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自我革命理論與實踐的中華文化底蘊——基於習近平相關論述及用典的論析

作者:鄭超華    發布時間:2025-07-09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系統回答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為什麼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養分,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以“第二個結合”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主動精神。梳理分析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對於我們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精髓要義,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厚植黨的自我革命的中華文化根基,把黨的自我革命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引向深入,具有重要意義。

一、關於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並強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黨要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義所在”。他多次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於治憂亂”“愈大愈懼”“興勃亡忽”等警語典故,強調我們黨必須對安危治亂的轉換有深刻警醒,對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有高度自覺,對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有清醒認知。

(一)“於治憂亂”:自我革命是應對安危治亂轉換的有效途徑

於治憂亂、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因子。習近平多次引用相關的經典名句來強調我們要常懷憂患意識,對安危治亂的轉換有深刻警醒。比如,《周易·系辭下》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尚書》的“居安思危”“有備無患”,《老子》的“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魏源的“於安思危,於治憂亂”等,都曾出現在他的講話和文稿中。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要實現長期執政,有效應對安危治亂的轉換,必須常懷憂患意識,保持革命精神,堅決推進自我革命。2013年12月,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 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叮囑全黨,要牢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古訓,增強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自覺,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2019年6月,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古人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各種弱化黨的先進性、損害黨的純潔性的因素無時不有,各種違背初心和使命、動搖黨的根基的危險無處不在,如果不嚴加防范、及時整治,久而久之,必將積重難返,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小管涌就會淪為大塌方,甚至可能釀成全局性、顛覆性的災難”。

安與危、治與亂,有時隻在一念之間。隻有秉持安不忘危、於治憂亂的憂患意識,始終堅持自我革命,才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才能更好實現長治久安。習近平指出:“‘於安思危,於治憂亂。’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黨的十八大之前,面對一個時期以來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習近平“憂心忡忡”,“想來想去”,深感“打鐵必須自身硬”。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對於安危治亂的轉換也是有深深的憂患意識的。習近平為何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常懷治亂之思?主要原因在於,“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並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長期保持下去的”,不管黨、不抓黨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結果不只是黨的事業不能成功,還有亡黨亡國的危險。為此,他要求全黨必須“常懷憂患意識、底線思維,始終保持刀刃向內的堅定自覺”,堅持自我革命,堅持補鈣壯骨、排毒殺菌、祛病療傷、去腐生肌,使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同時,他指出:“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做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二)“愈大愈懼”:自我革命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要方法

一般而言,大和強,是任何一個組織所期望的狀態,然而大並不天然等同於強,強也並不意味著一直強。要實現大且一直強,就要時刻保持“愈大愈懼,愈強愈恐”的正確態度,防止被勝利和順境沖昏頭腦。“愈大愈懼,愈強愈恐”出自《呂氏春秋·慎大覽》:“賢主愈大愈懼,愈強愈恐。凡大者,小鄰國也﹔強者,勝其敵也。勝其敵則多怨,小鄰國則多患。多患多怨,國雖強大,惡得不懼?惡得不恐?”意指土地越廣大、力量越強大之時,執政者越要謹慎戒懼。習近平引用此語告誡全黨:“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更需要‘愈大愈懼,愈強愈恐’的態度,切不可在管黨治黨上有絲毫鬆懈。”

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大必須有大的樣子,大也有大的難處。大的難處主要體現在“把這麼大的一個黨管好很不容易,把這麼大的一個黨建設成為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更不容易”。2017年2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明確指出,我們黨“是世界第一大黨”,“這麼大一個黨,處在執政地位、掌控執政資源,很容易在執政業績光環的照耀下,出現忽略自身不足、忽視自身問題的現象,陷入‘革別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難’的境地。沒有什麼外力能夠打倒我們,能夠打倒我們的隻有我們自己。前途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要興黨強黨,保証黨永葆生機活力,就必須實事求是認識和把握自己,以勇於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煉自己”。此外,習近平還引用“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語句來論述黨越是在取得輝煌成就的時刻“越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千萬不能在一片喝彩聲中迷失自我”的深刻道理。

