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大力推進紅色資源保護研究與融合發展

作者:    發布時間:2025-07-04   
分享到 :

四川省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深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保護為基礎、以研究為核心、以利用為目標,大力推進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和轉化工作。

織密保護網絡,筑牢紅色基因傳承根基。開展系統性紅色遺址普查,全面梳理全市740余處紅色遺址遺跡,建立“史實+數據+表冊+圖片”的數字化資源目錄,編撰出版《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廣元卷)》。實施革命先烈英名尋訪,核實登記廣元籍紅軍先烈52874名,豐富“廣元紅色基因庫”。指導旺蒼中國紅軍城、木門會議會址、黃貓埡戰斗遺址、蒼溪紅軍渡、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等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提檔升級,推進紅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瀕危遺址搶救性保護。建成廣元方志館等現代化展陳平台,實現“實體修復+數字展示”雙輪驅動。推動出台《廣元市紅色革命遺址遺跡保護條例》,明確保護責任主體和資金保障機制。配合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元段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將紅色遺址保護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現保護工作與城鄉建設協調發展。

深化研究闡釋,激活紅色文化時代價值。高質量編撰黨史三卷、執政實錄等黨史基本著作,結合實際編撰《廣元蘇維埃》《紅四方面軍從廣元出發長征》《廣元改革開放口述史》等黨史書籍,開發從廣元走出的“開國將軍”系列連環畫冊等紅色普及讀物,保存歷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等專題研究。組織開展本地學術研討,征集“紀念木門會議90周年暨反‘六路圍攻’”主題學術論文130余篇。協助廣元市川陝甘紅色文化研究會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暨第二屆秦巴紅色文化學術交流會。深入挖掘本土紅色歷史,利用舞台劇、網絡電影、紀錄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豫劇《烽火情緣》、紅色情景劇《信仰之城》等文藝作品讓革命薪火在創新表達中生生不息。運用“互聯網+”思維,通過融媒體平台推送紅色文化內容,讓紅色基因在雲端傳承、在指尖傳遞、在心中扎根。

創新融合發展,釋放紅色資源綜合效益。橫向聯動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廣電旅游局等部門單位、縱向聯動利州區等縣(區)探索“工業遺產+旅游產業+創意產業”模式,建成大華1939民族工業遺址文創園區,整體規劃實施120廠工業遺址開發利用項目打造“三線建設”文化展示區和旅游休閑街區,推出20余條集紅色教育、干部培訓、旅游觀光、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紅色旅游路線。聯合開發周邊地市紅色文旅資源,形成跨區域精品旅游線路網絡。打造全國紅色經典景區5個、全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3條,“重走長征路”“紅星耀劍門”等紅色旅游吸引游客超千萬。創新“紅色+”發展模式,打造“紅軍廚房”“紅色宿營地”等特色業態,培育沉浸式紅色旅游新體驗。

(四川省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