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作者:湯建軍    發布時間:2025-08-01   
分享到 :

治國先治黨,黨強才能國強。當前我們黨面臨的內外形勢嚴峻復雜,肩負的使命任務艱巨繁重,如何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已經成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站在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有效引領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戰略高度,將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我們黨所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智慧有機結合,科學總結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深刻吸取世界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深化了對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規律性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遵循,打破了對西方政黨制度的迷思,為全球化時代世界政治文明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黨的建設邏輯的哲學重構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這一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核心命題,認為,“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突破了傳統的“思想建設首位論”。這一黨的建設邏輯的哲學重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第一,從本體論層面看,創造性提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一論斷堅持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基本觀點,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的建設的豐富實踐,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更高層次的政治功能。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沒有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這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之間的內在一致性。離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破解了西方政黨理論中政黨與國家二元對立的困境。

第二,從認識論層面看,創造性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這一理念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並將其具體化為新時代黨群關系的構建准則。2019年3月,習近平在訪問意大利期間曾被意大利眾議長菲科問及作為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如此重要的國家的領袖有何感想時談道:“我將無我,不負人民。”2021年7月,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講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表明,我們黨歷經百年滄桑依然初心不改,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為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如此將黨的初心使命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聯系、將黨的執政角色與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緊密聯系,從理論上解決了新時代困擾密切黨群關系的現實難題。

第三,從方法論層面看,創造性提出“靶向治療”。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到當前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我們黨從不忌醫諱疾,而是錨定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關鍵目標,堅持對腐敗零容忍,敢於刀刃向內割除自身毒瘤,持續不懈反對“四風”,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下大力氣為基層減負、為群眾解難,讓黨員干部敬畏群眾,讓干部群眾相信黨組織。實踐証明,這種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論創新,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讓群眾信得過的成效,切實提升了我們黨自我革命的能力,為政黨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方案。

二、黨的建設理論的體系化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立足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著眼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全局而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這一科學理論體系的原創性貢獻集中體現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等方面。這些內容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裡程碑式的發展。

第一,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內涵豐富、邏輯嚴密,其突出的理論創新在於在科學總結新時代黨的建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課題,鮮明地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這一總要求的有機構成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是遵循如下邏輯加以闡述的:根本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主線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總體布局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目標是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第二,系統構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十三個堅持”集中概括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深刻闡明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科學布局、價值追求、重點任務。其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堅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等五項內容,主要是從黨的政治建設的角度提出的要求﹔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嚴密黨的組織體系,堅持造就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等八項內容,主要是從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角度作出的闡述。這“十三個堅持”是我們管黨治黨的基本方針,深化了我們關於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管黨治黨與治國理政、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規律性認識。

第三,統籌推進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中,將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重要方面,這是對黨的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

一是明確政治建設的統領地位。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各項建設的“綱”,“綱舉”才能“目張”。“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這凸顯了黨的政治建設對於我們黨立根固本的極端重要作用。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就是要自覺堅定政治信仰,強化政治領導,提高政治能力,淨化政治生態,自覺防范和化解政治風險,保証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明確思想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靈魂,必須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筑牢全黨的信仰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始終強調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堅定理論自信的重要性,要求全黨同志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補足精神之“鈣”,煉就“金剛不壞之身”。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以理論和思想的堅定保証信仰和行動的堅定,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在勝利時不驕傲、不急躁,在逆境中不氣餒、不動搖,自覺接受“四大考驗”,全力抵御“四種危險”,永葆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本色。

三是明確組織建設的保障性功能。黨的全部力量都來自堅強的組織。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是:“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証。”按照這一路線要求,我們將組織體系作為黨的力量源泉,強調從中央到地方要有“如心使臂、如臂使指”的政治執行力﹔在德才兼備的基礎上強調以德為先、任人唯賢,堅持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准,將政治上的忠誠、定力、擔當作為選拔干部的核心指標,推動用人導向從能力本位向政治首位轉變﹔堅持嚴管與厚愛有機結合,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積極擔當作為。這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組織建設理論,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遵循。

四是明確作風建設的長期性任務。黨風問題事關黨的生死存亡。“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通過持之以恆的正風肅紀確保黨風政風持續好轉。要堅持清晰的制度導向,把親和清、勤和廉有機統一起來,把干部干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形成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

五是明確紀律建設的剛性約束。黨的紀律是黨的生命線,必須通過嚴明紀律確保黨的團結統一。我們提出紀法分開、運用執紀監督“四種形態”,推動紀律建設科學化、制度化﹔將紀律建設從工具性手段上升為治本之策,使之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支柱﹔堅持走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的治黨路徑,形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機制,著力清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我們通過構建涵蓋教育、制度、監督、執紀的閉環體系,突出了紀律建設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六是明確制度建設的根本性保障。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是管黨治黨的基本方式和長久之計,其最大特點就是將管黨治黨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建設成果。我們通過制定和修訂一系列黨內法規,包括《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使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明確黨的組織原則、黨員的權利和義務、黨的各項紀律規定,同時強調加強制度執行和監督力度,確保各項制度得到有效落實,這對於保障黨的各方面建設的順利展開具有重要意義。

七是明確反腐敗斗爭的關鍵性作用。腐敗問題是我們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對此,習近平指出:“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祛疴治亂,使反腐敗斗爭從治標為主走向標本兼治,不僅撕開了問題的口子,而且有效壓縮了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空間,有力提升了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為黨和國家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三、黨的治理模式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從使命型政黨、引領型政黨、革命型政黨三個維度,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實現了對政黨治理模式的新突破。

