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靜安區紅色研學地圖(青少年版)發布
2月17日上午,上海市靜安區紅色研學地圖(青少年版)在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舊址紀念館舉行的“開學第一課”上正式發布。上海市靜安區委書記鐘曉詠出席活動。
靜安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核心區域,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區域內紅色資源底蘊深厚、數量眾多、特色鮮明,見証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發展,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踐行和傳承。此次發布的紅色研學地圖(青少年版),以靜安區委黨史研究室策劃、上海市測繪院編制的上海市靜安區紅色舊(遺)址示意圖為基礎,用充滿童趣的圖釋與表達,將106處紅色舊址、遺址躍然紙上,並重點標注了10處紅色場館和2處歷史陳列展,為孩子們開展紅色研學提供生動規劃與指引。
繪制符合青少年特點的紅色研學地圖,是落實將紅色文化根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心靈,更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舉措。對青少年而言,利用紅色研學地圖,開展紅色研學活動,通過實地參觀和沉浸式體驗,學生得以近距離觸摸歷史、感受歷史,能夠更直觀、更生動地感受革命先輩的崇高品格和偉大精神,感悟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他們拼搏奮斗精神,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2025年的春季開學日,靜安全區96所中小學的“開學第一課”中都凸顯了紅色文化元素,其中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課程有100個,覆蓋青少年學生8.4萬余人。靜安區在發揮好紅色資源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方面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在全市率先推出《靜安區關於開展紅色資源與大思政課深度融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利用學校和社會雙向奔赴的效應,用好靜安106處寶貴的紅色資源,將紅色場館打造成沉浸式的思政課“教室”,將文物史料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思政課“教材”,培養具有紅色文化專業素養的思政課“教師”,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紅色文化有機融入“大思政課”,推動紅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和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助力高水平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