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紅旗渠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作者:楚向紅    發布時間:2025-08-25   
分享到 :

紅旗渠精神誕生於特殊的歷史時期,蘊含著穿越時空的價值力量,不僅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更是新時代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新征程,傳承和弘揚好紅旗渠精神,既是對崢嶸歲月的深情致敬,更是對時代呼喚的堅定回應。

在自力更生中淬煉自主創新。自力更生,是紅旗渠精神的根基。當時國家經濟困難,上級無法提供足夠支持,林縣人民沒有坐等國家救濟,沒有依賴外部援助,而是以“寧願苦干、不願苦熬”的決心,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憑著一股韌勁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在太行山脈上創造了震撼人心的人間奇跡。這種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的自力更生精神,正是今天我們應對全球化逆流、破解核心技術“卡脖子”等困局時需要汲取的精神養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現在我們正經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就需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進一步地自立自強、自主創新。錨定創新發展目標,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決打破對國外技術的路徑依賴,徹底摒棄“等、靠、要”等惰性思維,以“人定勝天”的勇氣和決心,不斷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在艱苦創業中永葆奮斗姿態。艱苦創業,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紅旗渠開工時,面臨著重重困難:糧食緊張、物資短缺、工具簡陋、技術落后等。但是,林縣人民沒有退縮,而是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靠雙手和苦干去努力改變命運。沒有大型機械,他們就用鐵錘、鋼钎、扁擔,一錘一錘鑿,一筐一筐運﹔沒有技術專家,就組織“土專家”攻關,邊干邊學﹔沒有資金,就壓縮開支,發動群眾籌資投勞。這種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艱苦創業精神,正是新時代需要的奮斗姿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艱苦奮斗的精神一點都不能少,必須堅持以儉修身、以儉興業,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情。”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黨員干部都要始終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艱苦奮斗再創業。把吃苦當作考驗、當作磨煉、當作財富,困難面前不低頭,矛盾面前不退縮,敢於啃硬骨頭、勇於打攻堅戰,主動到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到重大任務重大斗爭最前沿,到艱苦復雜地方和關鍵吃勁崗位去歷練,不怕“事情多”,不怕“任務重”,不怕“困難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永葆奮斗姿態,久久為功、善作善成,不斷為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

在團結協作中凝聚強大合力。團結協作,是紅旗渠精神的核心。作為一項跨區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紅旗渠的建成是團結協作的勝利成果。林縣縣委班子和30萬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分工協作,15個公社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糧食部門、商業系統、工業系統等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一盤棋”工作格局。這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協作精神,正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黨員干部更要強化大局意識,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利益為先,大力弘揚集體主義精神,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多算發展“大賬”、少計局部“小利”。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協同配合,打破部門壁壘與地域界限,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資源高效整合、實現力量高度聚合,切實凝聚“想在一起”的團結之心、“干在一起”的團結之力,確保上下擰成一股繩、同心協力加油干,匯聚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磅礡力量。

在無私奉獻中推動事業發展。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源泉。回望紅旗渠的修建歷程,無數黨員干部群眾懷揣舍小家、為大家的赤誠,不計個人得失,默默奉獻。有的扎根一線,在工地上長期堅守、日夜奮戰﹔有的捐出畢生積蓄,為工程建設添磚加瓦﹔有的沖在最危險的地方,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種不圖名、不圖利的無私奉獻精神,正是推動事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今天,面對利益多元、價值多樣的社會環境,黨員干部更應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樹立為民造福的政績觀,讓無私奉獻的精神扎根於心。正確處理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關系,不為名利所動,不為誘惑所擾,甘當“鋪路石”,願做“燃燈者”,自覺做矢志為民造福的無私奉獻者,以強烈的責任擔當,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