(三)“興勃亡忽”: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

《左傳·庄公十一年》記載:“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自秦統一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起,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余年,其間朝代更迭頻繁,有的存在時間長達五六百年,有的曾經是不可一世的強國,有的甚至萬國來儀、國威遠及海外,但即便如此,這些朝代最終也都擺脫不了退出歷史舞台的宿命。由治而亂、從興到衰,歷代王朝都未能擺脫這一周期性循環。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封建統治者無法跳出歷史周期率,千百年來反對地主階級、具有濃厚革命色彩的農民階級建立政權后也無法跳出歷史周期率。那麼,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能否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呢?這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作出回答。1945年7月,毛澤東與黃炎培就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毛澤東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經常講跳出歷史周期率問題,強調“這是關系黨千秋偉業的一個重大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興衰成敗”。早在 2012年12月,他在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時,就談到了毛澤東和黃炎培的“窯洞對”,並指出它“至今對中國共產黨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2018年1月,他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講話中,用了很長的篇幅回顧中國歷史,指出“興勃亡忽”“的確是我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擺脫不了的宿命”,並指出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進步意義的農民起義往往歸於失敗,“除封建政權殘酷鎮壓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起義隊伍不能解決好自身存在的問題”。2021年11月,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在毛澤東提出的第一個答案的基礎上,給出了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2022年10月,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總結新時代十年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成就和偉大變革時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由此,黨的自我革命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對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問題的嶄新回答,標志著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二、關於我們黨為什麼能自我革命

習近平強調:“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實踐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進行自我革命,從品格特性方面來說,主要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不私自公”,具有先進純潔的本質屬性﹔“初心如磐”,具有恢宏高遠的使命擔當﹔“檢若有過”,具有直面自身問題的政治勇氣。

(一)“不私自公”:中國共產黨先進純潔的本質屬性

“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因利益而結成的政黨,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組織起來的政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首次集中論述和規定了共產黨的性質、特點、綱領和原則,特別強調了無產階級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這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勇於自我革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關於公私、義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思想資源。比如,《管子·牧民》說:“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東漢馬融在《忠經 ·廣至理章》中提出:“無為,而天下自清﹔不疑,而天下自信﹔不私,而天下自公。”2017年2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 “‘無私者,可置以為政。’‘不私,而天下自公。’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才能不掩飾缺點、不回避問題、不文過飾非,有缺點克服缺點,有問題解決問題,有錯誤承認並糾正錯誤。 ”習近平引用這兩句古語,意在強調中國共產黨人除了為人民謀利益外,沒有任何私利,這一特性決定了我們黨能夠刀刃向內,深刻省察自身,糾錯改過。習近平明確指出:“我們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2021年11月,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再次強調:“‘不私,而天下自公。’我們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這是我們黨敢於自我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可見,正因為大公無私,我們黨才能進行自我革命,才能擺脫一切利益集團、權勢團體、特權階層的“圍獵”腐蝕,永葆自身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初心如磐”:中國共產黨恢宏高遠的使命擔當

“初心”即“初發心”,意指最初的心願。《詩經》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佛教經典《華嚴經》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旨在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永葆初心、善始善終。白居易在《畫彌勒上生幀記》中也說:“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願也。”

一個飽經滄桑而初心不改的黨,才能基業長青﹔一個鑄就輝煌仍勇於自我革命的黨,才能永葆生機。2015年7月,習近平在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強調:“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全國廣大共產黨員要始終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2016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把“初心”和“使命”一並提了出來。他強調,中國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堅守初心和使命,永遠以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推進各項工作,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力量之源。習近平明確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監督是內在一致的,都源於黨的初心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之所以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就在於堅守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此,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牢記初心和使命,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三)“檢若有過”:中國共產黨直面自身問題的政治勇氣

