊》記者曼努埃爾關於“是否存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確定義?是否存在類似於‘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這樣的概念?”的問題時指出,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換,這被一些人誤解為資本主義,實際上市場經濟並非資本主義特有,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始終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穩步前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對國家治理和現代化建設實行全面領導是其核心要素和本質特征。

座談交流后,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媒體記者代表參觀了我院主辦的“思想的歷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記者們認真聆聽講解,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歷程。此外,記者代表還參觀了我院編輯翻譯出版的《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一、二卷英文版)、《習近平關於中國式現代化論述摘編》(英文版)、《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文版)(西文版)、《習近平關於尊重和保障人權論述摘編》(英漢對照)(西漢對照)、《中國共產黨簡史》(英文版)等理論外宣讀物展示。

此次對話會是我院國家高端智庫第二次舉辦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之間智庫、媒體交流活動,同時也是外交部組織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記者來華參訪培訓的活動之一。我院智庫發揮在黨的歷史和理論對外宣介方面的獨特優勢,通過對話深化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媒體記者對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的認識,取得良好外宣成效。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