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意義、關鍵因素和重要啟示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紀念大會現場放飛鴿子。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2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和招待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意義,鮮明宣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庄嚴宣告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的光明未來。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萬眾一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匯聚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礡偉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8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徹底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這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人類實現持久和平與繁榮提供了契機,對於中華民族發展和世界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飽經滄桑磨難,中國人民遭受深重苦難。特別是日本反動統治者自1894年挑起甲午戰爭、侵佔台灣和澎湖列島開始,到1931年策動九一八事變並侵佔東北全境,1937年7月7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企圖變中國為其獨佔殖民地,這一系列對華持續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災難,激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視死如歸,用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取得偉大勝利,迫使日本歸還甲午戰爭以后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從此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維護世界正義與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對日本侵略者的徹底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中國戰場共殲滅日軍150多萬人,佔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總數的70%以上﹔日本戰敗后,向中國投降的日軍共128萬余人,佔當時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50%以上。
中國戰場持續有力的抗擊,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配合了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行動,遏制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亞的“北進”計劃,使蘇聯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也牽制和推遲了日本進攻南洋的“南進”步伐,粉碎了日本與德、意法西斯會師中東和西伯利亞、稱霸全球的圖謀,為蘇、美、英等反法西斯國家贏得了寶貴的戰爭准備時間。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后方基地,為盟國提供大量戰時急需的鎢、銻、錫等戰略物資和許多重要情報資料。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反動勢力、壯大世界進步力量、挽救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從1931年9月開始局部抗戰,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到1945年9月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中國人民在抵抗日本法西斯斗爭中牽制和消滅了大量日軍兵力,為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的勝利提供了有力戰略支持。這種不可替代的歷史性貢獻,使國際社會承認中國作為反法西斯主要盟國的地位和作用。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
隨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積極參與重大國際會議,爭取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1943年與美國、英國簽訂新約,廢除了近代以來兩國在中國攫取的領事裁判權、租界等不平等特權﹔1943年參與簽署《開羅宣言》,首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與國際事務重要決策,明確要求日本必須歸還侵佔中國的領土﹔1945年波茨坦會議中參與討論對日本戰后處理等問題,重申歸還中國領土的要求。1945年4月,中國同美國、英國、蘇聯共同發起舊金山會議,討論並簽署《聯合國憲章》,成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此后,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建立和維護戰后國際新秩序,發揮了重大作用。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在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抗日救亡的歷史重任,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始終指引著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實現了“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的目標。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共產黨力量大幅度上升,得到人民擁護,最終成為領導推進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核心力量。
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時,中國面臨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斗爭。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的命運,代表了中國人民根本利益。1945年6月,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有這樣的信心,一定要把黑暗的中國從地球上除掉,建設一個光明的中國。”經歷抗日戰爭錘煉的中國人民,更加堅定了對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追求,進一步認識到:隻有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抗日戰爭勝利后,古老的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很快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而在實踐中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關鍵因素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抗擊者。早在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就高舉起全民族抗戰旗幟,公開發表宣言,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北。隨后,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表多個文件,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和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嚴重危害,號召民眾起來抗日。同時,組織游擊隊開展東北抗戰,與國民黨愛國軍隊和各抗日武裝初步合作,給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擊,對喚醒全國民眾的愛國熱情,激勵更多中華兒女奮起抗戰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團結凝聚全民族抗戰力量的杰出組織者、鼓舞者和堅強的政治領導核心。在日本制造華北事變、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毅然放下長期遭受血腥屠殺、圍追堵截的階級仇恨,率先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實現全民族抗戰。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國民黨統治集團出現動搖妥協和反共傾向,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表現出宏大的氣度格局和強烈的歷史擔當,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團結和凝聚一切抗日的階級、階層、政黨、團體、愛國人士、少數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的廣泛聯盟,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
