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運用好傳承好紅色資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革命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有力武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寶貴精神滋養。如何用活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革命文化,是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
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財富,保護好紅色資源是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的重要基礎。我國紅色資源星羅棋布,數量眾多。數據顯示,我國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革命博物館、紀念館超過1600家。各地各部門持續加大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取得積極成效,但我們也要注意到,極少數地區依然存在紅色資源保護管理不到位、研究不足、監督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部分珍貴紅色資源面臨遺失、湮沒、無人問津的風險。
因此,加大紅色資源系統性保護刻不容緩。一是摸清紅色資源底數。系統統計、分類並編制完善紅色資源名錄及資源地圖。二是推動紅色資源分級分類保護管理。例如,對稀缺性紅色資源實施最嚴格保護﹔對瀕臨消失的紅色資源開展搶救性保護﹔對革命文物、遺址遺跡進行修復性保護﹔對革命精神、革命故事等紅色資源加強研究性保護。三是加強紅色資源法治保障。筑牢法治屏障是保護紅色資源的重要舉措,將保護傳承紅色資源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法律層面,推動紅色資源保護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
時代之變呼喚紅色資源創新利用,面對信息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推動紅色資源利用方式創新,是新時代傳承紅色血脈、賡續紅色基因的題中應有之義。
抓住我國紅色旅游快速發展機遇,把紅色資源“用起來”。加強紅色旅游與鄉村振興、研學旅行業態等深度融合,讓紅色資源成為弘揚革命傳統的精神驛站。筆者注意到,2024年,江西省於都縣紅色旅游接待游客1155.9萬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96.12億元,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大數智賦能,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用活紅色資源不能僅停留在館、劇、圖、課等傳統方式,要推動紅色資源與數字科技融合發展,充分運用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助力構建全新的表達語境和體驗環境。比如,“數字一大”服務矩陣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創新紅色文化展現形式,讓館藏資源“動起來”。創建紅色資源虛擬展覽館、線上體驗館,採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激活紅色資源,拓寬應用場景,打造更多講述紅色故事、弘揚革命文化的載體和平台,使人們在日用而不覺中接受熏陶、接受洗禮。例如,一些地方以革命歷史為內容,開發沉浸式劇場,通過深度沉浸與強互動體驗,讓場景體驗可觸可感。
保護紅色資源、用好紅色資源,極其重要的一點是要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凝聚起更強大的精神力量。為此,要深入開展紅色資源的挖掘和系統研究。當前,有的地方存在“有好資源沒有好故事”的問題,出現將野史外傳當歷史事實介紹的“低級紅”,還有的影視作品對英雄人物無限拔高、夸大,出現一些“雷劇”。因此,要統籌研究力量,強化研究規劃,積極開展革命史料的搶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強革命歷史研究,准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要充分發揮好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認真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使之成為教育人、激勵人、塑造人的“大學校”。
(作者:夏鋒、楊東琛,均系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海南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