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積極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落地生根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今年頒布實施以來,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深入貫徹落實《條例》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推動《條例》落地生根。
持續深化黨史研究。聚焦《條例》“發揮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專門機構作用”要求,著眼堅定歷史自信,深化黨史研究,發揮專業研究機構、研究力量作用,不斷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提供有力學理支撐。編寫修改《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基本著作,編寫出版《新時代十年的海南答卷(2012-2022)》。編寫海南本土紅色讀物,出版《中國共產黨100年海南百件大事紀略》《海南英烈譜(2001-2023)》,舉行《瓊崖紅色故事》叢書第二輯新書首發式,扎實推進《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簡明辭典(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等編寫,打造服務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生動教材。深化瓊崖革命精神內涵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創新宣傳教育方式。聚焦《條例》“推動全黨全社會學好黨史、用好黨史”要求,著眼提高全社會學習黨史的熱情和積極性,採取一系列創新舉措,多角度講好瓊崖革命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推動海南黨史“飛入尋常百姓家”。探索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手段宣傳黨的歷史,完成“瓊崖革命第一人——王文明”“海南支援抗美援朝前線知多少”“被周恩來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的馮白駒”“毛主席命令解放海南島”等10多個短視頻,推動海南黨史更加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主動參與海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舉辦“紅旗不倒”主題巡展活動,將海南省史志館收藏的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和史實資料濃縮成75個圖文並茂的移動展覽版面,以“送展上門”的方式在海南武警總隊、海口騎樓集散廣場、瓊台師范學院、海南省國興中學等地舉辦巡展,讓瓊崖革命精神更加可觀可感,更具溫度熱度。指導大型原創交響音樂史詩《瓊崖紅色記憶》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以九首歌曲串聯起瓊崖革命重大歷史事件,用交響樂、合唱、獨唱、多媒體舞台技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再現瓊崖革命武裝斗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聚焦《條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要求,著眼永葆初心使命,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利用好海南紅色資源。聯合省委宣傳部、各市縣和海南出版社,在對海南省紅色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編印《海南省紅色資源檔案》,收錄海南省各個市縣紅色資源簡介資料與現狀照片,圖文並茂地全景展示海南紅色資源全貌,守護好瓊崖革命的重要歷史見証、海南省重要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充分發揮海南省黨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陣地作用,制作19部黨史教育基地專題微視頻,在學習強國海南平台、海南干部在線學習網推出,推動各基地結合工作實際和紅色資源特點,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等重大事件、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策劃開展創新性強、互動性高、針對性好的宣教活動,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提供更好平台。進一步提高海南省史志館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省情地情展示的重要窗口、紅色旅游的重要景點的影響力,常態化設立“紅旗不倒”“揚帆奮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成果展”等展覽,創造性開展“弘揚愛國主義,傳承紅色基因”視頻拍攝比賽、“剪紙為媒樂團圓,瓊崖革命精神共傳承”非遺剪紙親子活動等,全年累計接待觀眾超9萬人次。
守牢意識形態陣地。聚焦《條例》“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把政治關”要求,著眼提高政治能力,正確處理歷史和現實、政治和學術、研究和宣傳等關系,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圍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關於黨的歷史和史志工作重要論述,年內在《海南日報》《今日海南》等報刊公開發表《牢牢把握“六個堅持”重大原則 加快建設海南自貿港》等理論文章20余篇,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修訂《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意識形態工作重點任務、重要職責,確保意識形態沒有“局外人”“旁觀者”。嚴格遵循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精神,完成《瓊崖革命斗爭史話》等23本(部)涉及黨史題材的圖書、展陳大綱、影視劇腳本等審讀。
(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