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石油工業的戰略崛起

作者: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    發布時間:2025-08-26   
分享到 :

玉門油田第一口油井噴涌出石油的那一刻,開啟了中國現代石油工業的先河。從勘探初期的篳路藍縷到現代化能源基地的強勢崛起,從玉門油田到蘭煉、蘭化,再到長慶油田,從單一開採到全產業鏈布局,從傳統煉化到新能源轉型,甘肅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程正是中國石油工業從起步到騰飛的縮影,為中國能源工業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1938年,國民政府成立甘肅油礦籌備處,開始對玉門地區進行系統勘查。1939年8月11日,玉門老君廟油田鑽探出中國第一口工業油流井——老君廟1號井,日產原油10噸左右,這在當時已屬高產油井。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在“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情況下,玉門油礦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原油,提供能源支持,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玉門油礦從1939年投產到1949年的11年間,共生產原油50萬噸,佔當時全國原油產量的90%以上,在經濟和軍事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河西時,中共中央強調要將玉門油礦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一面大力支持玉門油礦職工開展護礦運動,一面與國民黨軍方斡旋談判,於9月25日成功和平解放玉門油礦。《甘肅日報》在刊載玉門油礦宣告解放的消息時,有這樣一段描述:9月25日,玉門石油工人日思夜盼的日子終於到來了。油礦數千名職工家屬敲鑼打鼓,手執彩旗,跑到6公裡外的戈壁灘上迎接親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玉門油礦完好無損地回到了人民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玉門,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拉開了中國現代石油工業輝煌征程的序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甘肅石化基地迅速崛起。為改變中國石油煉油工業生產技術落后的狀況,國家在三年經濟恢復時期就相繼對甘肅、新疆煉油廠進行恢復和改建,但石油制品奇缺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建設和發展我國自己的煉油工業,成為國家工業化初興時首先考慮的重點項目。“一五”計劃期間,國家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西部作為工業建設的重要基地,甘肅被列為國家石油化工重點建設區域,石化工業進入專業設置配套、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二五”期間,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學工業公司相繼建成投產,被譽為“共和國長子”。蘭州煉油廠是我國興建的第一座大型現代化煉油廠,1958年9月建成投產,煉出第一批汽、柴、煤等6種成品油。周恩來總理為蘭煉的建成投產欣然揮筆,寫下“依靠黨的領導,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加強組織工作和具體措施,鼓足干勁,力爭石油生產的量多、質好和品種齊全,以逐步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的題詞。1960年,蘭煉生產出航空汽油,結束了國家航空汽油依賴進口的歷史。蘭煉建成初期,原油年加工能力達100萬噸,是1949年全國煉油加工能力的5.9倍,20世紀70年代逐步增加到210萬噸,1979年達300萬噸,中國煉油工業實現質的飛躍。蘭州化學工業公司為蘭州肥料廠(即蘭州氮肥廠)和蘭州合成橡膠廠的總稱。1959年3月,蘭州肥料廠一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結束了我國西北地區不生產化肥和甲醛的歷史,實現了“零”的突破。1960年5月,蘭州合成橡膠廠的建成投產,填補了我國合成橡膠生產的空白,滿足了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國防、交通、石油等行業的迫切需求。蘭煉、蘭化作為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同玉門油礦一起聞名全國。此外,甘肅還籌建了蘭州石油化工機器廠,它是新中國最大的石油鑽採、煉油化工設備制造企業,創造了我國工業的眾多第一。如1959年12月,試制成功我國第一台大型石油鑽機,開創我國制造深井石油鑽機的歷史。在國家戰略支持下,甘肅從單一的石油開採向煉化一體化邁進,形成了完整的石化產業鏈,成為全國重要的石化工業基地。

三線建設時期,甘肅石油工業進入快速擴張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國家開展了以戰備為中心、軍工為主體的三線建設,甘肅作為承接三線建設的重要省份之一,再次迎來了工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玉門油田的擴建與長慶油田的勘探同步推進,筑牢西北能源防線。玉門油田在大規模擴建后,原油產量大幅提升,1970年達45萬噸,比1965年增長63.1%。1965年6月,玉門煉油廠建成特種潤滑脂裝置,生產真空潤滑脂等軍工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與此同時,中央確定由蘭州軍區組織陝甘寧地區石油會戰。5萬余人的會戰大軍,先后探明了隴東油田,擴大了靈鹽地區成果,發展了陝北吳旗和淺油層的勘探。1975年,會戰改由石油部領導,長慶油田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到1979年底,共投產油井600多口、注水井160多口,形成年產原油約130萬噸的生產規模,成為全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1980年長慶油田指揮部獲甘肅省委、省政府“大慶式企業”的命名。作為資源型產業,石油工業的迅猛發展深刻塑造了甘肅的經濟格局。1970年之前,石化工業產值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1971年∼1975年雖有所下降,但至1980年仍佔24%以上﹔1990年佔17.6%,在甘肅省國民經濟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進入21世紀,甘肅石油工業實現綠色轉型新跨越。2000年,面對資源枯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蘭煉與蘭化合並重組為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2009年,科技部批准在甘肅成立蘭州國家石化新材料產業化基地。蘭州石化立足產業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和技術升級,實現了從傳統煉化向高端化工材料的轉型,在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新材料產業領域取得突破,成為國內石化行業的領軍企業,其中丁腈橡膠產能穩居全國第一。此外,甘肅老石油工業地區還積極探索轉型升級新路徑。玉門油田利用石油工業基礎,形成“油氣電氫”新型能源體系,成為中國石油集團清潔轉型示范基地。在傳統石油開採和煉化領域,長慶油田將非常規頁岩油資源勘探開發錨定為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在隴東地區率先建成200萬噸頁岩油規模效益開發生產基地,實現了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到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的跨越,為甘肅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近年來,全省石化工業發展持續向好。2023年,石化產業累計增速6.5%,高於2022年3.2個百分點,佔全省工業比重的32.6%。蘭州石化作為甘肅工業的龍頭企業,2009年至2018年連續10年納稅超百億元,為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從玉門油田的艱難創業,到蘭煉、蘭化的輝煌崛起,再到蘭州石化的升級和玉門、長慶油田的新能源轉型,甘肅石油工業始終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戰略,積極配合中央對工業的布局,在國家戰略中找到新的增長極,在時代浪潮中贏得先機﹔將資源開發與區域經濟聯動發展,“以油興城”,帶動玉門、慶陽等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形成了共生共榮的良性循環﹔堅持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在新時代,甘肅石油工業積極進行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升級,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甘肅石油工業的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甘肅工業發展,為支援國家經濟建設、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重大貢獻。

(執筆:胥娟、王夢雅)

(來源:甘肅省《黨的建設》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