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不斷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的記憶和真相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帶給我們的啟迪永遠映照現實、昭示未來。”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從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汲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智慧和力量。
一、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強佔中國東北,隨后又把戰火燒至長城以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中國共產黨發出抗日救國先聲,喚醒了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民魂,引領著抗日戰爭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
中國共產黨以正確的政治主張引領方向,倡導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九一八事變后,黨率先提出“一致動員武裝起來”的抗戰主張,率先發布對日戰爭宣言,率先組織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召開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后又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國共團結抗日。針對國民黨的兩面性,黨又聯合又斗爭,維護抗戰大局,確保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發生決定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戰略思想指導全局,制定全面抗戰路線,提出持久戰戰略總方針。面對敵強我弱的客觀實際,黨創造性地解答了決定抗日戰爭成敗的根本性、戰略性問題,深刻闡明兵民是勝利之本,強調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是“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黨科學預見抗日戰爭的持久性與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大階段,提出實行持久戰的一整套具體作戰方針與原則,指明游擊戰的戰略地位,從思想上武裝了廣大軍民,真正成為“抗日救國的總參謀部”。中國共產黨以強大的組織動員開辟廣大敵后戰場,領導八路軍、新四軍等深入敵后,動員武裝群眾,變“后方”為“前線”。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敵后戰場逐步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以游擊戰牽制和抗擊了58%—75%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黨實行抗日民主的方針政策,領導建立了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1億的19塊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為堅持抗戰的前沿和堡壘。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堅持抗戰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
2025年8月15日,《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檔案展》專題展覽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面向公眾開放。本次展覽旨在通過珍貴歷史檔案,讓廣大觀眾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激勵人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圖為《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檔案展》專題展覽入口。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供圖 梁茵/攝
歷史証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關鍵在於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毛澤東同志深刻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深刻指出:“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完成民族獨立和解放的任務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價更大,我們的國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新征程上,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使黨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日本帝國主義之所以敢“以少兵臨大國”,妄圖變中國為其獨霸的殖民地,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后長時期沒有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國家積貧積弱。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后,中國嘗試過各種救國方案,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在山窮水盡、諸路不通的情況下,中國先進分子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的歷史走向了正確的方向。但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不斷制造歪曲馬克思主義、丑化社會主義的輿論,鼓吹“一個主義”、“一個政黨”的主張,聲稱“三民主義可以滿足中國現在和將來的一切要求。它的實現,中國便不需要社會主義了”。這就把“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尖銳地提到每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人面前,要求中國共產黨對自己選擇的道路,作出進一步的理論回答。抗戰期間,毛澤東同志撰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系統分析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對象、性質、動力、前途等問題,指明了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通向社會主義革命的前途,廓清了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輿論迷霧,使越來越多的人匯集到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下面。西南聯大教授聞一多談起自己的學習感受時說道,“我現在思想豁然開朗了,過去我隻曉得抽象地愛國,不知愛什麼國”,現在我才知道“愛國只能是愛新民主主義的國,現在為新民主主義而奮斗,將來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奮斗”。
道路問題直接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我們黨成立以來,緊緊團結依靠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矢志奮斗。無論遇到什麼風浪,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都要一以貫之,決不因各種雜音噪音而改弦更張,堅定不移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向前進,使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制度越來越成熟完善。
三、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抗日戰爭是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戰,隻有動員民眾才能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不但是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黨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生等多個方面對民眾進行動員,各抗日民主根據地政權均實行“三三制”原則,廣泛團結各抗日階級、階層,調動了一切積極因素投入抗戰。黨還致力發展經濟,實行減租減息等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的具體政策,給廣大勞苦群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切實利益,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的抗戰積極性。
領導創建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的聶榮臻同志回憶說,“人民充分發動起來之后,我們在群眾的海洋裡,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而敵人呢?處處碰壁,處處困難,找不到向導,找不到糧食,找不到用具,想找一口鍋做飯也不容易,就像一個既聾又瞎的人墜入了深淵。人民這樣愛戴我們,這樣仇視敵人,日本侵略軍還有什麼辦法不失敗呢”。在很多敵后抗日根據地,男女老幼都是八路軍、新四軍的耳目,群眾在各個山頭和村庄之間設置各種報告敵情的聯絡信號。可以說,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人民動員程度如此廣泛,人民武裝戰斗意志如此頑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同仇敵愾,顯示了堅不可摧的磅礡力量。新征程上,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使人民永遠成為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願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必須堅持斗爭精神
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將中華民族逼到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激起了中國人民比歷次反抗外來侵略都更強烈、更廣泛的抗爭,抗日戰爭成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爭。在這場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堅定不移發揚斗爭精神,終於一掃屢戰屢敗陰霾,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毛澤東同志指出,“中華民族決不是一群綿羊”,“為了民族自尊與人類正義,為了中國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決不讓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價而達到其無法無天的目的。我們的方法就是戰爭與犧牲”。中國人民敢於善於斗爭,無懼犧牲。面對窮凶極惡的侵略者,無數抗日英雄抱定“非賊殺我,即我殺賊”的信念,以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在各條戰線上,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勇敢戰斗在最前線。無論在廣袤的華北平原,還是在河湖密布的江南水鄉,根據地軍民包后路、出奇兵,創造了伏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眾多戰法,在敵人合圍時“化整為零”,在敵人分兵時“化零為整”,把游擊戰這一出“拿手好戲”上演得精彩紛呈。中國人民堅持斗爭,抗戰到底。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14年艱苦卓絕的歲月裡,黨始終帶領人民堅持抗戰、持久抗戰,寸土必爭、寸土不讓,反對投降妥協、清洗悲觀情緒。1939年,蔣介石在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對“堅持抗戰到底”的“底”作出“就是恢復七七事變以前的狀態”的解釋。毛澤東同志斥責“這實際上是承認割讓東北”,並針鋒相對提出“我們的口號是打到鴨綠江,收復一切失地”。在最艱難的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一定要勝利,這是政治方向,而這個政治方向是堅定的,不怕任何艱苦困難要堅持著”。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敢於善於斗爭,把游擊戰提高到重要的戰略地位,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創造性地實踐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游擊戰法,通過“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靈活戰術,成為中國軍民戰勝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戰爭手段和戰爭樣式。上圖左:地雷戰﹔上圖右:地道戰﹔下圖左:破襲戰﹔下圖右:水上游擊戰。 新華社發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黨和人民經過極其艱苦的斗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取得的。毛澤東同志指出,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習近平總書記也深刻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新征程上,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攻堅克難重要階段,面對內外部風險空前上升形勢,必須堅定不移發揚斗爭精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爭意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斗爭本領,“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品格,攻難關、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風雨無阻向前進。
五、必須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毛澤東同志強調,“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和平,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並肩戰斗的偉大勝利。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飽受列強侵略之害、飽經戰火蹂躪之苦,特別是日本軍國主義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令人發指的屠殺罪行、野蠻瘋狂的掠奪破壞,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慘絕人寰的災難。但中國人民不是從中學到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而是深深懂得戰爭的殘酷、和平的寶貴。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強權霸凌行徑大行其道、危害深重,人類又一次站在團結還是對抗、和平還是戰爭的十字路口。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兼顧各方合理關切,維護國際規則和秩序。我們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決不允許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決不允許軍國主義卷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堅定做歷史記憶的守護者、發展振興的同行者、國際公平正義的捍衛者,為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80年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使“古老的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中汲取不斷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更加奮發有為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
來源:《求是》202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