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輝耀國 永懷不忘

作者:孫現富    發布時間:2025-02-28   
分享到 :

郭永懷和學生在討論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郭永懷是我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是該群體中唯一一位因公犧牲的革命烈士﹔是唯一一位在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衛星三個領域都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用59年的壯烈人生詮釋了“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為我們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山東榮成,是郭永懷的故鄉。

到達榮成時,天空飄著蒙蒙細雨,雖然沒帶雨具,我還是先跑到郭永懷紀念廣場的雕像前,深深鞠下一躬,表達對這位無雙國士的崇高敬意。在雕像前,我靜靜仰望,郭永懷一手握著書,一臂搭著一件風衣,面帶微笑,深情地注視著遠方。那時的他已經回到祖國,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充滿希望和力量……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1956年初夏的一天,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一場特殊的送別野餐會正在舉行。

草坪上,人們都在親切交談,隻有郭永懷面色嚴肅,心事重重。突然間,他抱著一摞厚厚的文稿資料,來到篝火盆前,一頁、三頁、五頁,在眾人目瞪口呆之間,書稿化為灰燼。

燃燒的火苗,映照在郭永懷的臉上。這可是郭永懷在美國10多年嘔心瀝血研究的成果!付之一炬的不僅是寶貴資料,還有郭永懷的心。這是無奈但又堅定的抉擇。

1941年,郭永懷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世界著名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在這裡,他結識了摯友錢學森,他們一起做學問、搞研究,共同提出了“上臨界馬赫數”概念,為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46年,郭永懷受邀到康奈爾大學任教並參與康奈爾航空研究院的創辦。在康奈爾大學十年,郭永懷學術成果斐然、聲名鵲起。也是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的伴侶——李佩先生。

然而,這些輝煌卻成了他回國的絆腳石。后來李佩回憶,其實這個結果郭永懷也想到了。當時,錢學森提出回國,先是遭到5年軟禁,我國政府隻能用美國戰俘作為交換條件,才使他回到祖國。回國前,錢學森給郭永懷打電話要他一起回去,但郭永懷尚有科研和教學合同還沒完成,雖然回國心切,也隻能晚一年再走。

自從郭永懷提出要回國,他家周圍就多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美國情報人員甚至公然闖入他家裡進行“檢查”。有一次,移民局的人敲開他的家門,還要錄像,后因機械故障而作罷。

郭永懷感覺,后面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為防意外,他開始更多留心。首先是他的科研資料和筆記。當時,美國規定,不允許像郭永懷這樣的知名科學家回國,更不允許把科研成果帶出美國。哪怕是沒有公開發表的文稿資料,一張紙、一個字都不行。

拿不走,就記在腦子裡﹔帶不出,就銷毀掉。那段時間,即便回家再晚,郭永懷都要把此前的資料、講義過一遍,裡面的數據、要點都深深記在腦海裡。他曾經說過,自己讀過的書和他的夢想,是別人拿不走的。

為了勸阻郭永懷回國,很多人都做他的工作。胡適說:“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在美國你的前途是無量的……”“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是有祖國的!”那個時候,郭永懷剛剛晉升為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這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是莫大的殊榮。但這一切與祖國相比,又是那麼渺小。

1956年秋天,郭永懷夫婦帶著女兒終於踏上了回國之路。就在“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准備啟程時,意外發生了。船組接到延遲啟航的命令。很快,一群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登上郵輪,直奔與郭永懷同行的物理學家張文裕的船艙,指名要查張文裕的行李,還拿走了他所有論文和筆記本。好在有驚無險,兩個小時后郵輪駛向大海。

與祖國闊別16年的游子終於回家了。1957年6月,郭永懷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寫道:“我作為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傾其所有 以身許國

回國不久,組織上正式任命郭永懷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從此,他的人生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熟悉郭永懷的人都知道,他喜歡音樂、集郵,痴迷攝影。當年錢學森很多照片都是郭永懷拍的。回到祖國,郭永懷收起所有愛好,把全部熱情和精力都傾注到我國力學科學和尖端技術研究的事業中。

“郭永懷同志歸國后,奮力工作,是力學所的主要學術領導人。他做的要比我多得多。”錢學森曾這樣評價他的這位同事。

這個時期,力學所人數最多時達1300多人,承擔並參與了許多重大科研項目。“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方向,就是當時郭永懷和錢學森共同提出的。他們還主辦了我國力學界最前沿最權威的刊物——《力學學報》《力學譯叢》,並翻譯出版了普朗特的《流體力學概論》等多部學術名著。

“平時走路,他都在思考問題。他自己勤奮,也希望別人勤奮。”中科院院士胡文瑞是郭永懷的學生。當年郭永懷招考研究生,有兩個人考試成績差不多,他專門讓人去調查,誰勤奮就錄取誰。郭永懷說,天才是沒有的,關鍵在於刻苦學習。他把自己比作石子,甘願為青年人才成長鋪路搭橋。“我們回國主要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國內的科學事業打基礎,做鋪路人。”

1962年,為加快核武器研發步伐,黨中央決定將核武器專家集中到大西北試驗基地。周恩來總理找郭永懷談話:國家想讓你去西北大漠主持原子彈研究工作,時間可能數十年,甚至一輩子。可能很多年不能見妻子、孩子,而且還不能說,你願意嗎?“我願以身許國!”郭永懷的回答斬釘截鐵。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正是“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才使年過半百的郭永懷與“兩彈一星”的功勛們在條件艱苦的荒漠戈壁,取得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的成果。

