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領導百年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經驗啟示
工人階級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工會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鞏固黨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開創了新時代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新局面。
2025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一百年來,中國工會始終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無論是在風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如火如荼的建設時期,還是在激越奮進的改革開放征程上,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緊密圍繞黨的綱領和不同歷史時期確立的中心任務,動員廣大職工群眾前赴后繼、建功立業,譜寫了恢宏壯麗的奮進篇章,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歷史經驗,為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深刻啟示。
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政治要求,始終指引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會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頭腦十分清醒、立場十分堅定、行動十分堅決。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提出了開展工人運動的任務、方針和要求。黨與工人階級天然的緊密聯系,決定了中國工會鮮明的政治屬性。百年歷史昭示:黨對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第一位的要求,是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証。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早期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1925年5月,在黨領導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宣布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實現了中國工人運動和工會組織在政治與組織上的統一。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黨堅持運用不斷創新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指導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確立保障工人階級和工會組織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1958年3月,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歷史性確定了工會實行同級黨組織和上級工會雙重領導。1982年9月,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要求必須加強黨在工會中的工作,使工會成為聯結黨和工人群眾的強大紐帶。1989年,黨中央印發《關於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領導的通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黨中央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召開歷史上首次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黨對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
一百年來,中國工會始終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作為自身的天然屬性和紅色基因,永葆這一光榮傳統。在任何情況下,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不斷增強接受黨的領導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提高在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下行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黨的主張和要求落實到工會各項工作中、轉化為職工群眾的自覺行動。
百年歷程矢志不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堅持黨的領導,工會工作才能方向明確、不走偏路,才能做得有聲有色、扎實有效,才能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廣大職工群眾中去,才能鞏固和發展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切實承擔起團結引導廣大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始終保持中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的團結統一,為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出新貢獻。
堅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作為一以貫之的基本遵循,始終引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走在時代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把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這是我們黨的一個突出政治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鮮明特點。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明確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主體地位,始終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作為黨的根本方針。百年歷史昭示:不斷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引領工人階級堅定地走在時代發展前列、歷史性擔負領導階級的光榮使命,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証。中國工人階級一經登上政治舞台,就從自在階級升華為自為階級,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最前列。1940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工人〉發刊詞》指出:“中國工人階級,二十年來,在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展開了英勇的斗爭,成了全國人民中最有覺悟的部分,成了中國革命的領導者”。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階級”。1960年3月,黨中央批准將鞍鋼實行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稱作“鞍鋼憲法”。1978年10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致辭中指出,“工人階級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同社會化的大生產相聯系,因此它的覺悟最高,紀律性最強,能在現時代的經濟進步和社會政治進步中起領導作用。”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鞏固工人階級的領導階級地位,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一百年來,中國工會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團結引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以不懈奮斗書寫時代華章。實踐証明,中國工人階級不愧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是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
百年歷程方針不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時代怎樣變遷,不論社會怎樣變化,我們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都不能忘記、不能淡化,我國工人階級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動搖、不容忽視。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始終團結引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以忠誠可靠賡續工人階級政治本色、以勞動創造擔當工人階級使命任務、以過硬本領展現工人階級時代風採、以團結奮斗弘揚工人階級崇高品格,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貢獻力量。
堅持把黨的中心任務作為主題方向,始終凝聚團結奮斗的磅礡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記“國之大者”,找准工會工作與黨的中心任務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工會系統落實落地。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一個成功經驗就是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形勢發展變化,確立黨的中心任務、奮斗目標,這為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百年歷史昭示: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從來都同黨的中心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群眾為實現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而努力奮斗是工會的重要使命。
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中有3項是直接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內容,以此為起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人運動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並逐漸壯大起來。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關於“工會運動與共產黨”的決議案》。1945年4月,黨的七大制定了中國工人運動的具體策略和任務。新中國成立初期,黨中央要求工會充分發揮廣大工人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的經濟計劃而奮斗。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中央要求工會從實際工作出發,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為深化改革作出積極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作為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首次專門部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作了集中而深刻的闡釋﹔2021年7月,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被納入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2024年10月,又印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一百年來,中國工會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團結引導廣大職工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智慧和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動員帶領廣大工人為建立和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而奮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進入新時代,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群眾性創新活動,大力選樹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加突出。
百年歷程主題不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團結奮斗。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一定要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時代主題,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億萬職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功立業。
堅持把黨的群眾路線作為工作生命線,始終高舉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旗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會要堅持以職工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把群眾觀念根植於心中,哪裡的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裡的工會就要站出來說話。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百年歷史昭示: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更好地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具體利益,是工會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1921年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其宣言上就明確,用勞動者的“組織力”“謀改良他們的地位”。黨的二大指出,工會就是保護工人切身的利益和為工人的利益奮斗的機關。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之時,就鮮明提出“本會以團結全國工人,圖謀工人福利為宗旨”。1948年8月,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明確規定:“本會宗旨為團結全國職工,保護工人利益”。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頒布實施,規定工會保護工人、職員群眾利益。1992年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將工會的基本職責確定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1994年7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應該成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求堅決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2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再次明確,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
一百年來,中國工會一直為爭取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而努力奮斗。伴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先后在工會代表大會通過的工會章程修正案中分別就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出具體安排。進入新時代,把不斷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會的奮斗目標,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年歷程初心不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大旗牢牢掌握在手中。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為己任,用心用情做好維權服務工作,健全和落實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工會維權服務工作體系,建好用好服務職工陣地,把黨的關心關懷送到職工群眾心坎上。
堅持把黨的職工群眾組織改革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始終注重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在發展,事業在創新,工會工作也要發展、也要創新。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寶貴歷史經驗之一就是“堅持開拓創新”。我國工運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運用改革精神謀劃推進,勇於擔當、銳意進取,積極作為、真抓實干,推動工會工作再上新台階。百年歷史昭示: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推進工會改革和建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才能同黨和人民事業同步前進。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靈活制定調整中國工人運動的具體策略和任務,及時有力指導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開展。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要求一切工會工作的干部都應該在生活上同群眾打成一片。1958年3月,黨中央專門明確了工會組織問題,逐步建立起與新中國國體、政體和經濟管理體制與運行方式相適應的工會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1993年10月,江澤民同志指出,要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的新路子,努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工會改革,強調要堅持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工會改革方向,在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上下功夫。黨中央把深化包括工會在內的群團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明確具體要求,在全國總工會開展中央群團機關改革試點,開創了新時代工會改革建設新局面。
一百年來,中國工會銳意改革創新,不斷煥發工會組織的生機活力。在新中國成立后召開的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確定了“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的工會工作方針。1988年10月,全國總工會通過《工會改革的基本設想》,明確履行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社會職能。1994年,提出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為契機和突破口,帶動工會各項工作,推動自身改革和建設的工作總體思路。1999年,提出“五突破一加強”的基本要求,逐步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制定實施《全國總工會改革試點方案》《深化工會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中國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十四五”發展規劃》為依據抓手,工會改革建設持續深化,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
百年歷程創新不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群團改革的決策部署,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新時代新征程,我們一定要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一主線,著眼有效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工作方法。高度關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對就業的影響,增強工作前瞻性、主動性。全面加強工會系統黨的建設,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工會干部隊伍,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把工會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工會干部是可信賴的娘家人、貼心人。
回顧百年櫛風沐雨,黨領導的工運事業創造了無數輝煌,經驗啟示彌足珍貴﹔展望未來前景光明,黨領導的工運事業正迎來偉大曙光。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從黨領導的百年中國工人運動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續寫中國工人運動新的時代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作者分別系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原主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校長、工會學院院長)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