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共黨史聯絡組長株潭岳片組來長考察調研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2-14   
分享到 :

12月10日至12日,湖南省中共黨史聯絡組長株潭岳片組組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蔡建和,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王小平一行來長沙調研,調研圍繞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黨史聯絡工作開展、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方面情況展開。長沙市委黨史聯絡組組長、長沙學院原黨委書記李詠芳,長沙市委黨史聯絡組副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耀杰,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曾向陽及相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在望城區團山湖農場考察調研

10日,調研組在望城區,先后對靖港中共湖南省委舊址、劉疇西生平業績陳列室、陶承故居、團山湖雷鋒精神實踐基地、郭亮文化園、湖南和平解放秘密電台工作站舊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詳細了解紅色場館利用、革命舊址修繕保護、黨史聯絡工作等。調研組指出,望城作為雷鋒的家鄉,歷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才輩出、環境優美,要充分運用好豐富的黨史資源,研究闡釋好地方重要黨史人物和黨史事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助力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長沙縣李維漢故居考察調研

11日,調研組在長沙縣,先后參觀了楊立三故居、柳直荀故居、李維漢故居、武塘紀念亭、拋磚屋場、田漢文化園等地,聽取介紹,深入了解革命先輩的奮斗歷程,深刻感悟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調研組強調,長沙縣匯聚了陳樹湘、李維漢、徐特立、楊開慧、許光達、田漢、楊立三、繆伯英、柳直荀等一大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是全國第一批國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蘊藏著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精神富礦”,要全方位、多角度發揮縣內豐富紅色資源的優勢,做好紅色文旅與鄉村振興融合文章,讓紅色資源“串”起來,讓紅色文化“活”起來,讓紅色旅游“火”起來。

在開福區時務學堂考察調研

12日上午,調研組在開福區時務學堂和岳麓區新民學會舊址、蕭勁光故居等場館調研。時務學堂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之一,系“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和維新志士唐才常等於1897年倡議創建,培養了一批勇敢有為的青年。在新民學會舊址,調研組一行尋訪先烈足跡,聆聽“建黨先聲”,感受初心與使命。在蕭勁光故居,調研組一行觀看了蕭勁光生前所用實物、照片和書籍等展品,學習了人民海軍建設發展史,聆聽了蕭勁光大將的英勇事跡與家風故事。

在岳麓區肖勁光故居考察調研

12日下午,調研組一行走進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向毛澤東同志塑像敬獻花籃,參觀了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暨毛澤東楊開慧故居和“長島人歌動地詩——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陳列”,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長沙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並在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召開座談會。座談會由市委黨史聯絡組組長、長沙學院原黨委書記李詠芳主持,市、縣兩級黨史聯絡組正副組長、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省黨史聯絡組長株潭岳片組組長、省委組織部原副部長蔡建和在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向毛澤東同志塑像敬獻花籃

座談會上,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曾向陽和各區縣(市)委黨史聯絡組、黨史研究室的同志,匯報了今年黨史工作開展情況、下步工作打算及建議意見。大家發言中一致表示,黨史聯絡組是黨史事業發展前行的“主心骨”,是黨史部門提質增效的“智囊團”,是黨史工作有力開展的“強后盾”,今后,要繼續發揮聯絡組老領導親歷、親見、親聞的優勢,為黨史部門賡續紅色血脈、修好“紅色家譜”、講好紅色故事、守好黨史陣地、護好精神家園,發揮好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國共產黨長沙歷史館召開座談會

王小平充分肯定長沙黨史和黨史聯絡工作取得的成績。他指出,長沙市是全省黨史工作的一面旗幟,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為全省地州市樹立了標杆。他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抓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貫徹落實提出要求,強調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對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創新開展黨史宣教工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蔡建和指出,長沙在加強紅色舊址保護利用、研究闡釋黨史人物和事件、推動黨史資政育人、建設黨史隊伍等方面,都很有成效,體現了省會城市擔當與作為。他強調,長沙黨史部門要系統科學謀劃,做好紅色景點和場館的推介展示工作,打造精品線路,做強黨史品牌﹔要創新方式方法,加大對黨史知識的傳播力度,講好黨史故事,講好長沙故事﹔要夯實工作基礎,切實抓好黨史干部隊伍、講解員隊伍建設,以挺膺實干之資、奮發進取之貌,推動長沙黨史和黨史聯絡工作再上新台階。

(長沙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