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現代化是世界發展的大潮流,前所未有地推動著人類文明進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不僅關乎中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各國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充滿戰爭、販奴、殖民、掠奪等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深重苦難。中華民族經歷了西方列強侵略、凌辱的悲慘歷史,深知和平的寶貴,決不可能重復西方國家的老路。中國不追求一枝獨秀,更希望百花齊放,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攜手實現現代化。
1 和平發展是中華傳統文化內在特質
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經過5000多年文明積澱,對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追求已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中華文化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等豐富厚重的和平思想。中國人民對家國天下也始終秉持美好真摯的和平願望。歷史上,中國曾長期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在對外交往中既沒有殖民、侵略他國,更沒有殺戮、奴役他國人民,秉持和傳播的是和平共處、以和為貴的文化理念,輸出的是絲綢、茶葉、瓷器等豐富物產。20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開辟了絲綢之路,推動東西方平等開展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600多年前,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7次遠洋航海,到訪了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卻沒有佔領一寸土地,而是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5000多年來,“和平發展”“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的文化基因和思想精髓,深深體現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上,成為中國人民普遍具有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也是古往今來中國對外交往的實踐經驗總結。可以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把“和平性”作為中華文明具有的五個突出特性之一,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華文明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於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為了制止戰爭,實現社會安寧,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曾經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思想主張,並將這些思想付諸實踐,深刻地塑造了中華民族“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國與國不相攻”“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反戰思想傳統和“以和為貴”“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和而不同”等貴和治理主張,以及“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等公平發展理念。進入近代以來,中國封建王朝迂腐衰落,中國社會貧弱僵化,屢遭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欺凌,國內社會長期戰亂不止、民不聊生。中國人民怕動蕩、求穩定、盼天下太平,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從近代以來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消除戰爭,實現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願望。正是基於這種對和平穩定的持久追求和深沉期盼,中國從未主動挑起一場戰爭,從未侵佔別國一寸土地。在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持續奮斗中,在開創、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願同各國一道,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使命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中華民族內外交困、世界局勢動蕩不安之際,對近代中國飽受列強侵略欺凌之不幸刻骨銘心,也深知和平之寶貴、發展之重要,對和平發展的追求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成立百余年來,無論遭遇何種艱難險阻,都始終不渝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平發展基因相結合,不僅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而且始終堅持胸懷天下,致力於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武力相威脅,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明確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不僅要打倒國內封建軍閥、消除內亂,而且要推翻國際帝國主義勢力的壓迫,為中華民族的和平、自由和獨立而奮斗。從此,消除內亂、建設國內和平、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自主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個主要奮斗目標。新中國的成立是人類進步事業和世界和平發展的一件重大事件。佔當時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國實現獨立自主與和平穩定,有力推動整個世界朝著和平、自由和民主的方向發展,推動世界歷史朝著正確方向邁進了一大步。20世紀50年代,中國率先倡導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迅速從亞洲擴展到世界,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遵循,已經成為指導國家之間交往合作的基本准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對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后,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科學把握世界發展大勢,作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戰略判斷,確立和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領導中國人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新時代以來,面對和平還是戰爭、繁榮還是衰退、團結還是對抗的歷史抉擇,中國共產黨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以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和平的旗幟,確立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的庄嚴承諾,強調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我們在政策上是這樣規定的、制度上是這樣設計的,在實踐中更是一直這樣做的。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中國沒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証明是走得通、走得好的道路。
3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就是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顯著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對外工作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機制改革,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國式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依靠全體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新創造發展壯大自己,通過激發內生動力與和平利用外部資源相結合的方式來實現國家發展,通過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實現經濟增長,堅定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維護世界和平。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先后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充分體現了致力於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不斷提升,國際上有些人擔心中國會走“國強必霸”的路子,提出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這既是認知上的誤讀,也是根深蒂固的偏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顯著區別。西方現代化的原始積累,相當程度上是通過殖民擴張和野蠻掠奪等方式實現的。與西方現代化一些充滿擴張性、掠奪性與破壞性的做法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和“國強必霸”的霸權思想,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以任何形式壓迫其他民族、掠奪他國資源財富,而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是對西方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
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更加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以更大的責任擔當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中流砥柱。中國武裝力量的發展和運用始終是為了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自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出軍事觀察員起,30多年來中國已經派出5萬余人次赴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在監督停火、穩定局勢、保護平民、安全護衛、支援保障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目前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成為聯合國維和的關鍵力量。中國還是世界擁核國家中唯一承諾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倡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和社會制度差異,推動各國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同繁榮,致力於打造造福世界的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面對地區沖突頻發和民族宗教矛盾激化,面對和平赤字和安全赤字加重,中國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積極勸和促談。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是全球發展新機遇的增長,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增添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4 在和平發展道路上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需要以寬廣胸襟超越隔閡沖突,以博大情懷關照人類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全人類發展問題。“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沖突和經貿摩擦此起彼伏,一些地區仍然戰火紛飛,國際規則和秩序遭受嚴重沖擊,多邊權威和效能明顯減弱。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歷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始終是人心所向,也始終是歷史發展前進的正確方向。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和時代前進大勢,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最優路徑選擇。任何力量也不能動搖我們堅持和平發展的信心。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國家不要指望中國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一如既往在和平發展道路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歷史車輪向著光明美好的未來前進。
在和平發展道路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標識性概念,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給出的中國答案,充分展現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胸襟和情懷。面對保護主義逆流,中國發揮負責任大國的積極作用,高舉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旗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推進全球合作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中國先后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角色定位,表達了致力於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推動文明間理解和尊重的真誠願望。十多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豐碩成果,匯聚了各國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並且隨著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連續8年被寫入聯大決議,多次被寫入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決議及宣言,正在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理念主張轉化為豐富實踐,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方向的鮮明旗幟。
在和平發展道路上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當前,“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完善全球治理的積極推動者、貢獻者。另一方面,個別西方大國放棄自身的國際責任,退出一個又一個國際機制,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嚴重沖擊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符合各國普遍需求。中國站在公平正義一邊,明確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在激化加劇的矛盾分歧面前,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態度更好共商﹔在深度交融的共同利益面前,需要以團結協作的行為更好共建﹔在合則互惠的發展機遇面前,需要以相互成就的胸懷更好共享。中國堅定維護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持續推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在和平發展道路上實現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造福中國、利好世界,不僅使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成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也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制造業總體規模、物質生產能力長期保持全球第一,我國經濟總量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曾達到50%,在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好的局面下仍然維持在30%以上。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5億人擺脫了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現代化首先就是要讓人類脫離貧窮,從這個意義上更可以講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現代化。無論中國還是世界,解決各種問題歸根到底都在於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不可能有持久和平。所以,“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使國家更加富強,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斷發展起來的力量更好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平發展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是各國共同的責任。隻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中國式現代化把中國的和平發展同世界的和平發展緊密連結起來,既為我國和平發展爭取更多外部理解和支持,又凝聚國際社會致力於和平發展的共識和力量,為我國走和平發展道路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不會改變,堅持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心不會改變,堅持與世界各國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決心不會改變,與世界攜手同行的決心不會改變。一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的中國,不僅將造福中國人民,也將造福世界人民,將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