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中共四大這座虹口土地上不朽的豐碑更加巍峨耀眼
上海市虹口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居上海各區前列。多年來,中共四大紀念館的籌建與發展成為虹口文化工作中最有代表性的名片。
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在國內召開的各次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唯有中共四大沒有建紀念館。由此,2012年9月7日,在多方的籌措和努力下建成開館的中共四大紀念館,客觀上彌補了中共黨史紀念場地和黨史文化研究宣傳工作的一個空白,也彰顯著虹口區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為了中共四大這座虹口土地上不朽的豐碑更加巍峨耀眼而做出艱苦的努力。這不僅為虹口文化強區建設、紅色文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為凝心聚力的虹口黨建工作賦予了新的時代特點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深入勘察
精確會議原址的考証選定
1925年1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長期以來在中共黨史上很少記載,特別是中共四大會址,新中國成立后幾經尋訪,一直未有確切下落。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共四大會址才又重新進入黨史研究者的視野。
1981年6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文章《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到中共四大召開的地址為上海橫浜路6號﹔1982年第9期《解放軍畫報》刊登了中共四大會址的照片與說明,照片的主體是橫浜橋北岸的數間民房,文字說明是:中共四大會址——上海閘北橫浜路6號(四川北路橫浜橋邊的一座居民住房)。這立刻引起虹口區地名志編輯組的關注,因為照片上拍攝的民居是虹口,而不是閘北。經過廣泛的調查,發現上海並不存在“橫浜路6號”這個地址。
幾經周折,最后終於由當年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中共四大會議記錄者鄭超麟揭開了謎底。他斷然否定“橫浜路6號”是中共四大會址的提法,並在虹口區地名志編輯組有關人員的陪同下,進行實地辨認,尋找當年的遺址。最后,經實地勘察,他確認虹口區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處為中共四大會址遺址。該處原建筑20世紀30年代被侵華日軍的炮火所毀,現在的六層居民樓為20世紀80年代所新建。
為慎重起見,虹口區委黨史辦公室開展了大量的調查考証工作,取得了不少佐証材料。1987年11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正式公布虹口區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處為中共四大遺址,並在中共四大召開70周年之際,予以勒石紀念。
多方征集
深挖建館籌展的紅色資源
中共四大會址考証確定后,虹口區委、區政府非常重視中共四大史料的發掘和考証,多次到北京、天津、唐山等地以及上海各類機構征集、考証。2003年10月13日,在中央檔案館又發現一批有關中共四大的重要史料。如中共四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對於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對於職工運動之議決案》《對於農民運動之議決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修正章程》等14個文件全文,以及相關的通知和地方匯報提綱等。在此基礎上,為紀念中共四大召開80周年,2003年5月,虹口區成立中共四大史料陳列室(中共四大紀念館前身)籌備小組,從而正式啟動了中共四大史料陳列室籌備工作。
征集工作還得到了革命后代們的大力支持。陳潭秋、羅章龍、瞿秋白、陳獨秀等人的后代都表示願意把家中收藏多年的珍貴實物捐獻給籌備小組。比如,羅章龍生前使用的一支鋼筆、一頂帽子、一副老花眼鏡以及作品等,張太雷給妻子的一封家書、周恩來1925年從德國寄回國的一張明信片及帶回來的火柴盒子、李維漢使用過的箱子、尹寬使用過的刷子、庄文恭手跡等,都是征集中的重大收獲。這些后來都成為中共四大史料陳列室的展品。
把握主線
集現陳列布展的深刻內涵
中共四大會址考証、陳列和建館等工作,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方面的關心重視。2007年7月12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到虹口區調研。在魯迅紀念館、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習近平仔細觀看一件件珍貴文物和一張張歷史照片,並指出,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精神,是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
此后,建設中共四大紀念館成為虹口區委、區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目標,其建設過程主要體現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以及組織領導三個方面。
一是硬件建設方面。多倫路上的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體量太小,與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作用、地位很不相稱。因此,中共四大紀念館選址幾經周折,最后決定改建,利用四川北路公園綠地內6000平方米輔助用房建設中共四大紀念館,並征得市委同意定於2011年6月24日舉行開工典禮。
以同濟大學童明教授為主的設計團隊,把四川北路公園設計為以石庫門裡弄為主要空間特征的紅色革命活動場所,場館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分為主展廳和副展廳。主展廳是中共四大的主要展區﹔副展廳約150平方米,主要呈現1949年以前中國共產黨早期在虹口轄區發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遺址,展陳內容豐富生動,成了中共四大主展區的重要補充。
二是軟件建設方面。始終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即事為魂、史為橋,講述會議過程﹔以歷史背景與會議成果為經緯,以黨史知識與文化內涵為血脈,凸顯中共四大的重要意義。同時,注重發揮專家作用,針對布展大綱、立面設計、藝術品制作、紀錄片拍攝等內容多次召開專家評審會,聽取專家意見。在展陳設計上,注重政治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教育性與可看性相結合,歷史性與時尚性(展陳手段)相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四大紀念館展陳中藝術品的制作、展覽是一個亮點和特色,不僅大大彌補了中共四大一手展品的不足,也極大地發揮了藝術品的宣傳作用。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評價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布展大綱》:“政治導向正確,歷史內涵豐富,資料較為翔實,架構較為科學,布局較為合理,比較全面系統准確地反映了中共四大的歷史,可以據此開展布展工作。”
