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作者:郝思斯    發布時間:2025-07-15   
分享到 :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的重大戰役,極大振奮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圖為人們在山西省陽泉市百團大戰紀念館參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7月8日,吉林延吉,抗戰老兵在為青少年講述紅色故事,讓英雄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河北省阜平縣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首府。如今,阜平傳承發揚太行精神,闖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產業發展之路。圖為阜平縣駱駝灣村。新華社發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展陳時強調,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礡力量。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歷史啟示道路和方向,也傳承著精神和氣魄。圍繞如何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創造新的歷史偉業,記者採訪了山西省委黨校(山西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王建軍。

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紀念抗戰的重要時間節點出席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紀念抗戰勝利、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等活動,考察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等紅色遺跡,深情緬懷,深切追思。如何理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意義?

王建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對於中華民族發展和世界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是對歷史的尊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根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付出傷亡超過3500萬人的代價,捍衛了我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歷史性貢獻,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歷史告訴我們: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要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勛,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是凝聚前行力量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在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無數英雄拋頭顱、洒熱血,面對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義無反顧,以血肉之軀筑起了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充分發揮英雄的引領示范作用,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凝聚起邁向未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是為了開創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鑒往事,知來者。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所有中華兒女,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蘊含在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需要我們從黨的光輝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反復學習領悟。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新征程上,我們仍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成就,告慰為奪取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所有先烈、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獻出生命的所有英靈。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記者:偉大抗戰精神鑄就於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應如何正確領會其豐富內涵?

王建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更持久、更深入。面對亡國滅種的威脅,抗日成為中國人民共同的信念,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中國大地到處呈現“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的震撼場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成為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動力。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高尚氣節。面對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激勵中華兒女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前仆后繼共赴國難,民族覺醒之深刻,戰斗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殉國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千千萬萬抗日將士的杰出代表。民族氣節在抗戰烽火中轉化為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形成的精神標識愈發堅韌。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歷來具有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面對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囂張氣焰,中國人民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頑強戰斗精神。將不畏死,士不貪生。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正如當年的一篇報紙社評寫道:“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能達到。”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戰爭是軍隊的角力、武器的對抗,更是意志的對壘、信念的較量。面對敵我力量強弱的懸殊對比,中國人民從來都沒有動搖光復河山的決心,始終堅信只要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軍隊與老百姓相結合,武裝斗爭與非武裝斗爭相結合,前方斗爭與后方斗爭相結合,公開斗爭與隱蔽斗爭相結合,特別是敵后軍民廣泛開展的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預言的那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

記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鑒往事,知來者。這一偉大勝利給我們今天帶來哪些寶貴啟示?

王建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全民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中國共產黨人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中國共產黨永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

推進黨的事業發展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僅實現了國共兩黨的合作,並且引領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團結起來,集合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匯聚成全民族抗戰的磅礡力量。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對全體中華兒女共御外敵奪取抗戰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團結就是力量,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勝利揭示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得到了世界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人類和平進步的車輪不可阻擋。要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

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抗日戰爭時期既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階段,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重要時期,黨的建設成為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以自身的成熟壯大不斷贏得抗戰主動,這一時期,我們黨提出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這一重大命題,開展延安整風運動,破除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現了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要全面推進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把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體現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各領域、全過程

記者:偉大抗戰精神彰顯著中華民族骨子裡的性格、血脈裡的基因,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勁動力。新征程上,如何更好把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體現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各領域、全過程?

王建軍: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一致抗日的救國之魂、抗戰之魂,重鑄了中華民族的血氣精魂。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風險和挑戰的遠征,要把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體現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各領域、全過程。

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行穩致遠。

要堅持戰略定力和策略活力相統一,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向著戰略目標勇毅前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隻有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在戰略層面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策略層面注重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確保策略緊密對接戰略、有力支撐戰略,才能朝著既定戰略方向穩步前進。要始終堅持戰略和策略的辯証統一、有機結合,在准確判斷和把握形勢的基礎上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政策策略,不斷推動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進入關鍵時期。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堅持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以自主創新引領發展進步,真正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行穩致遠。

要激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攻堅克難、再創輝煌,離不開強大精神力量的支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從中汲取精神營養、繼承革命傳統、賡續紅色基因,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要磨礪勇往直前的斗爭精神。敢於擔當、勇於斗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困難壓不倒、苦難擊不穿的精神風范和意志品格。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唯有積極擔當作為,敢於善於斗爭,才能勝利推進這一歷史偉業。面對圍堵、遏制、打壓,應理直氣壯地進行斗爭﹔面對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敢抓敢管、嚴管嚴治。要增強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