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誠實研究”的學風

作者:何兵兵 徐來鳳    發布時間:2024-12-10   
分享到 :

在進行理論創造的實踐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應該本著最為誠實的態度,根據事物的本來面貌去認識世界,並客觀地進行解釋。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的那樣:“我的見解,不管人們對它怎樣評論,不管它多麼不合乎統治階級的自私的偏見,卻是多年誠實研究的結果。”

馬克思恩格斯始終以嚴謹的治學精神進行理論研究,務求使著作經得起檢驗。馬克思在研究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以“無比認真的態度”撰寫了許多筆記材料。恩格斯在講述馬克思寫作《資本論》的情況時指出:“馬克思在公布他的經濟學方面的偉大發現以前,是以多麼無比認真的態度,以多麼嚴格的自我批評精神,力求使這些偉大發現達到最完善的程度。”

盡管如此,馬克思從不認為自己的著作盡善盡美。恩格斯曾評價馬克思:“他在自己對自己的結論在形式和內容上尚未滿意之前,在自己尚未確信已經沒有一本書他未曾讀過,沒有一個反對意見未被他考慮過,每一個問題他都完全解釋清楚之前,決不以系統的形式發表自己的結論。”1894年,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三卷序言中寫道:“一個人如果想研究科學問題,首先要學會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去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並且首先不要讀出原著中沒有的東西。”

為了保証研究成果的准確性,馬克思恩格斯對作品的細節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針對作品中的不足以及給讀者帶來的理解偏差,他們堅持自我批評精神,誠懇接受讀者的意見建議。1893年7月,恩格斯在給弗蘭茨·梅林的信中寫道:“此外,隻有一點還沒有談到,這一點在馬克思和我的著作中通常也強調得不夠,在這方面我們大家都有同樣的過錯。”恩格斯指出:“青年們有時過分看重經濟方面,這有一部分是馬克思和我應當負責的。”馬克思曾自我批評道:“對於《資本論》文字上的缺點,我本人的評判比任何人都更為嚴厲。”1867年6月至8月,馬克思恩格斯就《資本論》第一卷的清樣和再版進行了通信探討。恩格斯在信中對馬克思批評道:“你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缺陷,沒有多分一些小節和多加一些小標題,使這種抽象闡述的思路明顯地表現出來。”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回信中說道:“請把你的要求、批評、問題等等寫到清樣上。這對我非常重要,因為我估計遲早會出第二版的。”1867年7月,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任何的科學批評的意見我都是歡迎的。”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作為一項嚴肅的創造性活動,理論研究不是“隻說空話”,而是必須堅持“冷靜鑽研”。馬克思在《萊茵報》工作時期,盡管不贊同當時在英法等國流行的種種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但他認為隻有在“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恩格斯指出:“即使只是在一個單獨的歷史事例上發展唯物主義的觀點,也是一項要求多年冷靜鑽研的科學工作,因為很明顯,在這裡隻說空話是無濟於事的,隻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審查過的、充分地掌握了的歷史資料,才能解決這樣的任務。”

拉法格曾回憶說:“馬克思對待著作的責任心,並不亞於他對待科學那樣嚴格。他不僅從不引証一件他還未十分確定的事實,而且在尚未徹底研究好一個問題時,他決不談論這個問題。他決不出版一本沒有經過他仔細加工和認真琢磨過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東西公之於眾的做法。”馬克思在獨自埋頭揭示剩余價值理論時,在沒有完全弄清這一理論的所有結論時,堅決拒絕發表關於這一理論的任何材料,寧願把自己的手稿燒掉,也不願半生不熟地遺留於身后。馬克思說:“我還有這樣一個特點:要是隔一個月重看自己所寫的一些東西,就會感到不滿意,於是又得全部改寫。”

縱觀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他們的理論研究處處體現著“誠實研究”的學風。學風問題是關系事業興衰成敗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弘揚優良學風,把軟約束和硬措施結合起來,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波瀾壯闊實踐,我們要一刻不停加強理論武裝,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廣大理論工作者在考察歷史進程、分析現實問題、研究文獻典籍、做出理論判斷時要採取科學嚴謹的方法,摒棄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板凳”,根據確鑿的論據和縝密的邏輯得出結論,做到嚴肅認真、高度負責,力求讓每一個結論經得起實踐檢驗和歷史考驗,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12月10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