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私利謀大利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馬克思恩格斯庄嚴宣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利益問題是馬克思恩格斯始終關注的問題。他們在青年時期就樹立了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為全人類謀幸福的信念。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人們隻有為同時代的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恩格斯雖然出身資產階級貴族家庭,卻窮其一生致力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廣泛接觸底層勞工,對無產階級的生存狀況有著清醒認識。1839年,19歲的恩格斯發表了《烏培河谷來信》,記錄了當地工人的困苦處境,表達了對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1842年,馬克思成為《萊茵報》的撰稿人,不久擔任該報主編。他利用所掌握的大量事實材料,連續寫了《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摩澤爾記者的辯護》等文章,對普魯士政府的專制主義和法律制度進行抨擊,公開維護勞苦大眾的利益。在《萊茵報》期間,現實的物質利益問題第一次進入馬克思的思想視野。他認識到,利益問題的解答不應當再依賴抽象的絕對精神,答案應當到“黑格爾所輕蔑的‘市民社會’中去尋找”。
由於長年從事革命活動以及不計報酬的理論研究,馬克思一家人缺少經濟來源,生活常常陷入困境。但他始終不改初衷,堅持理想。在寫作《資本論》時,馬克思疾病纏身,甚至頻頻典當生活用品,卻依舊筆耕不輟。他在1867年4月30日致邁耶爾的信中坦言:“我一直在生命的懸崖邊掙扎。因此,我必須利用每一刻還能工作的時光來完成我的著作。為了它,我犧牲了健康、幸福和家庭。”事實上,馬克思有很多機會擺脫貧困。馬克思父親的好友埃賽爾曾邀請他當《普魯士國家報》的撰稿人,收入很高,地位顯赫﹔普魯士政府曾經三次派人勸說馬克思進政府任職,都被他拒絕。1859年,馬克思在給好朋友魏德邁的信中堅定地說:“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不允許資產階級社會把我變成制造金錢的機器。”
盡管馬克思個人生活相當困苦,但他仍然時刻關注著無產階級的命運。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馬克思從父親那裡得到一筆遺產,他慷慨地將其捐給布魯塞爾的工人。巴黎公社革命失敗后,眾多流亡者聚集倫敦,馬克思在忙碌的工作中仍不忘對他們給予關懷。
作為馬克思的親密戰友,恩格斯的幫助是全方位的。恩格斯曾寫信告訴馬克思,缺錢了就向他開口,不要因為向他要錢太多而羞於再向他要錢。恩格斯默默奉獻、甘當綠葉,竭盡所能資助馬克思,保障他順利進行理論創作。在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資本論》后兩卷,直至出版。為了整理和出版馬克思的遺著,恩格斯不得不放棄《自然辯証法》的寫作,以至於這部書只能留給后人一部草稿。他被馬克思視為“第二個我”,卻自謙地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隻有庄嚴地許約,要以自己的余生積極地為無產階級服務,但願今后盡可能不辜負給予我的榮譽。”
“為全人類謀幸福”彰顯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利益觀,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和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胸襟和立場。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生,為實現人民利益而接續奮斗。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隻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人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馬克思的誓言:“隻有為同時代的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后部署開展一系列集中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導全黨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干什麼這個根本問題。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我們黨完全不謀私利,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發展壯大並創造歷史偉業。說到底,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我們黨敢於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