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歷史思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25-04-30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化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2025年4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與中共山東省委在山東濟南聯合舉辦“第五屆全國黨史和文獻論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分別致辭。來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人民日報社、求是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在京高校等單位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山東省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和代表,以及論壇入選論文作者等近150人參加論壇。現將座談會致辭和部分發言摘登如下。

舉辦第五屆全國黨史和文獻論壇,圍繞“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開展研討交流,對於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員領導干部要堅持歷史思維,不斷提高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科學思想方法之一。堅持和運用歷史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把過去、現在和未來貫通起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明確前進方向。我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著作,都會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將歷史作為思考問題、觀察大勢、謀劃戰略的重要坐標和重要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每當闡述重大問題時,總是先從歷史講起,對歷史典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經驗等信手拈來、運用自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歷史思維的生動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蘊含著科學的思想方法,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就是歷史思維。這是這一思想有智慧、有力量,能夠直抵人心,產生強大沖擊力、穿透力、震撼力,使人能夠獲得醍醐灌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之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歷史,就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宣傳等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這一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為什麼學習黨的歷史、如何研究黨的歷史、怎樣運用黨的歷史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黨史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習近平總書記以歷史思維深刻闡明了為什麼學習黨的歷史的重大問題,體現了鮮明的歷史清醒

歷史是前人的“百科全書”,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具有單向性、不可重復性。那麼,歷史對我們今天有什麼用?恩格斯指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毛澤東同志說:“讀歷史是智慧的事”,“隻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他一生酷愛讀書,尤其是酷愛讀史書,高度重視黨的歷史,強調“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特別是黨的歷史,曾指出:“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對為什麼學習黨的歷史提出明確要求。

(一)黨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忠實記錄下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所走過的足跡,也給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啟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還說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正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我們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將黨的歷史作為教科書的重要價值和重要意義。

(二)從黨的歷史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治亂興衰的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總結歷史是為了使全黨從歷史進程中洞察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大勢,提高認識水平和辨別能力,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堅定地辦好當前的事情。”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學習黨的歷史的根本目的。

(三)從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的高度學習和對待黨的歷史古人曰:“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習近平總書記說,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黨史、國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反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學習黨的歷史的極端重要性。

正確認識和對待黨的歷史,關系黨的形象,關系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為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學習黨的歷史指明了方向。

二、習近平總書記以歷史思維深刻闡明了如何研究黨的歷史的重大問題,體現了鮮明的歷史自覺

我們能不能從黨的歷史中獲得智慧?黨的歷史應該怎樣發揮作用?以什麼樣的方法研究黨的歷史至關緊要。毛澤東同志認為,研究黨的歷史的根本方法是“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在延安時期他提出“古今中外法”,並強調“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研究黨的歷史,反復強調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要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正確黨史觀,明確黨史工作根本任務,對如何研究黨的歷史提出明確要求。

(一)必須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強調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歷史過程中探尋黨的歷史發展的規律,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那麼,什麼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應該如何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給予我們重要指導。我講一個事例,作一個比喻。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流向可以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黃河的總體流向是自西向東,但其中在許多地段有多次轉折,有時流向西、有時流向北、有時又流向南,但最終流向東,流入大海。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就猶如黃河的總體流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兩大歷史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主流本質,就是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這些重要論述,全面總結和精辟概括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為我們研究黨的歷史提供了“總綱”。

(二)必須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的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尤其是評價黨的領袖人物必須放在一定的時代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去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強調既要尊重黨的歷史本來面貌,又要站在時代高度,根據時代發展對黨的歷史進行全面審視和把握,進而形成新認識、得出新結論。關於對重大事件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其所蘊含的寶貴歷史經驗。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關於對重要會議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其所發揮的重大歷史作用。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關於對重要人物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要作歷史的、具體的、辯証的分析。比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隻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提供了方法論。

