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新內涵
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是一系列名詞概念的總稱,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治道路、法治體系、法治文化、法治經濟、法治政治、法治社會、法治政府、法治精神、法治原則、法治實踐等。它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的集大成者。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的靈魂旗幟和精髓要義。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標識和法理表達。概括來講,中國式現代化從以下三個方面,賦予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以新內涵。
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賦予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新的哲學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踐証明,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從世界法治文明角度來看,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堅持法治的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原則,廣泛汲取包括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內的各大法系有益成果的精髓,蘊含著人類法治文明的豐富內涵,彰顯出世界法治發展的許多共同特征。主要包括:堅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包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堅持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促進和保護人權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確認“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於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強調“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國際關系法治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以國際良法促進全球善治,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性、一般性特征,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絕不是世界民主法治文明體系的異類或局外人,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和典型代表,是人類法治文明百花園中絢麗多彩的東方法治文明之花。
從中華法治文明角度來看,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秉持法治的特殊性、差異性原則,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條件出發,走中國式現代化法治發展道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的中國特色、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理論基礎和思想引領﹔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要堅持把中國式現代化所蘊含的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法治觀、人權觀、國家觀等融入並指導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實踐,在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發展中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和本質要求,致力於建設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努力創造人類法治文明新形態。
堅持“兩個結合”和“兩創”方針,賦予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文化底蘊
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的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的根。“魂脈”決定旗幟和方向,“根脈”決定基因和底色,兩者不可或缺、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建設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兩個結合”,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實現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激發起蓬勃生機。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提出了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昭示了中華傳統法律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品格和文明特性。新時代建設中華法治文明,要守好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確保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以創造與創新為主要途徑,以轉化與發展為根本動力,著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內涵與時代需求相融合、突出特征與現實國情相契合、表達方式與法治發展相適應。隻有始終不渝堅持“兩個結合”,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深入挖掘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精髓,厚植理論和制度創新的歷史根基、文化血脈,才能在推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繼承吸收與創新發展,讓古老的中華法治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法治精神力量。
堅持中國式現代化與法治現代化相統一,賦予新時代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
法治與現代化相伴而生、相輔相成。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沒有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奮斗目標。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更加需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法治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注入強大動力。要充分認識和理解“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把法治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法治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賦予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時代內涵。
1.憲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依據
憲法關於國家發展目標和指導原則的內容,體現了我國憲法對國家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向的明確規定,強調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新發展理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重要原則。這些內容是我國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國家各項工作和活動的基本遵循,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據和有力法治保障。
2.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機制,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法治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保障作用,是多層次、全方位、制度化、法律化的。例如,弘揚法治蘊含的民主平等、公平正義、尊嚴安全、和諧美麗、文明大同、和平發展等價值理念,對於在全社會形成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共識,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又如,加強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基本原則、重大關系、重大利益、重要目標等納入法律規范和調整范圍,使之獲得法治上的穩定性、合法性和權威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本遵循。再如,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完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體制機制,以現代化善治體系和善治效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法治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軌道”
這種重要“軌道”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確保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二是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我們必須堅持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方略,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和法治化﹔三是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依法推進、行穩致遠。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更加重視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協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法治現代化建設,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注入不竭動力,以良法善治更好保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以便在法治軌道上更好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