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建設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

作者:洪向華 李夢珂    發布時間:2025-04-15   
分享到 :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作風建設,將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創造性提出“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等重大論斷,既從認識論層面回答了“作風建設是什麼”的理論命題,更從方法論維度構建起“抓什麼、怎麼抓”的實踐體系,開創了管黨治黨新境界。邁上新征程,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恆深化作風建設,進一步開拓黨的作風建設新局面。

抓好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百余年奮斗的經驗總結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始終將優良作風作為立黨興黨的精神標識和執政根基。歷經百年淬煉,黨在實踐中培育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僅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更是構筑百年大黨永葆生機活力的精神密碼,為實現長期執政提供了根本保障。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始終把加強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從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部隊行動准則,到延安時期開展整風運動,再到七屆二中全會向全黨提出“兩個務必”的要求,通過持續不斷的作風建設,中國共產黨人以清正廉明的政治品格贏得民心,最終“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作為領導國家建設的核心力量,為了警惕和糾治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等不良作風的滋生蔓延,接連開展“三反”“五反”運動、整風運動等,建立干部參加勞動的制度,提出黨政干部的紀律規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鞏固了黨的組織,純潔了黨的作風。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明確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在黨內恢復和發揚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等優良作風,進一步豐富黨的作風建設新內涵,實現了黨的作風建設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突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力以赴大抓黨的建設,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開局,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破題,先后開展環環相扣的黨內集中教育,持續糾治“四風”,通過“打虎”“拍蠅”“獵狐”等手段懲治腐敗,通過嚴明黨規黨紀強化約束,通過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純潔自身,馳而不息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推動黨風政風為之一新。

作風建設關乎黨的興衰、關乎事業成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歷史和實踐証明,抓好作風建設是解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重要密鑰,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堅實保証。

抓好作風建設是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和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決定了共產黨人必須堅持和發揚優良作風。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實踐中明確提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列寧也指出要克服“官僚主義習氣、地位觀念和鑽營作風”,防止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蛻化變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作為擁有9900多萬名黨員的百年大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將作風建設視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視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生命線。

抓好作風建設是新時代新征程實現黨的使命任務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正處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其艱巨性、復雜性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風險越大、挑戰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環境和艱難繁重的改革任務,能否以優良的作風有效抵御風險挑戰、廣泛匯聚精神力量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黨必須持續弘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自我革命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應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通過錘煉優良作風,提升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持之以恆深化作風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努力、久久為功。”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於一役。新征程上,我們必須持續擦亮作風建設“金色名片”,不斷拓展作風建設的廣度和深度,以系統思維構建長效機制,著力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加強理論教育,樹牢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識。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治本之策。要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任務,通過理論學習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尤其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作風建設的理論、歷史和實踐邏輯,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既要在“返璞歸真、固本培元”中堅定理想信念,又要通過“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實現作風轉變。

堅持以上率下,抓好“關鍵少數”、發揮示范作用。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對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抓作風建設,必須始終堅持從黨的領導干部抓起,抓住“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強化頭雁領航效應。一方面,要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定期對“四風”突出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時刻防范隱形變異新動向,確保領導干部廉潔自律、依法履職。另一方面,領導干部自身要樹牢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帶頭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嚴的標准、嚴的要求檢身正己,當好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

完善體制機制,堅持標本兼治、深化系統施治。制度具有穩定性、長期性,科學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是黨的優良作風建設的可靠保障。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制度化,一方面,要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健全防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制度機制,健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同查同治機制,建立經常性和集中性相結合的紀律教育機制,不斷織密織牢“制度網”﹔另一方面,要著力提高制度執行力,認真落實作風建設各項制度,有章必循、違規必究,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把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

【洪向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李夢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博士研究生】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