中國共產黨制定實施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成為抗日戰爭正確戰略的提出者、指導者和引領者。在全民族抗戰初期,面對大片國土淪喪的異常嚴峻的局勢,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特別是毛澤東同志發表的《論持久戰》,清晰地描繪出戰爭發展全過程的完整藍圖,明確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的,最后勝利屬於中國,使人們對戰爭的未來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大大提高了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共產黨開辟的廣大敵后戰場和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是堅持抗戰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根據國共兩黨的軍事戰略部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著重向敵后發展,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逐步開辟與正面戰場相對應、獨立的廣大敵后戰場,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形成與正面戰場夾擊日軍的戰略格局,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敵后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抗擊著58%—75%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1944年3月,日本東京《同盟世界周刊》寫道:“根據我們的見解,真正的抗日勢力,始終一貫的是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鑄就的偉大抗戰精神,為奪取抗戰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既是一場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較量,也是一場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對壘。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斗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千千萬萬的抗戰英雄拋頭顱、洒熱血,涌現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在他們身上,偉大抗戰精神得到生動詮釋。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在戰勝磨難挑戰中浴火重生的鮮明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從自在民族實體走向自覺民族實體的不朽精神豐碑。
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為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堅強保障。從遵義會議“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到“決定中國之命運”的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到開展以整頓學風黨風文風為主要內容的延安整風,再到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正確的軍事、政治、思想、組織和群眾路線,也實現了自身的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共產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32萬人。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滿懷自豪地指出,“我們的黨已經成了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重心,已經成了中國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經成了打敗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重心”。
“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而矢志奮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要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最重要的是銘記歷史真相,汲取歷史智慧,借鑒歷史啟示,從歷史走向美好未來、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我們共同銘記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正義必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今天的抗日戰爭不同於中國一切歷史時期的戰爭,我們的戰爭是民族革命戰爭,是進步的戰爭。不但戰爭本身的性質是進步的,而且這個戰爭是在中國前所未有的進步基礎之上進行的。”
日本軍國主義慘無人道的侵略行徑、慘絕人寰的屠殺罪行、野蠻殘暴的掠奪破壞,從一開始就決定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反抗侵略、奴役和掠奪的正義戰爭。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屠刀,面對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反抗、堅決斗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10年多時間裡,與日本法西斯全力抗衡的,舉世隻有中國。在日本戰略進攻、中國戰略防御期間,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達400余萬人,戰線長達1800多公裡,戰火遍及中國10多個省區,戰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公裡。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造成的破壞及其對中國資源和財富的大肆掠奪,按照1937年的比價,造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中國軍民傷亡多達3500萬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正義戰爭,因此贏得了世界人民的道義支持和寶貴援助。蘇聯給予中國抗戰有力的物資支持,美國“飛虎隊”冒險開辟駝峰航線,朝鮮、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蘭、波蘭、丹麥以及德國、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日本等國的一大批反法西斯戰士直接投身中國抗戰。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印度醫生柯棣華不遠萬裡來華救死扶傷,法國醫生貝熙葉開辟運輸藥品的自行車“駝峰航線”,德國的拉貝、丹麥的辛德貝格在南京大屠殺中千方百計保護中國難民,英國的林邁可、國際主義戰士漢斯·希伯等記者積極報道和宣傳中國抗戰壯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時強弱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正義、光明、進步必將戰勝邪惡、黑暗、反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正義事業史冊上!”“正義必勝”的偉大真理,揭示了得道多助、邪不勝正的歷史發展規律。我們要始終堅持正確義利觀,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讓世界正氣充盈、乾坤朗朗。
和平必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衛了人類和平事業。
“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深刻闡釋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內在聯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我們的口號是為保衛祖國反對侵略者而戰。”“隻有為著保衛祖國而戰才能打敗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隻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全體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共赴國難,“不但求一國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時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和平的勝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全世界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永遠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和平必勝”的偉大真理,揭示了同球共濟、和合共生的時代發展潮流。我們必須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定守護世界和平安寧,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民必勝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譜寫了人民戰爭的光輝篇章。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戰爭偉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堅持“兵民是勝利之本”,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依靠廣大群眾抗擊侵略者。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須實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全國人民的總動員,使抗日戰爭成為真正的人民戰爭。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著重向敵后發展,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敵后根據地實行軍民一體、軍政一體,形成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兵、自衛隊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根據地軍民廣泛開展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演繹出“無處不戰、無時不戰”的戰爭奇觀。毛澤東同志指出,“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族人民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場偉大斗爭,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社會各階層積極參與到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中,紛紛組織抗日義勇隊、宣傳隊,支援前線、參軍參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各種方式支援和參加祖國抗戰。如同當時《大公報》一篇文章所描述的那樣:“今天的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為了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並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顯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堅不可摧的磅礡力量!”“人民必勝”的偉大真理,揭示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人類發展進步邏輯。我們要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為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80年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征程。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團結奮斗、銳意進取,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9月11日第8版