站在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模擬的爆炸體驗裝置上,熊熊火光中升起蘑菇雲,在隨之顫抖的大地上,我深刻感受到那份來自核威力的震撼。

然而,就在“兩彈一星”事業取得一個個突破時,未曾想郭永懷的一句“以身許國”竟一語成讖……

1968年12月4日,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重要線索,他決定從青海乘飛機趕回北京匯報。有同事勸他注意安全。王淦昌也說:“總理再三叮囑我們盡量不要坐飛機,安全第一!”郭永懷微笑著說:“坐火車太慢了,為了節省時間,我還是坐飛機吧……”

5日凌晨6時左右,飛機在北京西郊機場降落時失事。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有兩具燒焦的尸體緊緊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尸體的胸部中間,一個保密公文包完好無損。最后,確認這兩個人就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消息傳到中南海,周恩來總理暫停了與外賓的交談,悲痛地說:“郭永懷是國家的寶貴人才,是有國際影響的人物,別人可以不見報,郭永懷必須見報。”

12月13日,《人民日報》發布訃告。因工作涉密,訃告言辭簡略:中國共產黨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郭永懷同志,因不幸事故犧牲,終年59歲。郭永懷同志在從事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了貢獻。 看著靜靜躺在陳列櫃裡的“烈士光榮紀念証”,我想到了郭永懷回國前燒毀資料的場景。在這“一燒一護”之間,他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以身許國。

郭永懷犧牲二十二天后,一道亮麗的弧線劃破長空,中國第一枚熱核導彈試爆成功。

未能給女兒買一雙過冬的棉鞋

在郭永懷事跡陳列館,我看到兩張照片,展示了郭永懷一家在美國的生活場景。一張是郭永懷抱著郭芹,和李佩在自家別墅前﹔另一張,郭芹彈著鋼琴,李佩站在一旁,郭永懷坐在沙發上,場面十分溫馨。當時郭永懷每個月工資高達800美元,還不包括書稿、科研酬金等等,一家三口衣食無憂。

一回到祖國,郭永懷就把回國前變賣家當的48460元錢全部捐給了國家。要知道,當時2000塊錢就能在北京買一套四合院。所領導找到他,請他考慮是否全部捐獻。郭永懷態度堅決:“這本是人民的財產,再回到人民手中也是理所當然。”

后來郭永懷一家生活上遭遇困境,插隊的女兒連一雙棉鞋都買不起。“呼倫貝爾天寒地凍,腳已經凍傷了,能不能幫我買雙過冬的棉鞋。”收到女兒寄來的求助信,郭永懷來到商店,卻答不上女兒的尺碼。他隨后給女兒寫去一封回信:“棉鞋暫沒有,你是否畫個腳樣寄來?待有了貨一定買……”

落款時間是11月3日。一個月后,郭永懷壯烈犧牲。這也成了他寫的最后一封家書。作為科學家,郭永懷一生攻克了那麼多科研難題,卻沒能給女兒買下一雙過冬的棉鞋。直到1996年,郭芹病逝前還念念不忘此事。只是那時,不再是埋怨,而是對父親的無限思念。

“妹妹是獨生女,叔叔是科學家,完全有理由留京。我還寫信勸過他,卻挨批了。”郭淑娥是郭永懷的侄女,這件事始終是她心中的痛。后來,郭永懷又專門寫信,告訴她郭芹下鄉的地址,把對女兒的疼愛和牽挂托付給了她。

當時,郭芹的日子很艱難,被安排喂豬、喂雞、做飯,有一年隻分了1分錢的紅利。有一段時間,她吃不慣也吃不飽飯,經常胃疼,還患上了腎病,郭淑娥就偷偷給她寄些吃的。“千萬別讓爸爸知道,否則他會批評我的!”

郭永懷的犧牲,是李佩心中永遠的痛。顧淑林是郭永懷的助手。郭永懷犧牲后,怕對李佩打擊太大,為了保証不出問題,組織上專門安排她去照顧李佩。“那一個晚上李先生完全醒著。她躺在床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極偶然發出輕輕的嘆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大悲之下,淚水干枯,李佩內心有再大的痛,依然保持著平靜的外表。看著牆上的照片,李佩知道,她的老郭真的走了,留給她的除了空蕩蕩的房子,還有未竟的事業。2008年,李佩將多年積蓄60萬元捐給力學研究所和國科大設立的郭永懷獎學金﹔81歲,她組織“中關村大講堂”,堅持了13年,以此延續老郭的事業、守護他們的愛情。

2017年1月12日,李佩在北京病逝,享年99歲。2017年4月5日,李佩與郭永懷的骨灰合葬在一起。相隔近半個世紀,他們終於團圓了,安眠在中科院力學所的青鬆翠柏之下。

參觀完郭永懷事跡陳列館,第二天我們又驅車20多公裡,來到位於滕家鎮西灘郭家村的郭永懷故居。在這座膠東海草屋裡,郭永懷生活了十幾年。小時候他歷經磨難,10歲遭遇土匪綁架。少年成長中,看到的也是祖國山河的支離破碎,正是經歷了中華民族的磨難和不易,才讓他更加堅定地報效祖國,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郭永懷故居前有一個“永懷林”。漫步其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突然間,想起榮成一位叫周麗華的小學老師寫的一首詩,題目是《永不磨滅的名字》,結尾這樣寫道:

輕輕飄落的櫻花說:

他從未離去!

點點翻騰的白浪說:

他從未離去!

歷史的天空中,

那顆熠熠生輝的星辰,

將永懷精神定格在,

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裡,

永恆而美麗!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