第一,從使命型政黨的維度看,將“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寫入黨章。習近平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常抓不懈。”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必須同時發力。要把日常教育中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固定下來,進一步完善理論學習制度、黨史學習教育制度、黨的自我革命制度,形成長效機制,把顯著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強大的管黨治黨效能,使加強思想建設的過程成為加強制度建設的過程,加強制度建設的過程也成為加強思想建設的過程。

第二,從引領型政黨的維度看,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習近平指出:“黨的領導制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居於統領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能不能發揮好,關鍵在於黨的領導制度能不能執行好。”與此同時,他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中國的繁榮富強。堅持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命運所系。”這不僅將黨的領導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獲得成功的條件的層面來理解,而且將其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的層面來理解。這一重要創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關於黨的領導重要地位的認識,實現了加強黨的領導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統一。

第三,從革命型政黨的維度看,給出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即自我革命。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不在於不犯錯誤,而在於從不諱疾忌醫,敢於直面問題,勇於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這一原創性論斷將革命概念引入黨的建設領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科學內涵,將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概括為黨的自我革命,並使其成為我們黨的鮮明特質。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而沒有任何私利,所以才能提出自我革命的要求並開展轟轟烈烈的實踐,通過不斷解決黨自身存在的問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以黨的自我革命實現政黨治理現代化,進而以政黨治理現代化引領國家治理現代化,是對政黨治理模式的重大創新。

四、黨的建設方法論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理論貢獻不僅體現在黨的建設邏輯的哲學重構、黨的建設理論的體系化創新以及黨的治理模式創新,而且體現在黨的建設方法論創新上,即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堅持使命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堅持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相統一,堅持行使權力和擔當責任相統一,堅持嚴格管理和關心信任相統一,堅持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統一。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的歷史性成就証明,“六個統一”的方法論原則標志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發展到新高度,為解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深層邏輯提供了金鑰匙,更為人類探索更優越的政黨制度開辟了新可能。

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過程中,習近平科學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講清講透講活了黨的建設是什麼、為什麼、抓什麼、怎麼抓的問題,實現了管黨治黨的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治標和治本、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有機統一。一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通過制度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這一根本任務貫穿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真正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制度問題統籌推進。二是堅持使命引領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把著眼未來、登高望遠與立足當前、直面問題有機結合,通過統籌謀劃、頂層設計,從源頭上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三是堅持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相統一,把對“關鍵少數”特別是高級干部提出更高的紀律標准、進行更嚴的管理監督與對廣大黨員提出普遍性要求有機結合,解決了以“關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的問題。四是堅持行使權力和擔當責任相統一,把依規賦權、履職盡責和問責追責有機結合,通過緊咬“責任”、狠抓“問責”,有效促進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五是堅持嚴格管理和關心信任相統一,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真正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同時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實現既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問題,又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六是堅持黨內監督和群眾監督相統一,把黨內監督與其他監督有機結合,既健全黨內監督體系,發揮黨委(黨組)、紀委、黨委(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和黨員干部的監督作用,同時暢通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作用。這些重要的方法論充滿理論智慧,是真正的實踐真經,有利於我們在黨的建設實際工作中站得高、看得透、抓得准,更好推動黨的自我革命與偉大社會革命協調發展。

五、開創世界政黨文明新形態

當今世界,全球政黨治理面臨著政黨功能衰退、國家治理效能降低、腐敗治理困難加劇等普遍性難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總結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對開創世界政黨文明新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推動黨的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習近平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准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指導我們黨不斷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使其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始終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一重要思想繼承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思想建黨和理論強黨、嚴密黨的組織體系等。這些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得到傳承和弘揚,同時在新的實踐中得到檢驗和驗証,為黨的建設百年歷史增添了新的篇章,為未來黨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尤其是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這一重要思想極大拓展了我們黨的理論視野,使其不僅關注黨的建設本身,還將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社會發展、人民需求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等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可以從更廣闊的視野審視黨的建設,為黨的建設指明新的方向,確保黨始終順應歷史進步潮流而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為建設一個偉大的黨提供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最大貢獻在於推進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中國化時代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黨的建設理論體系。就理論價值而言,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戰略性標志性的新命題新范疇新理念,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自身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人民性、時代性、實踐性、開放性,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長期執政的成功秘訣,打破了對西方政黨制度的迷思。就實踐價值來看,這一重要思想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科學理論指導,推動黨的建設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比如,在探尋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的實踐中,看到了黨的自我革命的巨大威力,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又如,在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過程中,通過培養忠誠干淨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我們黨的戰斗力不斷增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

第三,為世界政黨治理現代化作出中國貢獻。在當今世界,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成立之初起,中國共產黨就注重以世界視野推進黨的建設,注重與世界其他政黨平等交流合作。實踐証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中的許多原創性成果,為世界政黨政治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對世界其他國家政黨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政黨避免西方民主化陷阱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比如,黨的自我革命理論深刻揭示了政黨興衰規律,將黨的建設規律、執政規律和治國理政規律相貫通,超越了西方政黨權力制衡的傳統模式,通過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為執政黨長期保持先進性提供了新思路。又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政治要求,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化了關於政黨與國家關系的理論認識。再如,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和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系統方法論,一方面強調補足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另一方面強調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為解決黨員隊伍軟弱渙散問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理論創新既擘畫復興征程,又凝聚奮進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對於我們黨以真理之光照亮新時代趕考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中國共產黨是心懷初心使命,順應世界大勢,為推動整個人類進步事業而努力奮斗的大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義,將其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持續地、高質量地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永葆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一往無前地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注釋從略)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