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共七大歷史現場
——評《靠什麼團結 憑什麼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
![]() |
《靠什麼團結 憑什麼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丁曉平著﹔作家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中共七大召開8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點,作家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丁曉平《靠什麼團結 憑什麼勝利:中共七大啟示錄》,是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七大在我們的黨史、軍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黨已經召開了20次黨代會,我們黨走過的道路,無論順利還是曲折,在黨代會的歷史上都會反映出來。七大之前的歷次黨代會,都由共產國際指導或派代表參加,而七大是我們黨完全獨立自主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本書第一章第一節用“經過2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終於‘在我們自己修的房子裡開會’了”為題,形象指出這次會議的特點。這次黨代會的現實意義,是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奠定了基礎,比較長遠的意義則在於進一步謀劃了中國未來的發展,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並且做了很多有遠見的布局,對未來幾十年黨的事業發展、黨的建設產生深遠影響。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也是一次民主的大會。這裡面有很多歷史需要進一步了解、挖掘、思考。
本書的寫作充分利用了已經公布的檔案及文獻資料,作者的尋找、挖掘有助於把這一歷史事件的研究推向深入。作者緊緊抓住七大籌備、召開的全過程,全景式展開介紹七大所涉及的政治、經濟、文化、組織、黨的建設、軍事以及對外關系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全書突出了兩個關鍵詞——團結和勝利,而且用“靠什麼團結”“憑什麼勝利”設問,問得好。我們黨的歷史表明,團結才能勝利,團結才能發展。靠什麼團結、憑什麼勝利呢?根本上要靠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遵循歷史發展規律,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同時,還要靠我們的組織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等等。這本書緊扣團結和勝利,回溯七大的召開,反映延安13年我們黨戰斗、奮斗、發展、前進的過程,以豐富的歷史事實回答了靠什麼團結、憑什麼勝利的問題。
在長期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如何把歷史或理論與文學以及讀者的興趣結合起來,這是最難解決的問題。理論往往是枯燥的,如何轉換形式,讓它可讀、可聽、可視呢?歷史往往內容豐富,又如何將歷史真實用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這裡面都有很多難處。歷史紀錄片、理論片以邏輯思維為主,為的是准確反映某個重大歷史事實或清楚闡述某個道理,但是讀者一般不太喜歡枯燥的講述,他們更希望看具體的、有細節的、形象的、語言鮮活的故事。
這本書作為黨史紀實作品,大量運用了回憶錄等檔案材料,在保証整體史實准確的基礎上,創作手法又很有特色,從中共七大的召開與六大為什麼相隔17年、為什麼進行整風運動、為什麼要作歷史決議等讀者關切點展開,運用大量細節,強化可讀性。作者行文帶著感情,對一些事件能從多個角度進行客觀評價和恰如其分的總結,讀來有啟發。
這本書既為黨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歷史資料和研究視角,也為普通讀者了解黨的七大,了解黨的七大干了什麼,靠什麼團結、憑什麼勝利,提供了立體認知框架。
(作者為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1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