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真理的青春密碼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在人類思想史上,從來沒有一種思想理論能夠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如此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無論從理論本身還是從實踐發展看,馬克思主義都具有強大的解釋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董振華撰著的《馬克思正年輕: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一書,基於經典和現實相貫通、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學術視角,系統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道義力量、實踐力量和創新力量,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經久不衰、永葆年輕的青春密碼。
在追問信仰中觸摸真理特質
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眾多理論與學說如繁星閃爍,然而馬克思主義卻以其獨特的光芒照亮了無數人前行的道路,成為眾多人堅定的信仰選擇。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能夠讓人們如此信服並堅定追隨馬克思主義呢?本書給出了答案。
人類解放的價值性。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書中認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秉承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致力於改造世界的革命性實踐,通過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在揚棄資本主義虛假共同體的過程中構建實現全人類解放的真實社會共同體,引領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哲學基礎的整體性。書中提出,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整體性的理論品格,是唯物論、辯証法和價值論在實踐論基礎上得以統一、完整的理論體系,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政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看家本領、是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理論武器,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辯証邏輯的革命性。馬克思指出:“辯証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書中講道,辯証法揭示了所有客觀事物存在的條件性,闡明了事物發展永無止境的過程性,指明了人類解放歷史運動的現實性,推動無產階級政黨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更加自信地堅定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更加努力地開辟出走向自由人聯合體的嶄新境界。
理論品格的實踐性。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書中談道,馬克思主義從實踐范疇中實現了對西方哲學傳統形而上學的思想革命,在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西方哲學的思維難題。在實踐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能夠保証無產階級政黨在新的偉大斗爭中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理論體系的開放性。開放性是馬克思主義固有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僵化的理論體系,而是跟隨時代和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書中講道,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通過把馬克思主義同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各國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探索形成了眾多具有時代特點和民族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進一步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涵,確保其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為人們的信仰提供持續的精神動力。
在回溯經典中汲取偉大智慧
經典是超越時空的人類智慧。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整合的人類探索真理的豐富思想成果,體現著經典作家攀登科學理論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艱辛歷程。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能夠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系統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和精神實質,幫助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發展的進程和趨勢,更好地理解當今社會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在紛繁蕪雜的復雜局勢中把握時代律動的脈搏、明晰社會發展的方向。
本書指出,“我們和偉人對話的方式,就是閱讀他們留給我們的經典,去感悟經典中所承載的不朽靈魂和偉大人格。”正如《道德經》所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書中認為,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首先要感悟經典作家的崇高價值。書中通過擇取馬克思在中學時期創作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向人們講述青年馬克思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的“精彩過程”,闡明了什麼樣的生命才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其次,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嚴謹的論証邏輯。一個理論如果缺乏嚴密的邏輯論証,要麼是止步於空洞無物的無病呻吟,要麼是停留於盲目自大的獨斷專論,是不足以讓人真服、真信、真用的。書中通過分析《共產黨宣言》的話語表達,論証了這篇經典著作的嚴密邏輯,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並非高高在上向人們頒布真理,而是通過嚴謹的邏輯論証,讓最終的結論自然而然地從字裡行間走出來,實現了說服人、打動人、鼓舞人的良好效果。
最后,要體會馬克思主義經典蘊含的問題意識。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書立說,決不是單純為了學術的建樹和對理論的興趣,而是根據時代要求緊密圍繞實現全人類的共同解放這一根本價值主題,在回應和解決當時的重大問題中撰寫而成。書中認為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應當回到當時的時代語境中,“用強烈的問題意識去把握每篇經典著作針對的時代問題”,從而“找到解決時代問題的價值選擇和理性方法”。可以說,隻有在跨越時空的浩瀚書卷中反復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留下的經典著作,接受馬克思主義智慧的滋養和思想的熏陶,深切體悟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努力將其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才能不斷升華思想境界,走向生命價值的崇高。
作者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掌握科學的研讀方法。正如本書給出的三點寶貴建議,即深入到經典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搞清楚“前理解”﹔感悟經典作家的崇高價值,領悟透“所以然”﹔抓住經典的靈魂觀照現實,弄明白“怎麼辦”。
在守正創新中引領前進方向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本書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守正創新中強調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武器創造性地應對和解決前進道路上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正如書中所言:“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根據當前中國社會歷史實踐,建構反映時代特征的新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效回應社會現實,保持其旺盛生命力和強大理論解釋力的根本途徑。
書中進一步提出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的幾個路徑:通過建構新體系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創新,通過總結提煉新的哲學范疇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通過加強對話、兼容並蓄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新形態。上述觀點為我們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供了重要啟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百余年來,正是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充分彰顯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偉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始終致力於造福人民、為絕大多數人謀福利的“馬克思正年輕”!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北京日報》202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