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談起
延安和西安,兩座相距僅300公裡左右的古城,卻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場深刻的作風較量中,揭示出共產黨人奪取政權的奧秘:以優良作風贏得人心、贏得天下。習近平總書記有一段深刻論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原因有很多條,其中重要一條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終‘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回望我們黨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崢嶸歲月,對於繼承光榮傳統,以優良作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意義十分重大。
什麼是延安作風?
說到延安作風,還要從一則歷史往事談起。1940年秋,毛澤東同志到延安馬列學院作報告,途中遇到前來迎接的四人。他當即批評:一個人作報告要四個人接,要不得!要不得!我們是共產黨人,是講革命的。我們既要革命,既要和舊的制度決裂,就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從楊家嶺到馬列學院,十裡八裡路,二萬五千裡長征都走過來了,這幾步路算不了什麼。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
毛澤東同志看似不經意間的一席話,既是偉大的政治宣言,又是精准的歷史預言,在黃土高原上產生了穿越時空的歷史回響。
延安作風,是指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形成的獨特革命精神風貌。它孕育於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的土壤中,是對井岡山、中央蘇區、長征等時期黨的一系列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繼承和發展,又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得到進一步升華。對延安作風的新氣象,毛澤東同志曾用“十個沒有”來概括,即“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勾勒出干部清正、政治清明、上上下下同甘共苦、黨群干群關系和諧的生動圖景。
同延安作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象征著國民黨作風的西安作風。國民黨背叛革命后,政治上蛻化、作風上腐化,懶惰廢弛、賣官鬻爵、毀法亂紀、欺壓百姓之風愈演愈烈。國民黨統治集團試圖用“禮義廉恥”的外衣包裹官僚體系的腐朽內核,卻擋不住軍政大員“日進斗金”的貪欲侵蝕。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很多官員大發國難財,時人批評“前方吃緊,傷師失地﹔后方緊吃,醉生夢死”。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大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接收變成了“劫收”,老百姓譏諷為“五子登科”,即搶金子、換車子、霸女子、佔房子、要票子。
1940年,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率團回國考察慰問。在國統區,他目睹達官貴人花天酒地,政府要員貪污腐化,酒樓茶館賓客盈門,“男長衣馬褂,滿清服制仍存,女則唇紅口丹,旗袍高跟染紅指甲”。在重慶60余天,陳嘉庚一行“無日不被人招宴”,動輒“一席百余元”,令他深感“與抗戰艱難時際不甚適合耳”。失望之余,陳嘉庚來到延安考察,毛澤東同志用白菜、咸飯和一盆雞湯宴請了這位貴賓。雖然晚宴相當“寒酸”,但陳嘉庚從中看到了一個偉大政黨的光明前景。兩相對比,陳嘉庚得出結論: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用“延安作風”打敗了“西安作風”。圖為當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楊家嶺詢問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 新華社發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被延安作風深深打動,斷定這支軍隊具備戰勝一切對手的“東方魔力”,並斷言這是“興國之光”。正是從毛澤東同志住窯洞、周恩來同志睡土炕、彭德懷同志用繳獲的降落傘做背心、林伯渠同志耳朵上用繩子系著斷了一隻腿架的眼鏡中,斯諾看到了一種不可征服的精神和力量。美國記者白修德曾這樣描寫國共兩黨的差別,“共產黨在和國民黨相形之下是光耀四射的。在國民黨是腐化的地方,它保持潔白。在國民黨是愚昧的地方,它是英明的。在國民黨壓迫人民的地方,它給人民帶來了救濟”。
延安作風和西安作風的差異,體現在“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和“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鮮明對比上,體現在“十個沒有”和“五子登科”的鮮明對比上,體現在“一盆雞湯”和“一席百元”的鮮明對比上……這一系列鮮明對比,成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贏得政權和國民黨在大陸為什麼失去政權的生動注腳。
延安作風何以制勝?