(三)必須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的完整過程,不能割斷歷史的內在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聯系的觀點,強調黨的歷史是一脈相承的有機整體,黨的歷史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既有發展的連續性,又有重大歷史關頭的轉折,不能隨意割斷或加以對立。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系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把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風雲激蕩的歷史劃分為一脈相承、不可割裂的六個歷史時期﹔把我們黨一百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劃分為持續探索、接續奮斗的四個歷史時期﹔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特別指出這是兩個既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的完整過程提供了科學指引。

(四)必須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唯物史觀認識和評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基礎上,堅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錯誤歷史觀,打著學術研究旗號,以所謂“重新評價”為名,歪曲中國革命史、黨史、國史、軍史等,具有極大的欺騙性、迷惑性、危害性。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搞歷史虛無主義,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這是共產黨人應該永遠銘記的歷史教訓。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指出和剖析了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和危害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堅持歷史的觀點、實踐的觀點、辯証的觀點、發展的觀點、聯系的觀點等,注重從歷史進程中洞察歷史發展規律和時代發展大勢,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是堅持唯物史觀、樹立正確黨史觀的光輝范例。

三、習近平總書記以歷史思維深刻闡明了怎樣運用黨的歷史的重大問題,體現了鮮明的歷史主動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敘的是“史”,述的是“道”,也就是規律,啟示的是當下,燭照的是未來。向后看是為了向前看,向前看必須向后看。如果僅僅就歷史研究歷史,就歷史說歷史,歷史就發揮不了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從加強理論武裝、掌握歷史主動、總結歷史經驗、發揚革命精神、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等方面,對怎樣運用黨的歷史提出明確要求。

(一)進一步感悟思想偉力,增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政治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的原理,認為思想的力量在歷史的非凡歷程中得到表現,與歷史結合在一起才能看得更明白、更直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各種主義和思潮都進行過嘗試,資本主義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也都‘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闡述這個歷史過程,就是為了說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建立了新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了”。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的視角深刻闡明了選擇馬克思主義、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的歷史邏輯。

(二)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要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曲折的歷史、零亂的現象中發現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在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的前提下,堅持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高度統一,在推進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可以積極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一百年的奮斗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於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歷史發展有其規律,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的視角深刻闡明了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主動性的歷史邏輯。

(三)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認為我們黨的一百多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的視角深刻闡明了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保持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歷史邏輯。

(四)進一步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從而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黨的歷史經驗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書本上抄來的,而是我們黨在歷經艱辛、飽經風雨的長期摸索中積累下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還在不同場合、從不同角度對黨的歷史經驗作了總結概括。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的視角深刻闡明了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不斷提高應對風險挑戰能力水平的歷史邏輯。

(五)進一步發揚革命精神,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辯証法,認為一百多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中國共產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斗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精神,發揚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等等。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的視角深刻闡明了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歷史邏輯。

(六)進一步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建黨原則,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証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從黨史的角度闡述了保証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我們黨能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史中汲取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向黨中央看齊,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些重要論述,從歷史的視角深刻闡明了增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的歷史邏輯。

學習黨的歷史、研究黨的歷史,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論述黨的歷史,從來都不是單純為了黨史而講黨史,而是運用歷史思維把現實問題置於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著眼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在對黨的歷史的深入思考中總結黨的歷史正反兩方面經驗,認識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歷史、現實、未來相統一,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歷史思維的智慧光芒,體現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強烈的使命擔當、深邃的歷史眼光、深厚的人民情懷,體現了我們黨對黨的歷史的一貫立場和態度,體現了我們黨對學習、研究、運用黨的歷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認識,把我們黨對黨史工作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黨史和文獻工作的專門研究機構,肩負著為黨續寫和傳承紅色家譜、“傳經弘道”的神聖使命。我們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為構建黨的理論研究綜合體系、打造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高端平台,建設黨中央可靠的文獻庫、思想庫、智囊團而努力。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

(本文即將發表於《中共黨史研究》2025年第3期,注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