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 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考察時強調“要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我們著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課堂、進頭腦,在運用好紅色資源,講述好紅色故事,培育好紅色師資上下功夫,切實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一、運用好紅色資源,打造精品紅色課程
堅持把紅色資源作為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突出教學重點,注重挖掘整合。緊密結合中國共產黨歷史、紅色革命歷史,在深度挖掘、用好用活郴州紅色資源上下功夫,用“紅色資源”激活“紅色基因”,擦亮“紅色名片”。統籌全市196處紅色資源,把革命舊址遺跡、革命人物舊居、革命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圍繞郴州“大十字”城鎮群,輻射邊遠革命老區,重點打造郴州“大十字”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群、“安仁—井岡山—桂東—汝城”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依托郴州干部教育培訓網絡學院建設的網上展館,打造具有郴州特色的革命傳統教育資源“群﹢帶﹢網”模式。進一步完善以初心教育為核心、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的課程體系,在《跟著總書記的腳步看沙洲》《黨的初心理論與實踐》《傳承“半條被子”精神 永葆共產黨人初心》《紅軍長征在郴州》等系列具有沙洲特色本土革命傳統教育精品課的基礎上,再聚力打造一堂話劇黨課《五嶺逶迤》。在已拍攝《半條被子》《第一軍規》《湘南起義》《代號“711”》《竹棚奪冠》《夜宿梨山》等“紅色郴州我代言——黨校教師帶您走進紅色郴州”微視頻的基礎上,結合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策劃制作“紅色郴州我代言”系列微視頻第二季,推出以鄧中夏、黃克誠、蕭克、鄧華、曾希聖、曾志六位革命人物為主題的微視頻。堅持用紅色課程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打造紅色經典,把紅色資源轉化為紅色故事、紅色課程和紅色課件,成為黨員干部的精神食糧和營養劑。
二、講述好紅色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
將新增的長征文化傳承展示館、711礦工業文化實踐教學基地、國家女排訓練竹棚館以及郴州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等郴州市第二批廉潔文化教育基地納入“革命傳統”主題現場教學范圍,圍繞“初心”“長征”“紀律”“黨風廉政”“革命傳統”主題進一步提質改造以沙洲分校為中心輻射周邊的5條現場教學精品線路。在現場教學中,通過挖掘蘊含在歷史文物中的深刻內涵,賦予歷史遺存的精神內核,提煉出郴州紅色革命歷史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哲理,比如湘南起義的“尋路”革命探索精神、“第一軍規”的紀律規矩意識、“半條被子”的軍民魚水深情、中國女排“五連冠”永不言敗的團結拼搏精神、“711功勛鈾礦”聽黨指揮的無私奉獻精神,把紅色黨性理論內化為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傳統教育中凝心鑄魂。綜合採用課堂教學、現場教學和訪談教學,探索運用研討教學、影視教學、激情教學等多種方式,把鮮活的故事講鮮活。把課堂搬到“半條被子”“一張借據”故事發生地、第一軍規頒布地等現場,聽一堂紅色精品課,看一部經典紅色影片,開展一次現場教學,寫一篇沙洲黨性日記,開展沉浸式研學體驗活動。在制作微視頻的基礎上,依托小埠微電影基地,探索拍攝“半條被子”故事、黃克誠的故事、鄧華的故事、鄧中夏的故事等紅色主題微電影,讓革命傳統教育走出歷史、走進現實、照亮心靈,讓學員入腦入心。
三、培育好紅色師資,強化革命傳統教育保障
堅持以培訓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構建一支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紅色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形成“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靈活用人機制。一是專兼結合。堅持專職與兼職並用,增強師資力量配備。多渠道聘任兼職教師,選聘一批優秀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省內外專家學者、英模人物、鄉土人才及歷史親歷者后代擔任兼職教師,打造一支由“專職教師+外聘教師+領導干部+紅色后代+先進模范+現場講解員”組成的紅色師資隊伍。如目前郴州市廉政警示教育中心的講解員就由市紀委監委干部和市委黨校教師兼任。二是培用結合。堅持“外訓”與“內培”雙管齊下,加大師資培訓力度。通過選派教師到中央、省級黨校和高校進修學習、選派干部參加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和赴“粵港澳大灣區”沉浸式鍛煉、舉辦全市黨性教育師資培訓班、開展全市黨校系統紅色教育精品課比賽、落實《紅色教育學科帶頭人制度》等方式,努力培養一批既熟悉黨史又善於運用郴州歷史、既講政治又會講故事的郴州名師。三是內外結合。用好全市黨校優質師資共建共享機制、縣級黨校骨干教師到市委黨校研修機制和校領導對口聯系指導機制,做到上下聯動、橫向交流、互通有無。開通共享課堂,讓省級優質名師能與市縣基層一線黨校共享。分批帶領市縣黨校學員到佛山市委黨校、贛州市委黨校等地開展異地教學和革命傳統教育,分享外地名師資源。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委黨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