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

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25-07-01   
分享到 :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麼、怎麼抓的問題。如何理解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黨的作風建設如何影響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黨員、領導干部該如何踐行“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新聞傳播中心就此採訪了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對此我們應該如何認識?

王均偉: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強調:“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這個自身過硬,包含的內容很豐富,包括政治過硬,思想過硬,組織過硬,紀律過硬,也包括作風過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要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不變質,強調的是要保持黨的本質屬性,也就是保持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不變色,強調的是要確保黨的政治本色,也就是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變味,強調的是傳承好發揚好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三個不變,合起來就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黨性是本,作風是形。黨的性質宗旨是通過廣大黨員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以及學風、文風、會風等各方面的作風集中體現出來的。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黨的七大指出,這三大優良作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作風建設貫穿了黨的奮斗歷程,是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具體實踐和體現,也是黨的紅色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與黨始終保持這些優良作風密不可分。

但是也要看到,隨著黨的執政時間的發展、執政地位的鞏固、執政條件的變化,作風建設遇到了新的問題。其直接表現,就是貪圖安逸享受、不願艱苦奮斗,想利用執政黨的地位和威信謀求個人私利,高高在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難題往上交、缺乏攻堅克難的銳氣和斗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實踐告訴我們,黨風建設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必須經常抓、反復抓,一刻也不能放鬆。

記者:我們常說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深刻認識黨的作風建設對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關鍵作用?

王均偉:“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我們黨要不斷鞏固執政地位,就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認清黨風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黨風不正,會嚴重削弱黨的公信力,危及黨的執政基礎。《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最堅實的執政基礎。之所以堅實,是因為黨在長期奮斗中始終秉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始終堅持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從而贏得了人民的擁護、信賴、支持。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很牢固,但如果作風問題解決不好,也有可能出現“霸王別姬”這樣的時刻。人民群眾看我們黨是不是代表著他們的利益,最直觀的感受是看黨的作風。抗戰時期,著名華僑陳嘉庚先生回國,在重慶和延安看到的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在作風方面的巨大差異,在重慶,高檔酒樓林立,權貴生活奢靡,國民黨高層在重慶當時最高檔的酒店大華飯店宴請他,一道燕窩就價值一百多銀元,讓他痛心不已。到了延安,看到的是風俗質朴,生活簡單,毛澤東在窯洞門口的露天小院宴請他,桌子上連塊桌布都沒有,就墊了兩張報紙,吃的是白菜、蘿卜、小米粥,唯一的葷菜是一隻清燉雞,還是毛澤東的鄰居老大娘聽說來了貴客,把自己養的一隻老母雞殺了送過來的。這樣一比較,就看出了哪一個政黨是為國為民,哪一個政黨是為一己之私。他由此得出了結論: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我們黨就是這樣建立了自己在人民群眾、在社會各界人士心中的公信力的。這個公信力需要全黨自覺地加以塑造、維護和提升。西方政治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塔西佗陷阱”,是指一個組織一旦失去公信力,無論你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哪怕是做好事說真話,群眾也不會信任,會持懷疑態度,甚至予以否定。失去公信力好比掉進了陷阱。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黨和人民群眾隔開,黨就會失去公信力,黨的執政基礎就會被削弱、侵蝕。

黨風不正,會嚴重削弱黨的凝聚力,危及黨的戰斗力。我們黨一直強調同心同德。同心,強調的是共同的理想信念﹔同德,強調的是共同的品德作風。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全黨同心同德,黨就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能夠集中全黨的智慧,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反之,如果不能同心同德,不是以黨的利益為重,私心膨脹,遇事先打個人或小團體的小算盤,就會導致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破壞黨的團結,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黨風還直接影響到社會風氣。黨風端正,全社會的歪風邪氣都不敢抬頭。黨風不正,社會風氣也無法好起來。黨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喪失了戰斗力﹔社會失去了凝聚力,就會四分五裂,矛盾也會日益激化,民族復興偉業就會成為泡影。

黨風不正,會嚴重削弱黨的免疫力,危及黨的生命力。我們黨是具有強大政治免疫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個免疫力主要來自理想信念,而優良作風是維護這個免疫力的重要保障。黨的作風好,能夠建立一種內在防御機制,幫助黨員干部增強抵御形形色色誘惑的定力。作風變味了,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會導致貪欲的病菌擴散蔓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好的作風是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重要途徑,要始終心懷敬畏,時刻涵養清正廉潔意識,平時多對照黨章黨規“照鏡子”“正衣冠”“抖灰塵”,堅決抵制各種誘惑的腐蝕,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免疫力。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黨員、領導干部該如何以優良作風助力提升“不想腐”的思想自覺?

王均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努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加強治本工作,使黨員、干部不僅不敢沾染歪風邪氣,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風邪氣,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對全黨的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素質能力、作風形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純潔,就是要通過明方向、立規矩、正風氣、強免疫,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任何時候都要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就是要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聚焦問題、知難而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直面黨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嚴字當頭、刀刃向內,剎住了不少過去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祛除了一些多年難以祛除的頑瘴痼疾,解決了很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風政風社風煥然一新,黨心軍心民心高度凝聚,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開辟了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新境界。同時也要看到,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以全面純潔的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堅強的政治保障。

本報記者: 胡思遠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7月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