三是組織領導方面。在虹口區“十二五”規劃中,中共四大紀念館的建設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共虹口區委提出在建黨90周年之前開工建設中共四大紀念館,並成立了由區委書記親自挂帥的工作組,主抓中共四大紀念館建設,確保一年完成。此外,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匯報,把籌建工作列入年度重要目標任務的督查項目。區委書記和區長經常過問進展情況,多次召開現場辦公會,對建館工作研究布置,並提出明確要求。在市、區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經過一年多的辛勤努力,中共四大紀念館建設和陳列布展工作克服了種種困難,有序推進,最終於2012年7月1日基本完成布展。江澤民同志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為紀念館大大增色。2012年9月7日上午,中共四大紀念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
與時俱進
積極打造上海紅色地標
進入新時代,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特別是迎接改革開放四十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建黨百年以及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共四大紀念館工作在市、區相關部門、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中共四大研究、征集、展覽、宣講等工作得到全面推進。
一是完成展陳提升,打造紅色文化矩陣。2021年,為慶祝建黨百年,中共四大紀念館完成展陳提升工程,並打造了上海首個國旗教育展示廳。在區委堅強領導和一、二、四大管委會大力支持下,紀念館努力破圈,整合全區紅色資源,形成以四大紀念館為龍頭的紅色場館矩陣,推出12條學習線路和106個思政場景,構建全域“大思政課”。實施紅色場館提升計劃,推動紅色場館提質增效,虹口主要紅色場館近三年參觀人數翻番。與滬上30余所學校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聯動機制,著力將紅色基因有機融入思政課素材,用好紅色資源、緊扣具體實踐,上好社會“大思政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深入開展,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讓紅色文化在上海更加鮮活亮麗。
二是做好研究工作,堅守立館之本。紀念館與虹口區委黨史辦參與編寫出版《中共四大史》《中共四大研究文選》等專著,圍繞中共早期紀檢監察制度孕育等課題做了專題研究,提出了中共四大是黨的支部建設歷史起點等觀點,關於“以支部作為黨的基本組織”的貢獻被寫入2021年《中國共產黨簡史》。在2021年中共四大紀念館布展提升期間,通過專家考証,確認中共四大召開時會址所處裡弄名稱為廣吉裡。2022年,中共四大紀念館內唯一沒有照片的最年輕的中共四大代表——阮章首露真容。這是歷時十年、跨域協作的成果,過程十分艱辛。這種工作耐力和突破性,在上海是突出的,在全國也是有影響力的。中共四大紀念館研究成果《打造基層戰斗堡壘——中國共產黨支部建設歷程述要》刊登在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雜志社主辦的《黨建研究》內參2020年5月號﹔《論中共四大對大革命時期統一戰線的歷史貢獻》獲得2023年度全市統戰理論政策研究創新成果一等獎。近年來,紀念館舉辦了“支部建設的歷史起點——中共四大與黨的支部建設”研討會、“中國共產黨百年群眾路線: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最年輕的中共四大代表、北方工人運動的先驅者之一”阮章史料征集與學術研討會、“新時代下的紅色主題IP創新表達與傳承”研討會等學術活動,不僅促進了學者間的學術交流,在社會上亦有較大影響力。
三是策劃多個原創展覽,講好四大故事。為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不僅用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來解讀和闡釋基本展陳,還從研究成果中“孵化”和“衍生”出不少有看頭的專題展,為紀念館圍繞重大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載體。由於中共四大和中國共產黨第四屆中央領導機構在黨的組織建設、群眾路線、宣傳工作和紀律建設方面都有著突出的貢獻,近年來相繼策劃了《抓鐵有痕鑄黨魂——中國共產黨早期紀律建設圖片史料展》《固本強基筑堡壘——中國共產黨早期支部建設圖片史料展》《根基血脈 力量之源——黨的群眾路線百年歷程圖片史料展》《固本強基筑堡壘——中國共產黨支部建設百年歷程展》《舉旗定向 凝心聚力——宣傳文化工作圖片史料展》等多個原創專題展覽,將中共四大的主要成就放入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歷史視野中,梳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經驗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為當下中國共產黨的各項建設舉措提供經驗借鑒。
四是創新黨史宣傳方式,增強紀念館的社會影響力。面向社會,紀念館構建全域“大思政課”,推出12條學習線路和106個思政場景,與滬上30余所學校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聯動機制。2020年5月,中共四大紀念館正式入駐B站、抖音等時下熱門短視頻平台,推出“力量之源·紅色100”專欄,用滬語講述中共四大、虹口、國旗相關的紅色故事,促進海派文化與紅色文化融合發展。為了讓青少年從黨史學習教育中受益,招募了一支“小紅花”志願講解服務隊,鼓勵他們從“聽講者”變身為“講述者”。成為紅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堅定傳承者、生動詮釋者和精彩講述者。此外,“初心講堂”黨員理想信念教育課程、“力量之源杯”虎扑路人王3V3籃球賽等活動的舉辦,使中共四大紀念館逐漸成為國內重要紅色場館之一和上海主要紅色場館之一,在多次社會網絡評選中位列前列。
2025年1月11日是中共四大召開百年紀念日。在中共四大召開百年之際,紀念館將牢記囑托,凝心聚力,繼續在守正創新中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把紀念館打造成紅色文化宣傳高地、支部建設研究高地,以實際行動為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貢獻力量。相信站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紀念館將奮力創造新奇跡,不斷展現新氣象,在四大召開百年之際再創輝煌。
來源:《解放日報》2025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