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感悟制勝智慧
編者按
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1周年紀念日。習主席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毛澤東思想中光彩奪目的篇章,在長期指導戰爭實踐中,毛澤東同志形成了一整套積極防御戰略思想,指導我軍以弱勝強、以劣勝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今天,回顧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實踐探索與理論貢獻,挖掘其中帶有指導意義的規律性認識,對於豐富發展軍事斗爭指揮藝術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於佔據道義制高點
堅持正義和自己的立場,不主動挑起爭端,不搞先發制人,但要預有防范,一旦遭遇侵犯,要堅決予以反擊,並力爭后發制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我黨積極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但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並對我根據地加緊封鎖。為打擊教訓頑固派、更好堅持團結抗戰,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根本反對抗日黨派之間那種互相對消力量的磨擦。但是,任何方面的橫逆如果一定要來,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末,共產黨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我黨堅持這一立場,有力地打擊了頑固派、揭露了其反動面目,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取得政治上和軍事上的主動。
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思想,充分表明我國防御性國防政策立場,昭示我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歪路,有利於贏得更廣泛的國際認同,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營造更為有利的戰略環境。同時,我們堅持后發制人,但不排斥戰役戰斗上的先機制敵,一旦受到侵犯,將迅速作出強有力反應,反擊制勝。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我們決不會坐視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受損,決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一旦發生這樣的嚴重情況,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
堅持“戰略的防御戰之中採取戰役和戰斗的進攻戰”,有利於積極進取謀大勢
積極防御,根本在防御、要義在積極,實質是攻防結合、以攻助防。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隻有通過積極的戰役戰斗的進攻才能達成有效的戰略防御,指出:“應該是戰略防御中的戰役和戰斗的進攻戰,戰略持久中的戰役和戰斗的速決戰,戰略內線中的戰役和戰斗的外線作戰。”抗日戰爭中,我們是持久戰和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具體作戰指導採取“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不但改變著戰場上敵我優劣,而且在打了許多勝仗之后,最終改變了戰爭總形勢。可以說,“戰役和戰斗的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中心點在於一個進攻”,這是實現戰略目的而必須採取的正確的戰場作戰方針。
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前行中必然會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積極防御戰略思想,並不斷豐富和完善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內涵,進一步拓展戰略視野、更新戰略思維、前移指導重心,拓展積極防御戰略縱深﹔將戰略上進取和戰術上穩扎穩打相統一,穩中求進、穩中有為,以堅定的斗爭意志、靈活的斗爭策略,有效應對外部軍事挑舋施壓,有力維護國家戰略全局穩定。
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利於掌握現代戰爭主動權
積極防御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行靈活機動的作戰。毛澤東同志曾以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為例指出,雖然敵強我弱,但隻要能抓住敵兵力不足、異國作戰、指揮笨拙3個弱點,就能夠建立自己的主動權,強調:“弱點有時正成為爭取主動地位的條件,例如正是因為自己弱小,才利於在敵人后方神出鬼沒地活動,敵人無奈他何,這樣大的自由是龐大的正規軍所不能得到的。”這就是完全主動作戰,是我軍作戰思想的靈魂和精髓,是對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高度概括和生動描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軍事革命正加速發展,科技對軍事競爭和現代戰爭影響越來越大。要深刻把握現代戰爭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作戰理論體系,創新有利於己而不利於敵的作戰形式和方法。要堅持靈活、機動、自主,著眼於發揮我們的優勢打,避敵之長、擊敵之短,以能擊不能,達到“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目的。特別是針對未來戰爭的混合博弈特點,要善於通過政治、經濟、外交、法理、輿論等綜合手段,迅速佔據主動地位,掌握行動自由權。要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確保當敵人打我時,讓它摸不著、打不到,以擺脫被動﹔我打敵人時,要瞄得上、打得准,更好地保持主動。
堅持“兵民是勝利之本”,有利於發揮新的時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積極防御是人民戰爭的產物,開展人民戰爭是積極防御發揮作用的最基本條件。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抗美援朝戰爭中,廣大青年踴躍參軍,成千上萬的民工、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等奔赴前線﹔工人和農民努力增加生產,為戰爭提供了560余萬噸的物資﹔各界人士捐獻了可購買3700架飛機的巨款。這一切,使志願軍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和巨大的精神鼓舞。
應對未來戰爭,我們最大的優勢還是人民戰爭,敵人最害怕的也是我們進行人民戰爭。今天,進行人民戰爭的政治基礎、群眾基礎、物質基礎不但沒有變,而且信息化智能化戰爭呈現出平戰一體、軍民一體、前后方一體的顯著特點,為進行新的人民戰爭提供了更廣空間、更多機遇。要把積極防御和人民戰爭有機融合起來,堅持戰爭的正義性質,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戰,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才能更好地發展新型人民戰爭,才能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堅持“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有利於鍛造敢打必勝的斗爭精神
敢於斗爭是我黨我軍的鮮明品格。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戰爭是物質的較量,也是精神的比拼,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隻有把戰略上藐視與戰術上重視統一起來,把革命性與科學性聯系起來,才能使勝利的可能變為現實,指出:“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也就是說在整體上我們一定要藐視他,在一個一個的具體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重視他。”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對手,以大無畏英勇精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靈活運用戰略戰術,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成為戰略上藐視敵人和戰術上重視敵人思想辯証統一的光輝典范。
今天,戰爭節奏加快、強度烈度加大,對官兵戰斗精神和意志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堅持戰略上“以一當十”與戰術上“以十當一”相統一,既要有“高山見我低頭,河水見我讓路”的斗爭氣魄,不屈不撓、一往無前﹔又要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斗爭藝術,掌握斗爭規律、提高斗爭本領。正如習主席強調的,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必須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面對各種挑舋敢於接招、敢於出擊、敢戰能勝,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堅持有理有利有節,講求斗爭的方式方法和藝術。
堅持“從最壞的可能性著想,總不吃虧”,有利於以武止戈、保障和平發展
准備好了敵人可能不來,准備不好敵人就可能來。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戰爭准備應從最困難最復雜的情況著想,設想多種辦法對付敵人,以爭取最好的結果,指出:“應估計到最困難最危險最黑暗的可能性,並把這種情況當作一切布置的出發點。”他在指揮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提出了三個可能的前途和准備:付了代價站不住腳,轉回來﹔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打游擊﹔付了代價站穩了腳,並強調從最壞處准備,爭取最好前途。這就是:“從最壞的可能性著想,總不吃虧。不論任何工作,我們都要從最壞的可能性來想,來部署”“有備無患,根本上立於不敗之地”。
今天,鑄劍為犁仍然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立足最困難、最復雜情況,將敵情掌握得更全面,將困難估計得更充分,將后手預備得更有力,確保立於不敗之地,力爭先勝而后求戰。我們不希望打仗,但隻有我們有准備、有強大軍事力量、有打贏能力,才能從戰略上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達到“以武止戈”的目的。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
來源:《解放軍報》2024年12月27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