善於向內省察自身,明善改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思想財富。一個執政黨,能否具有正視自身缺點和不足的勇氣,能否敢於刀刃向內剜肉去腐,既關系到黨組織自身肌體的健康,也關系到其能否長期執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引用“君子檢身,常若有過”“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以補過為心,以求過為急,以能改其過為善,以得聞其過為明”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自我省察、及時改過的警句來論述必須勇於檢視自身問題、進行自我革命的道理。他強調:“堅持自我革命精神,關鍵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出自古代典籍《亢倉子》,意思是君子檢視自身,要秉持若有過失的警覺態度,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2017年2月,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各級黨委要對照黨章和黨紀黨規,對照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來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短板,並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分析,做到知恥而后勇、知止而后定。對那些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問題,對那些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對那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必須拿出義無反顧、動真碰硬的勇氣去解決,以永遠在路上的勁頭去解決,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2019年6月,習近平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再次指出:“無論什麼時候,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來檢視發現自身不足,做到知恥而后勇。要堅持問題導向,真刀真槍解決問題。諱疾忌醫、有病不治,本來可以醫好的病症就會拖成不治之症。”

存在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直面問題和改正錯誤的勇氣。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的優勢就是勇於進行自我革命。習近平指出:“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對著問題去的,諱疾忌醫是自我革命的天敵。無論什麼時候,問題總是客觀存在的,怕就怕對問題熟視無睹、視而不見,結果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管涌演變為大塌方。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從不諱疾忌醫,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堅決的態度意志檢視自身存在的問題,敢於刀刃向內、勇於自剜腐肉,這正是我們黨能夠堅持自我革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密碼。

三、關於我們黨怎樣推進自我革命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強調“六個從嚴”的重大舉措,到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六個相統一”的基本原則,到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總結“九個堅持”的寶貴經驗,再到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明“九個以”的實踐要求,我們黨對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習近平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深刻闡明了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若干關鍵性問題。

(一)“壹引其綱”: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首要的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定於一尊、一錘定音。這是確保自我革命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証,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的必然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根本思想觀點。習近平旗幟鮮明地強調,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管黨治黨、治國理政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堅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

為深入闡述維護黨中央權威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借用《呂氏春秋 ·離俗覽》中“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的警句,指出我們必須“全力推進黨的政治建設,健全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使“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揭示了看待和解決問題必須抓住根本、抓住核心、抓住關鍵的道理,反映出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中關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深刻哲理。隻有抓住黨的政治建設特別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個“綱”,才能使黨的自我革命“萬目皆張”,順利推進各項具體工作。2018年 7月,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組織路線對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出自西晉時期傅玄的《傅子》,意在言明抓根本、抓本質之理。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首要一點,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令出即行,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對黨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地執行。可見,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首要的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也是為什麼要把“以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証”擺在黨的自我革命“九個以”實踐要求首位的原因所在。

(二)“木受繩直”:嚴明黨內規矩,全面加強紀律建設

紀律嚴明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障,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足見黨中央對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高度重視。黨中央把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5+2”總體布局之中,充分發揮紀律建設管黨治黨的剛性約束力和強大震懾力,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以嚴明紀律整飭作風,“豐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徑”。

黨內規矩和黨的紀律是黨員、干部思想行動的基本准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規則。為了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黨章黨規黨紀意識,自覺遵從黨章、嚴守黨內法規、養成紀律自覺,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引述《荀子》中的“木受繩則直”“繩墨之起,為不直也”以及《呂氏春秋》中的“欲知平直,則必准繩”來強調紀律的約束作用和執紀守紀的重要性。2014年 1月,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強調:“制定紀律就是要執行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和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等場合,習近平引述“欲知平直,則必准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這句話,強調必須抓好嚴明紀律這個關鍵,“沒有規矩不成其為政黨,更不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証。”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持之以恆、馳而不息地嚴明黨紀,黨內紀律鬆弛狀況顯著改變,廣大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得到強化,心有戒尺、行有准繩,提升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為政清吏”:建強干部隊伍,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

