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媒體手段 加大對黨史成果的轉化力度

作者:邊寧弟    發布時間:2025-02-20   
分享到 :

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明確要求黨史學習教育要用好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手段,打造黨史融媒體作品,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怎樣緊跟形勢任務要求,推動黨史新媒體建設工作做出成效、創出特色,是目前黨史工作者需要一起思考破局的新課題。

當前,國內社會多樣化發展使人們的思想多元化、復雜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歷史虛無主義夸大黨史上的失誤與曲折,蓄意摸黑歪曲,惡意炒作。以互聯網、新媒體為陣地,通過片面解讀材料、表情包、圖片、微視頻等碎片化方式推銷其錯誤觀點,呈現出受眾低齡化、隱蔽化的特點。媒體變革融合的趨勢已經不允許黨史宣教方式停留在傳統老路上,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史工作者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適應受眾信息獲取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悄然變化,用好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手段,堅持繼承傳統與突出創新相融合,展現新時代的獨特風貌。

曲青山院長指出,黨史和文獻部門的同志要帶著使命、帶著責任、帶著情懷做好短視頻和新媒體工作。堅持內容為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和新鮮活潑的語言風格講好黨史故事,努力創作出可歌可泣的短視頻作品,用事實說服人、用情懷感染人、用道理影響人,用歷史“活劇”展現的生動形象打動人。黨史工作者,作為黨史事業傳承者、黨史專著的撰寫者、黨史故事講述者,必須要有堅定清醒的政治意識,用好黨史和文獻部門豐厚的編研成果資源,以權威正史和可靠文獻為依據,加大對黨史研究和理論成果的轉化力度,加強黨史宣傳、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感染力,積極佔領和布局新媒體傳播陣地,為移動端用戶提供更多優質的權威黨史內容,靠權威、准確、鮮活的黨史作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如今互聯網動力澎湃,截至2023年12月,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人均上網每天超過4小時,視頻用戶超過94.5%,短視頻已成為新媒體傳輸的核心內容。

短視頻創作可以歸納為六個基本步驟。一是確定主題:即在拍攝前首先確定視頻拍攝的基本內容、框架。二是撰寫腳本:也稱編劇。設計視頻的切入角度,鏡頭畫面,與配音旁白的呼應、銜接關系等。三是拍攝准備。根據腳本,准備拍攝所需器材、道具,協調拍攝場地、燈光設備、錄音設備、專業團隊等等。四是拍攝取材:按照分鏡頭表進行拍攝,拍攝中注意鏡頭的動態使用,畫面構圖、光線、色彩等要素。拍攝過程中導演要做好統籌協調,提前研究腳本,做到胸有成竹。在拍攝過程中盡量充分取材,為后期剪輯制作打好基礎。五是視頻制作。拍攝完成后,對視頻進行后期制作,包括剪輯、調色、音效、特效和審核修改工作等,以提升視頻的質量和觀感。六是發布與推廣。選擇合適的媒體平台,進行發布推廣,擴散轉發,提高短視頻的曝光率、流量,擴大影響力。

與一般視頻相比,黨史短視頻對於視頻內容、質量都有更高要求,我們既不能將黨史短視頻的拍攝簡單化、隨意化,也不能將黨史短視頻的創作神秘化,黨史短視頻創作和新媒體建設工作既要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又要有創新性和預見性。建設好發展好新時代的黨史新媒體,必須在體制上發揮專業優勢、在產品上堅持守正創新、在機制上匯聚強大合力,建立健全專門領導機制、選題策劃機制、審核把關機制、人才培養機制,充分調動黨史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

一、加強系統謀劃,精准選題

黨史短視頻創作和新媒體建設工作要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創新性和預見性。《黨史學習教育條例》第三章——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為我們框定了黨史短視頻創作選材的范圍,包括黨的創新理論和黨史基本內容、黨的歷史結論、黨的歷史經驗、偉大建黨精神等方面。在黨史選題過程中,我們可以圍繞黨史事件類、黨史人物類、紅色資源類、精神譜系四個大類具體實施。例如“陝西黨史網站”——“圖說陝西黨史”欄目對陝西黨史資料按照黨組織沿革、重要黨史人物、重要會議、重要戰役等八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歸納梳理,資料翔實,可以為地市拍攝黨史視頻提供借鑒。

我們要立足本地實際,深入挖掘資源,在調研、培訓基礎上,提前謀劃,緊跟時事熱點,策劃宣傳主題,做到有的放矢。黨史工作者要注重積累,處處留心。有些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可能對黨史領域有什麼書籍資料、文字底稿、圖片、素材比較熟悉,年輕一點的同志或者干黨史工作時間不長的同志一定要靜下心來,多翻閱黨史書籍資料,先將平面化的文字資料消化吸收,加強調查研究能力,搞清楚本地重要黨史事件的時間節點和關鍵環節,加強選題策劃能力,激發黨史潛能。

二、體現亮點特色,推陳出新

黨史短視頻普遍帶有較強的理論性,有些黨史題材視頻過於注重歷史還原,在敘事上比較刻板,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感覺,也是很多觀眾對黨史題材視頻敬而遠之的原因。因此,我們在設計黨史短視頻時要注重挖掘黨史題材的故事性和感人瞬間,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與網絡新媒體短平快的敘事特點結合在一起。

一要結合熱點。就是要善於抓住社會熱點、黨史焦點、重大節點,策劃黨史專題。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后,各媒體平台關於三中全會主題的短視頻播放量點擊量持續走高。2024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策劃制作的《紅相冊·鄧小平的故事》,以及與鄧小平同志相關的黨史視頻持續爆火。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切熱點,從黨史的角度緊跟時事熱點,進行闡釋解讀,抓住機會,搞好宣傳教育工作。

