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產黨人故事的輕量化傳播——《紅相冊·周恩來的故事》創作感悟

作者:張軍鋒    發布時間:2025-04-11    來源:國家廣電智庫
分享到 :

導讀

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出品,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江蘇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制的《紅相冊·周恩來的故事》自3月17日全網上線以來,受到大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廣泛好評,網絡播放量接近1億次,形成破圈效應。

---------------

系列微紀錄片《紅相冊》以領袖照片為基礎史料,把“以朴實的影像,講述有溫度的領袖故事”為基本理念,先后完成了《毛澤東的故事》《鄧小平的故事》,在全網取得大流量傳播。近日,創作單位、親屬代表、傳媒專家等在周恩來的故鄉淮安舉行《紅相冊·周恩來的故事》作品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紅相冊》能以小博大、異軍突起,成為革命歷史題材新媒體傳播的一個成功范例﹔這種“歷史可以如此親近,偉人能夠這般鮮活”的氣息在《紅相冊》第三季周恩來系列中依舊扑面而來。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范宗釵認為,《紅相冊》是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近年來充分挖掘獨特的紅色史料優勢,應用新媒體進行領袖宣傳的成功范式,建構起通過微紀錄手段宣傳偉人的品牌,而且無論在創作內容選取還是形式表達、制作手法上都日臻成熟,成為微視頻領域不可或缺的精品。期待《紅相冊》創作團隊繼續發揮已經形成的IP品牌效應,深耕領袖故事的輕量化傳播,為廣大受眾貢獻更多好作品。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首任會長廖心文認為,《紅相冊》的誕生,說明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平台作用的高度重視,展現出研究院通過微紀錄片這種方式發揮自己優勢的能力。

在創作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所說——“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這是一個讓中國人很溫暖、很自豪的名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和情感力量。其實,我也是帶著一個疑問,並試圖通過這個片子來思考、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周恩來已經去世近50年了,還有那麼多人在由衷地懷念他,他的人格魅力到底是如何形成、如何練就的?片中我們沒有太多太細地去展示歷史過程,但我們力圖通過一個個故事讓廣大觀眾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深刻認識周恩來對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

一、改變過去文獻紀錄片宏大敘事和居高臨下的講述方式。根據網絡傳播規律和微紀錄片的特點,注重選取廣大觀眾並不熟知但很感興趣,十分關注但不太了解的人生經歷,更多聚焦周恩來的家庭、情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故事,還原一個真實可信、有溫度可觸摸的周恩來。在內容選擇上,我著力突出最能體現周恩來性格和品質的四個關鍵詞:磨難、溫情、大愛、擔當。

大凡偉人都要經歷過普通人沒有的磨難。周恩來少年喪母,一生20多次歷險,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比如《兩個母親》《勞山遇險》《生死長征路》《彎曲的右臂》﹔周恩來在黨內忍辱負重,胸懷對黨、國家、民族、同志的大愛,在關鍵時刻從不退縮勇於擔當,比如《黃埔歲月》《紅岩記憶》《聯結世界的橋梁》《談判生涯老了周恩來》《隱蔽戰線總指揮》《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周恩來又有著普通人的悲歡、溫情和人情味,比如《革命家的愛情》《喪親之痛》《我是江浙人》《親愛的周叔叔和鄧媽媽》《姓張的朋友》等。

二、在有限的空間中,講述有情感張力、歷史深度和文獻價值,有大的信息量和吸引力的故事,吸引最廣大的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在節目風格上,著力追求朴實、真實、揪心、回味,擯棄眼花繚亂的包裝,讓年輕人看得懂看得進去,把領袖最富人情的一面展示給觀眾,以引人入勝的故事,吸引觀眾一口氣看完,並留下長久的回味。雖然每集隻有七八分鐘,我們力圖每集都有完整的故事,大的信息量和濃厚的情感,用普通人和百姓視角,用朴素、朴實的語言講故事,而且還必須講精彩。力圖每集都有強烈的懸念、每集敘事線都有幾次反轉,每集都有閃光的記憶亮點和淚點,每集都有意味深長的開始與結束。當然,我們做得還不夠完美和理想,但我們投入了對周恩來總理的無限熱愛和敬意,我想,這一點大家都有清晰的感受。

三、以嚴謹的參考文獻為依據,做到了權威、准確、專業。這部微紀錄片所依據的文字和影像,是建立在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組和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周恩來研究處40余年開展周恩來生平思想編研工作基礎之上,挖掘亮點、抓住情緒點、展現知識點,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可感、可知、可參與”的鮮活樣本。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所說,今天是新媒體時代,我們怎麼再說周恩來?本片做到了人格化、品牌化傳播,情景化、日常化敘事,《紅相冊》已經具備了品牌的特質,剛開始還在繼續,已經開了一個非常好的頭,還任重道遠。

四、用“小切口”呈現“大主題”,通過“切片式”敘事策略,以“精微處見精神”的表現手法和互聯網的傳播渠道,開辟革命歷史紀錄片的新賽道和創作范式。微紀錄的特點就是小中見大,“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18集微紀錄,是18個細微的切口,串聯起周恩來不平凡的一生,在短小的篇幅內全景展現周恩來同志偉大的精神風范。憑借對黨史文獻資料的精准把握和嫻熟運用,從海量素材中凝練“點”狀素材,萃取亮眼吸睛的精華進行故事化改編,滿足觀眾的多元化、趣味性觀看需求。發揮微紀錄片短小精悍、節奏明快、傳播力強的特點,強化故事和情感元素的吸引力,力爭凝練、精准地講述歷史,以平靜、平視、平實的口吻娓娓道來,用真摯、真情、真誠引發觀眾共情共鳴。以聯動式宣推擴大聲量,提高傳播力、影響力,形成線上線下、大小屏融合互動傳播的宣傳格局,有力擴大了宣傳聲量。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中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紅相冊》總編導、總撰稿)

來源:“國家廣電智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