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縱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一個朝代吏治清明之時,國家政權往往較為穩固,整個社會呈現出政通人和、國泰民安的良好景象﹔而吏治昏暗、貪腐盛行之時,國家政權往往動蕩不安,甚至很快走向人亡政息的悲劇結局。2018年11月,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專門就中國歷史上的吏治舉行第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會上明確指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安排中國歷史上的吏治這個題目,目的是了解我國歷史上吏治的得失,為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提供一些借鑒”,並強調吏治腐敗“是我國歷代王朝走向衰亡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總結分析我國歷史上吏治的得失,是要加強和改進干部管理工作,為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借鑒”。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治黨必先治吏,治吏務必從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明確強調:“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從嚴治吏最關鍵的就是要清除貪官污吏,反對貪污腐敗。2022年 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明確強調:“‘為政者,莫善於清其吏也。’自我革命關鍵要有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廉潔自律、反腐倡廉問題是我講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原因就是腐敗問題遠未根絕。”2022年6月,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再次強調:“‘為政者,莫善於清其吏也。’黨深刻認識到,反腐敗斗爭關系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在間隔不長的時間裡,習近平兩次引用唐代名臣魏徵所輯《群書治要》中的“為政者,莫善於清其吏也”,足見他對為政者必須“清其吏”的高度警惕。這裡的“清其吏”,既有使吏治清明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清除貪腐之吏。吏治腐敗是最容易顛覆政權的問題,因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隻有堅持以雷霆之勢反腐懲惡,堅決消除腐敗這個最大危險,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輸不起的斗爭,才能“打好自我革命攻堅戰、持久戰”。

(四)“正心立本”:加強黨性修養,淬煉銳利思想武器

古人雲:“身之主宰便是心”。中國人歷來重視“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強調“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舋”,提倡修好“心學”以抵御外在誘惑,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具有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重要作用。“黨內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從根源上說都是思想上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強調“‘欲事立,須是心立。’加強思想教育和理論武裝,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是保証全黨步調一致的前提”,指出“‘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全面從嚴,從根本上說要靠內因,同時也要靠外因促進內因起變化。覺悟看似無形,關鍵時就會明心見性”。習近平把黨性教育作為共產黨人的“心學”,強調要修煉共產黨人的“心學”,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明確要求“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通過新時代以來堅持不懈地抓黨的思想建設,我們黨成功“淬煉自我革命銳利思想武器”。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論語·學而》有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為此,習近平明確強調,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他強調:“隻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會有強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讓一切不嚴不實的東西近不了身、附不了體。”崇高信仰、堅定信念不會自發產生,“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隻有教育全黨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凝心鑄魂,錘煉共產黨人信仰信念的鋼筋鐵骨,才能經受住各種誘惑和考驗,做到不移其志、不改其心、不忘其本。

此外,習近平還從多個方面吸收中華文化的營養精華,為更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提供豐厚滋養。譬如,在健全黨的組織體系上強調“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在堅持人民至上、走好群眾路線上強調“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知政失者在草野”﹔在發揮領導干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則作用上強調“己不正,焉能正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在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上強調“將教天下,必定其家”,“莫用三爺,廢職亡家”﹔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認真汲取中華文化中的智慧和養分並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予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富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標識的生動話語深刻回答了黨的自我革命系列重大問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黨的自我革命不斷引向深入,要堅持以“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為指導,“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進一步厚植黨的自我革命的中華文化根基,為黨的自我革命接通歷史文脈、提供文化支撐,固本培元、賦能增力,不斷開辟黨的自我革命新境界。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研究基地研究員、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

(來源:《黨的文獻》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