二要挖掘亮點。善於運用獨特的視角和展現形式。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制作的《紅相冊·毛澤東的故事》之《從“毛委員”到“毛主席”》,從細節入手,講述了從“毛委員”到“毛主席”稱謂的變化,故事角度新穎,既引發觀眾興趣,又淺顯易懂。6集微紀錄片《“黨史六對”啟示錄》,編劇通過巧妙構思,將毛澤東與黨內外人士的六次重要對談穿越時空凝結在一起,一次次重要對談,激蕩雲天,發人深思。從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感受思想脈動,獲取真理啟迪。14集水墨動畫《奇跡 有密碼》系列短視頻,以水墨畫的展現形式,通過小切口講故事,推動偉大精神在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中入腦入心。這些經典視頻或是在展現形式,或是在內容構思方面,無不展現出高超的策劃能力和制作水平,值得反復揣摩,研究學習。

三要抓住情緒點。通過觀看視頻,讓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如微紀錄片《見証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選取了11位共產黨人的感人素材,包括夏明翰的“就義書”、趙一曼的“示兒書”等,運用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實生動的再現了英烈人物的奮斗精神和無畏氣概,展示了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鏈接觀眾情感。透過熟悉的人物關系、生活細節、情感元素,用真摯、真情、真誠引發觀眾共情共鳴,自然而然鏈接起大眾共同的家國記憶。

四要展現知識點。准確向觀眾傳達權威黨史知識,完成黨史成果轉化。例如:建黨百年微紀錄片《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實現了黨史主題作品“破圈傳播”,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經典之作。《黨史上的重要會議》系列微視頻,通過對黨的歷史上重要會議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和重大意義的簡要介紹,幫助廣大網民輕鬆學習黨的歷史。

三、善於借勢借力,聯動合作

一要堅持全省黨史系統“一盤棋”。充分調動黨史部門同志工作的積極性,盤活豐富資源、發揮獨特優勢,集中力量開展黨史短視頻拍攝制作。各地市在制作黨史短視頻時要盡量打破行政地域限制,資源制約因素,省市之間、市縣之間,資料上互通有無,創作思路、技術方面互相學習借鑒,支持配合,把薄弱的力量和資源組織起來,形成合力,聯合拍攝一些黨史精品力作,在全省、全國推廣發布。

二要健全完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黨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與宣傳文化部門、新聞媒體、紅色紀念場館的聯系合作。新聞媒體有大量的素材、專業的設備和技術人員,紀念場館擁有鮮活的史料、優秀的講解員、氛圍感很強的空間和場地,這些都是拍攝制作黨史短視頻的重要資源。要探索完善黨史新媒體建設的領導機制、選題策劃機制、審核把關機制、人才培養機制等,為打造更多高質量的黨史融媒體作品提供保障。

三要整合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高校、媒體創作公司、黨史專家、黨史愛好者等社會資源,通過作品征集、洽談合作,購買服務等方式,將社會層面一些有潛力的創作者和優秀視頻作品吸收過來,形成一個黨史新媒體矩陣核心。一些退伍軍人,退休教師,他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宣講黨史故事、傳播紅色精神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要善於關注和發現社會人士、黨史愛好者拍攝創作的黨史類短視頻,主動甄別把關。有意識地引導、組織地黨史短視頻創作,形成良好的創作氛圍和土壤,激發大家的創作靈感與創作熱情。對於涌現出的優秀黨史作品,及時向上級黨史平台推薦、推送,擴大影響力,探索形成黨史新媒體工作的高效手段和模式。

四要用好各類獎勵激勵機制。黨史新媒體建設工作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對於一些優秀的黨史新媒體平台和短視頻作品,給予適當補助獎勵,通過召開表彰會、發放榮譽証書、署名權等獎勵激勵辦法,激發黨史短視頻創作的參與度與積極性。通過資源整合、跨界融合、真正構建黨史新媒體工作的強大合力,形成聚集效應。

四、播出前要嚴格審讀把關

一要嚴把政治關、史實關。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堅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堅持“宜粗不宜細”的基本原則,科學評價歷史人物,嚴格遵守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精神。

二要慎重把握重大問題和重要標識。涉及黨和國家領導人、涉及旗幟、徽章、歌曲等標志物、涉及地圖以及涉疆、涉藏、涉港澳台,乃至涉及國家安全、民族、宗教、軍事、外交等重大歷史問題,均要注意把握好政策、把握好分寸、把握好詳略、把握好位置,按照有關規定把握宣傳口徑,避開敏感話題和爭議人物。在選題、素材運用、后期審核的各環節,一定要十分慎重,火眼金睛地找出不宜宣發的元素,及時調整修改。

三要堅持正確的宣傳導向。黨史無小事,短視頻傳播力強,影響廣泛,黨史短視頻宣傳的內容一定要有史可查,有據可依。重大歷史事件、重要黨史人物和重要決策過程的歷史事實要嚴格審核,確保客觀、真實、准確。敘述史實不解釋、不推斷。總結歷史經驗,不溢美,不諱過。互聯網上,非主流的觀點很多,有些史實和觀點是不正確的,引用素材要注意甄別。把好導向關,堅持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社會倫理、尊重逝者、客觀全面,充分考慮不同年齡、不同群體觀眾的感受,避免引起炒作。

總之,黨史新媒體發展前景廣闊,黨史宣教工作責任重大,我們要堅持邊干邊學,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更好把握新媒體傳播規律,不斷提高新媒體宣傳本領,推動短視頻和新媒體工作打開新局面,努力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作者為陝西省寶雞市委黨史研究室宣教科科長)

(來源:《陝西黨史》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