我們黨贏得勝利靠兩種力量,一是強大的真理力量,二是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延安作風集中承載著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和性質宗旨,深刻彰顯了黨的政治本色和人格力量,廣泛贏得了民心。
延安作風能夠打敗西安作風,根基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仰信念。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堅定的理想信念,使共產黨人獲得和擁有無比強大的力量,錘煉出共產黨人特有的精神風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甘願舍棄一切直至獻出生命。“我十數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惟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因年荒,今歲乏食”。這是1937年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寫給好友戴與齡的信,信中提出借200元接濟在四川老家乏食的兩位母親。“我管的錢是抗戰軍費,不能動呀!”這是八路軍冀南抗日根據地某金庫主任王榮卿面對挨餓的母親對哥哥說的話。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八路軍總司令竟要靠向好友借200元來接濟自己的母親,一個守著金庫的主任眼看著自己的母親挨餓也不動用抗戰軍費。共產黨人這種“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清廉與忠誠,以強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歷史的選擇。這種革命理想,如磁石般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熱血青年,令他們“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
延安作風能夠打敗西安作風,底氣在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延安時期,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相依,從黨的領袖到普通黨員干部,都“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這一方面”。“雷公為什麼不打死毛澤東”?毛澤東同志聽說后沒有追究這句話是誰說的,而是反思農民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當得知是邊區政府的征糧政策給農民造成的負擔過重后,我們黨開展了大生產運動,把南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最后的一口糧,做的是軍糧﹔最后的一塊布,做的是軍裝﹔最后的一個兒子啊,送到了部隊上”,這首當年的歌謠,連同那如林的擔架、如流的推車,一起見証了什麼是真正的黨和人民軍隊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美國外交官約翰·戴維斯寫道:“共產黨的政府和軍隊是現代中國歷史中第一個得到人民群眾積極廣泛支持的政府和軍隊。他們得到這些支持,因為這個政府和軍隊是名副其實地屬於人民的。”
延安作風能夠打敗西安作風,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延安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者對敵后戰場的瘋狂進攻、國民黨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黨和人民軍隊一度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面對解散、餓死還是自力更生的抉擇,黨政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干部群眾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以軍民團結一致創造了“中國歷史上從來未有的奇跡”。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是一切依靠自力更生,立於不敗之地,和蔣介石的一切依靠外國,完全相反。我們是艱苦奮斗,軍民兼顧,和蔣介石統治區的上面貪污腐化,下面民不聊生,完全相反。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是一定要勝利的”。
作風連著民心,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生死命運。1947年底,毛澤東同志作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的重大戰略判斷,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國共兩黨的人心向背到了一個分水嶺。由於抗戰勝利以后國民黨政府所作所為,使得民怨沸騰,國統區的人們徹底喪失了對國民黨統治的信心,連那些過去的中間派,都站到了國民黨統治的對立面。“國民黨區域人心動向變了,蔣介石被孤立起來,廣大人民群眾站到了我們方面”,“蔣介石逐漸失掉人心,我們逐漸得到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歷史過程,深刻印証了這個千古不易的真理。
如何讓延安作風薪火相傳?
我們黨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光輝實踐,已經永載史冊。但是,如何讓以延安作風為代表的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世代相傳,是我們必須不斷回答好的歷史性課題。
這裡有必要提及一個歷史小插曲。1944年,美軍觀察組到延安進行了一年多的實地考察,親眼看到共產黨的軍隊生活清苦、官兵平等、工作熱心,與“重慶迥然是另一個世界”。美軍觀察組曾向宋美齡盛贊中共治下的延安作風,宋美齡聽后說,那是中共還沒有真正嘗到權力的滋味兒。毫無疑問,這番話充滿了傲慢與偏見,但也從一個側面警醒我們,黨的地位變化會影響黨的作風,特別是處在執政地位、掌握執政資源,會對我們黨能否慎終如始地保持優良作風,構成直接而現實的考驗。隻有成功經受住這個考驗,才能打破歷史周期率的魔咒,避免出現“霸王別姬”那樣的悲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近期,貴州省榕江縣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構筑起保護群眾、守護家園的堅固防線。圖為2025年7月3日,當地群眾自發涌上街頭,送別救援隊伍,表達感激之情。 新華社發 楊武魁/攝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正是基於對黨和政權永不變質、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深沉憂患意識,我們黨圍繞發揚優良作風、加強作風建設付出了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以雷霆之勢滌蕩作風積弊,剎住了不少過去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祛除了一些多年難以祛除的頑瘴痼疾,解決了很多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百年大黨在革命性鍛造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成為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一條重要經驗。回顧延安時期以來我們黨的風雨歷程,從延安整風運動到新時代一系列黨內集中教育,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從“窯洞之問”到“新的趕考之路”,延安作風在傳承中不斷發展,並在我們黨興黨強黨的實踐中獲得了新的時代內涵。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條件,相比延安時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延安作風沒有過時,也永遠不會過時。延安作風中蘊含的一系列精神內核,包括矢志不渝的信仰信念、公而忘私的堅強黨性、魚水情深的黨群關系、艱苦奮斗的良好風尚、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領、廉潔奉公的道德操守等,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新征程上,面對艱巨繁重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任務和異常復雜的執政環境,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以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進一步傳承弘揚好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在久久為功、化風成俗中一步步實現弊絕風清、海晏河清。
歷史將繼續証明,一個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創造了輝煌歷史偉業的百年大黨,一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傳承弘揚延安作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百年大黨,必將創造更加輝煌的歷史偉業!
(來源:《求是》202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