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之父”赫赫而無名的一生
《品格的力量: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王路 章月珍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編者按:2025年2月6日,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同志逝世。作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黃旭華為研制核潛艇隱姓埋名三十年。他為國奉獻一生的故事呈現在《品格的力量: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一書中。
1987年的一天,93歲高齡的曾慎其老人收到三兒子黃旭華寄來的一本《文匯月刊》雜志,一篇標題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的文章深深吸引了她。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畢業於交通大學的姓黃的核潛艇總設計師為研制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隱姓埋名三十年的感人故事。
黃總設計師?隱姓埋名三十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雖然文章自始至終都沒有說出這個人的名字,但曾慎其老人隱隱感覺到文中的黃總設計師好像是自己的兒子黃旭華。
當她看到“黃總設計師的夫人叫王世英”時,就確信不疑了。因為王世英是她三兒媳的姓名,那文中的黃總設計師肯定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黃旭華!
曾慎其老人激動得手都顫抖了,她怎麼也沒想到,被大家認為是“不孝子”的三兒子黃旭華竟然默默地為國家干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切還得從三十年前說起。1958年8月的一天,船舶工業管理局領導突然通知黃旭華去北京出差,到了北京,領導才告訴他:“你被調動到核潛艇總體設計組,立即去北京市公主墳的海軍大院報到,參加核潛艇研制,並留在北京工作。”黃旭華二話沒說,直奔目的地。
后來他才得知,核潛艇工程是“天字第一號”絕密工程。絕對不能對任何人透露工作單位、工作內容、工作性質和工作任務。一輩子要隱姓埋名,做無名英雄!
就這樣,34歲的黃旭華和另外28人挑起了中國核潛艇開拓的重大任務。他和新同事們從事的秘密使命被稱為“09”計劃。研制核潛艇是一項非常龐大而復雜的工程,當時隻有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擁有核潛艇。美國於1954年1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試航成功后服役﹔而蘇聯於1957年8月也建成了第一艘核潛艇“列寧共青團”號,並下水首航。
我國核潛艇研制工程正式啟動后,由於對核潛艇的重要技術參數心裡沒底,所以特別希望能得到蘇聯老大哥的幫助和支持。然而,事與願違。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毛主席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讓黃旭華熱血沸騰。他深深知道,一個國家的國防科技必須先進,不然就會被欺凌,受宰割。
1924年2月24日,黃旭華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一個醫學世家,1945年,黃旭華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交通大學造船系。
1949年4月20日,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立下了堅定的誓言:“如果黨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會毫不猶豫地為國捐軀﹔如果黨不是要我一次性把血流光,而是要我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到流盡為止,我堅決做到!”這個誓言成了黃旭華一輩子忠誠於黨和國家的諾言。
畢業后的黃旭華順利地成為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的一名技術人員。1958年8月,曾經參與過蘇式常規潛艇仿制工作的黃旭華被選中參加核潛艇的研制。
考慮到研制核潛艇的機密性和危險性,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於1965年在渤海灣畔的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成立了。小島沒有名字,隻有一個編號,在地圖上也根本查不到,而且為了保密,不僅不通郵,也不通電話。
由於國外對核潛艇的資料嚴格保密,所以很難找到相關資料。沒有科學資料,怎麼搞科學研究?沒辦法,黃旭華和同事們隻能大海撈針,從國外大量的新聞報道中搜羅一切有關核潛艇的隻言片語,並從中尋找有用的信息。
當時沒有計算機來計算核心數據,隻能靠計算尺和算盤。為了確保計算的准確性,黃旭華就將研制人員分成兩組,進行單獨計算,隻有獲得相同的答案才能算通過,一旦出現不同的結果,雙方必須重新計算。科學必須嚴謹,為了一個正確的數據,黃旭華團隊日夜不停、爭分奪秒地計算著……
對核潛艇來說,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艇體的總重和穩定性——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重了,容易下沉,而輕了,又不能潛下去﹔重心要不偏不斜,斜了容易側翻,所以必須計算精確。
可是,艇上那麼多的設備和管線,怎樣才能精密測出各個設備的重心,調整出一個理想的艇體重心呢?
黃旭華考慮再三,想出了一個最笨的土辦法,那就是在艇體進口處放一個磅秤,凡是拿進去的東西都必須一一過秤、登記在冊,設備無論大小,都不能遺漏,每天都這樣操作。有人忍不住私下嘀咕:“我們是來搞科研干大事的,竟然讓我們做這種小學生都能做的小事,真是大材小用。”
黃旭華知道了,耐心地向他們解釋:“你們每個人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至關重要的,一旦有疏忽,將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
黃旭華用這種土辦法,使得最后這艘幾千噸的核潛艇的實體重量和重心跟他們計算的重量、重心基本符合。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下水了!1974年“八一”建軍節那天,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交付海軍使用,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蘇、英、法后,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赫魯曉夫說中國不可能搞出核潛艇,毛主席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從進入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算起,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搞出了核潛艇。
黃旭華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對父母,他深感內疚。
1961年12月14日,父親突然去世。已經被任命為“09研究室”副總工程師的黃旭華接到父親去世的電報,痛哭流涕,他很想回老家,但不行!隻好回信說自己沒有辦法回去奔喪,但也不能說明原因,兄弟姐妹紛紛埋怨他是個不孝子。
1986年11月,黃旭華出差去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經上級同意,他終於在月底回到了闊別近三十年的老家,見到了已經九十多歲的老母親。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這是黃旭華對忠孝的理解。
(作者分別為中國作協會員、浙江省作協會員)
(來源:《北京日報》2025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