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高水平的黨史學術著作和權威的黨史學習教材
編寫《黨史》三卷是黨中央交辦給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以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重要政治任務。我還記得,在《黨史》二卷出版前后,當時分管黨研室的習近平同志就多次敦促繼續編寫好《黨史》三卷,原黨研室由此調集力量成立編寫組,啟動《黨史》三卷的編寫工作。如今,經過十多年的耕耘奮斗,《黨史》三卷上冊在改革開放46周年之際終於順利出版,這是“全黨辦黨史”的重大成果,我感到由衷欣慰與振奮。下面,我就《黨史》三卷上冊談點個人的看法。
一、導向正確鮮明,始終站在黨的立場上書寫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黨史研究是一項政治性很強的工作。《黨史》三卷上冊牢牢把握“黨史姓黨”的原則,始終堅持正確黨史觀,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編寫歷史。全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關於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遵循,以黨中央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判斷和結論為依據,以這一時期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為脈絡,科學記述和評價了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的歷史,牢牢把穩了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同時,有別於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的敘史視角,《黨史》三卷上冊注意突出黨在這段歷史中的領導地位,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核心領導作用,用生動鮮活的歷史証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史》三卷上冊秉承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做到了黨性原則與科學精神的統一。
二、邏輯嚴謹清晰,將“黨怎麼說”和“黨怎麼做”有機融合在歷史發展大邏輯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所有理論探索與實踐創造,都是為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貫穿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一條歷史主線。為此《黨史》三卷上冊在編寫時著重突出了這一時期黨的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一方面,圍繞著“黨怎麼說”,詳細記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等重大命題、重大理論的提出和發展,具體闡述了其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清晰勾勒出這一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與發展的邏輯脈絡。另一方面,圍繞著“黨怎麼做”,通過對各領域、各階段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敘述描繪,盡可能還原和展現歷史紛繁鮮活的畫面,書寫了黨帶領人民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奮斗歷程,清楚梳理出這一時期黨的實踐發展的邏輯脈絡。難得的是,《黨史》三卷上冊將“黨怎麼說”和“黨怎麼做”的敘述有機統一在一起,從而真實立體地展現了黨是如何不斷深化認識、探索規律、正確決策、統一思想、指導實踐、修正失誤的復雜歷史過程。
三、史實權威准確,用豐富、翔實的史料再現跌宕起伏的歷史圖景。對於黨史基本著作而言,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必須盡可能地搜集佔有史料,以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對待史料、掌握史料、運用史料,最后做到史論結合。在准確恰當地使用權威可信的史料方面,《黨史》三卷上冊做得很好。全書所有資料、引文均以第一手檔案材料以及黨中央批准出版的黨史基本著作和權威讀本作為主要參考,同時注意使用黨的重要文獻選編、匯編,老一輩革命家選集、文集、年譜、傳記,以及軍隊、外交等有關部門編寫的白皮書、年鑒等權威出版物。《黨史》三卷上冊有些史料是首次公布,十分珍貴。比如1989年6月1日鄧小平同志在住地同江澤民同志就改換中央領導人的談話,這件事過去從來沒有詳細公開過,這次把兩位領導人的談話內容正式公開,十分難得,史料價值極高。此外,面對數量龐大、類型豐富的史料,編寫組展現出了較好的鑒別、分析和駕馭能力。在編寫組的“妙手匠心”中,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得以逐步呈現,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都被交代得清清楚楚,讀后讓人感到這是一部能夠經得起學術檢驗的正史、信史。
四、點評精當得體,達到尊重歷史原貌和站在時代高度的統一。本書在准確敘史的基礎上,加以恰到好處、要言不煩的議論點評,既講清了歷史的本然,也講清了歷史的所以然。點評時,既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將歷史事實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判斷,又兼顧了時代的高度,能從更宏闊的視野來把握歷史、評價歷史。比如,在談到價格“雙軌制”時,《黨史》三卷上冊結合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背景,從價格改革的全過程進行考察,既指出“雙軌制”出現的必然性,是改革過程中的產物,在當時起過積極作用,又不回避它帶來的權錢交易的負面影響。對於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隻有通過探索新路子和進一步改革加以解決。再如,《黨史》三卷上冊在評價20世紀80年代的整黨工作時,既講了“經過整黨,黨內思想、作風、組織不純和紀律鬆弛的狀況有了改變”,又指出“在整黨中也存在工作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一部分單位沒有全面完成整黨任務,有的甚至走了過場”,最后指出,“黨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整黨解決所有問題,許多問題還需要靠不斷加強黨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去解決”。這些評價,應該說是實事求是的,也是中肯的。
五、文字朴實生動,注意用凝練而又富有感情的語言打動人、感染人。《黨史》三卷上冊文字朴實精練,遣詞造句比較考究,能夠簡明扼要地講述歷史,翔實而不繁瑣。比如,在總結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時,《黨史》三卷上冊既深入淺出地說明了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又對黨領導改革進程中提出的“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摸著石頭過河等改革方法論作了高度概括,為今天進一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借鑒。改革開放新時期出現的許多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人物、感人的細節,都在朴實、凝練、生動的文字中得到充分反映。在寫到南極科考時,《黨史》三卷上冊引用了32名科學家聯名所寫的《向南極進軍——致黨中央、國務院一書》,這封寫給祖國的“請戰書”,洋溢著一批中老年科學工作者甘願為祖國、為人民、為子孫后代,作進軍南極的馬前卒的豪情壯志和家國情懷,讀來令人感慨不已。《黨史》三卷上冊內容豐富而又引人入勝,這也是它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總的來說,《黨史》三卷上冊不僅是一部高水平的黨史學術著作,更是一部權威的黨史學習教材。它對於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功能,引導廣大黨員群眾深入了解改革開放從何處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何處來,不斷增強全黨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性堅定性,從而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續寫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歐陽淞,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本文即將發表於《中共黨史研究》2025年第1期,注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